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专题策划

成都市六医院的手术牛人—他们“牛”在哪里?

点击数:7052│更新时间:2015-05-27 09:35:59│【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成都市六医院的手术牛人—他们“牛”在哪里?
    今年1月21日,成都日报《健康成都周刊》做了一期关于外科医生的选题,标题叫《手执手术刀谁才是好刀——为您寻找成都的手术牛人》。在这篇报道中,我们收集了成都多名优秀外科医生,进行了简略呈现,希望为患者提供指引。在报道发出后,有不少读者希望本报进行更深一步的介绍,让大家更明白“手术牛人”究竟有多“牛”、“牛”在哪里。因而从本期开始,本报将优中选优,不定期推出手术专家人物报道,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引。

    今天,就先让我们看看来自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的两名“手术牛人”,一位是前不久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的黄雄,另一位是在肝胆外科界声名远播的专家张光全。

  
专攻高难度高风险
  “打虎英雄”黄雄:
  专攻高难度高风险


    在《为您寻找成都的手术牛人》一文中,是这样描述“打虎英雄”黄雄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黄雄像一个“手术痴”,专擒害人的猛虎,且常常成功完成。

    黄雄博士确实是专打疾病猛虎的普外科专家,从事普外工作近30年来,他在甲状腺疾病、疝与腹壁疾病、胃肠、肛门直肠、腹腔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与死神无数次博弈中,就凭了他精湛的技术,患者在他的刀下转危为安。因此在前不久,他受到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被评为第十二批“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要知道,我省自1991年开始评选有突出贡献专家以来,截至目前我市各行各业仅有95名人才获此殊荣!

    作为外科专家,黄雄究竟“牛”在哪里?让我们从一个故事开始。

     等待死亡的超难度患者

    去年7月,46岁的南充人谭先生辗转找到已经调到成都市六医院任副院长的黄雄,对他们来说,寻找黄雄,就是寻找一线生机。

    出现在黄雄面前的谭先生皮包骨头,一个将近170厘米的人竟然仅有30多公斤,他目光呆滞,疾病的痛苦让他几乎让喘气都困难。

    如果用医学术语来描述谭先生的病,字数会较长,而且艰涩难懂:巨大多发难复、腹壁缺损、会阴造瘘……通俗地讲,他是结肠肝曲癌症,癌细胞有广泛的浸润,之前在一家医院治疗时,医生打开腹腔,发现太过复杂难以切除,不得不马上关腹。 

    肿瘤继续生长,很快梗阻了谭先生的大肠,这让他痛苦不堪。如果不解决梗阻问题,他要么胀死,要么饿死。所以,他接受了第二次手术:改道造瘘,大肠被移到肚子上来,从肚子解决排便问题,整日提着一个袋子。时间一长,那节露出来的肠子和皮肤长到了一块儿,为了抗感染,他只能输抗生素。但日复一日的疼痛让他面色蜡黄,营养的缺乏使体重急剧下降,对他来说,这病让他生不如死。

    谭先生此后到过多家医院求治,但没人敢接,都断言,他只有两三个月的生命了。与其坐等死亡,不如拼一把。于是他找到黄雄。

    若要让谭先生活下去,必须要手术切掉肿瘤,还要将造的瘘归复原位。作为一个见多识广的外科专家,黄雄知道,这是一个超高难度手术。

    6小时手术起死回生

    出现在黄雄面前的这名瘦骨嶙峋弱不禁风的患者,其疾病状况也让他感到惊心:除了极度瘦弱,他此前手术在肚子上留下的切口已裂开,一截肠子露出来,长达13厘米,而且已经和皮肤粘连在一块儿。“风险非常大,要切下肿瘤,得先分离粘连的部分,好比一张薄纸,要从中间启开成两张,也许一分就烂。”黄雄说,对于有过几次手术的病人,本身就是高风险,更何况遇到如此大面积的粘连。

    黄雄这个“打虎英雄”,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自信给了患者希望:他同意为谭先生手术!他的同意并不是建立在“勇”字上,更多是建立在专业判断上,尽管风险大,但他认为自己有信心能够完成这台手术。

    谭先生开始在市六医院普外科医生的帮助下进行身体调理,让他能够承受手术。在长达将近一个月的身体调理后,去年8月14日,谭先生被推进了手术室。在麻醉前,黄雄握了握谭先生的手,给他传递勇气和信心。

    手术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分离粘连、造瘘口复位、切除肿瘤。说来简单,其难度也许只有专业人士能感受和体会:外露的肠子和皮肤是粘连的、肿瘤与周围的小肠紧紧粘连的,若是没有精巧的技术,是无法分离粘连并切下肿瘤的。让家属倍感意外的是,那台手术仅用了不到6个小时,黄雄连同浸润部分成功将肿瘤切除!

    当完成最后一个步骤时,黄雄意识到:谭先生起死回生了!而术后的观察证明,黄雄的判断是准确的,由于手术干净利落,术后谭先生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切口恢复迅速,很快他就能顺利进食了。营养的加强,让谭先生的身体出现了奇迹般的变化,脸色逐渐红润、体重日渐增加,这样的变化连病人和家属都感到惊讶。

  他最认可的头衔是“医生”

    谭先生过一段时间就会回到市六医院复查身体,如今,他的体重已经恢复到55公斤,接近标准体重。与其说他创造了生命奇迹,倒不如说是黄雄帮他创造了新生命,因而每次回院,他总会找到黄雄,表达他的谢意。

    需要补充讲述的是,谭先生之所以能辗转找到黄雄救回一名,是一名熟人的指点。那是一名73岁的男性病人,他因车祸导致全身多处骨折、肠穿孔等,被送到医院后,医生的首要条件是“保命”。那次手术虽然保了他的命,但由于全身受损复杂,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导致腹部大面积缺损,最终形成“巨大、多发、难复、会阴造瘘性疝”,因为肠梗阻,他的肚子越来越大,只能终日仰躺在床上。没有医院敢为他在此实施手术,他的家属在各家医院“碰运气”时遇到了黄雄,正是黄雄通过手术,重新帮他从死亡线上脱离出来。如今,这名老人已经79岁,仍然健康地活着,因而当谭先生遭遇生死难关时,这位老人对他和家属说:“在成都,你只能去找黄雄,只有他能救你!”因而,谭先生一路追寻,才找到已经调到市六医院担任副院长的黄雄。

    黄雄所做过的类似高难手术,他自己也不记得有多少台,但在他的学术PPT上记录了一部分,近年来,他每一次在专家云集的学术会上演讲“二次复发直肠癌的全盆腔脏器切除”、“复发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等课件时,无不受到业界的好评与尊崇。

    黄雄的头衔很多,比如: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省外科专委会常委、四川省与成都市医院等级评审专家、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等等,但在他自己看来,头衔却只有一个:医生!“不断挑战高难度,每一次成功完成‘不可能’的手术,把病人救回来了,那种成就感是难以言表的。”

  
找到他相当于找到安全
  “肝胆第一刀”张光全:
  找到他相当于找到安全


    肝胆疾病,属于普发病种,在成都,人们聊天时似乎已经习惯了一句话:“你有胆囊结石?去市六医院找张光全啊!”张光全,这个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了,因此他有了一个民间封号“肝胆第一刀”,病人到他手中,相当于就是找到安全,手到病除。但是,常规手术并不能体现一个专家的实力,专家的能力是建立在高难度手术基础上,别人拿不下的他能拿下,这才是实力。张光全有一段延续了19年的医患情谊在市六医院内传唱不衰,这段情谊,就是因高难度手术产生的。

  希望在北京上海?
  不,在张光全这里

    张光全直到现在仍与这个叫张瑞英的患者保持着联系,他们的医患情谊起源于1996年5月。

    早在1994年,张瑞英就在广元当地做过胆囊切除手术,但术后3天就出现黄疸,立即到成都某医院做胆道引流及支撑术,半年后才拔管;哪知2个月后巩膜皮肤又出现黄疸,又做第三次手术,术后两个月开始间断出现畏寒、发热、黄疸,再次转成都一家医院。医生告诉她,因为胆道损伤性狭窄已多次手术,再做手术技术层面不但太高难,而且危险性极高,“你只有到北京或上海去做手术,成都恐怕没有这个能力。”

    患者及家属在绝望中听朋友介绍,慕名前来市六医院找到张光全。他看到这名病人是1996年5月20日,“极度消瘦,满脸皱纹,50多岁的人像将近70岁的太婆!”那年他刚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全国肝胆外科中心进修回来,他告诉家属,此病国内当今做得最好的医院是重庆西南医院,“我才从那里进修回来,你有两个选择,一是去重庆,二是相信我。”患者和家属最终选择了市六医院。

    张光全主刀对张瑞英进行手术,尽管已做了充分术前准备,但从切皮肤开始,创面就渗血不止,他耐心细致地操作,一点一点往前走,仅仅开腹就用了40分钟。腹腔内致密粘连冻结,解剖层次及结构完全不清,而且手术器械稍一碰组织就出血,他全神贯注去分离粘连、止血、解剖,把完全紊乱的结构逐渐分离出来,显露肝门及管道系统,拆除原胆肠吻合口……十分复杂和艰难的手术,经历6个多小时,大功告成,术后病人恢复顺利且没有并发症发生。

    术后,张光全对张瑞英电话随访了6年之久,直到中间电话不通了。但在两年前,张瑞英突然出现在市六医院,她说:“你还认得我不?” 张光全一眼就认出了她。她是专门冲张光全来市六医院做全面检查的,检查发现,除有糖尿病外一切正常,肝门胆管空肠粘膜结构清楚,肝内胆管无扩张,影像学显示她原胆道损伤性狭窄病已彻底治愈。“张医生,我这么多年见人就说起你这个神刀,是你把我救了的!”

  找专家只看重技术?
  不,还有情怀

    高难度肝胆手术,张光全做了多少?他自己也无法统计,数据的统计对他来说也没多大意义,“关键的是病人在我手上康复,并且建立起彼此的信任。”

    要让病人信任医生、信任医院,张光全把责任放在第一位。“作为一个科主任,顶级专家,有多少能做到每天晚上都要到病房查房、和病人交流?张光全能做到。”市六医院纪委书记郑光全说。张光全的坚持,传递的不仅是关怀、关爱,更多的是让病人放心、安全。这是这种责任感,也能化腐朽为神奇。

    张光全用笔记录的《188个日夜》,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责任的故事:一个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活动出血的急诊患者,被送到医院后,家属却反复拒绝手术,当生命危在旦夕时,他们才签字同意手术。张光全主刀,成功完成了手术,不想在术后8天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瘘这种凶险的并发症。为了挽救病人生命,他们整整用了188天的时间,但其间,家属却并不反思是因为他们反复拒绝手术延误,反复责难医护人员,在重压之下,张光全及其团队,终于让这个随时可能殒命的病人转危为安。这个起死回生的故事让曾来参与会诊的省内权威专家大为惊讶:“如此高危的病人,你竟救过来了?!”张光全用技术、责任和耐心最终征服了患者及家属,在即将出院的时候,他们纷纷向他道歉,并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谢意。

    在当下,张光全已经成为一个好专家的“标准”:除了精湛的技术,还要有责任、爱心和韧性。(作者:邓晓洪  成都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