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融媒发布

绵阳市三年医改交出惠民满意答卷

点击数:1872│更新时间:2013-01-21 07:57:07│【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药费低了 看病容易了


  现在买药不难了,也不贵了!家住涪城区剑南路西段第二社区的侯登勤大娘,今年72岁,2004年确诊患有高血压后,她一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以往每年光吃药都要花五六千元。现在政策好了,去年一年药费只花了两三千元,比以往要便宜一半呢!

  像侯大娘这样在医改中获得实惠的群众在我市还有很多。2009年,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三年磨一剑,全市医疗卫生事业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推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迈出重要步伐,让540万城乡群众感受到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实惠。

  着力扶大病缓解群众看病贵

  看病报销多是基层群众的直观感受之一。游仙区魏城镇群益村叶林伍大爷一提起老伴生病报账的事,就感慨不已,激动得直掉眼泪。2011年,老伴叶凤珍因病在市中心医院住院14次,累计花费133983.4元,加上大病特补,共报账80390元;2012年,叶凤珍又3次住进市中心医院,总医疗费用27942.56元,报账12808.60元。这要是在以前,咋个医得起?现在医疗惠民,让我们农民心里越来越踏实了。

  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新农合制度的实施始终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市参合率从2010年起始终保持在99%以上,目前,全市自愿参加新农合的群众达387.86万人,实现了全市所有农业人口应保尽保。同时,新农合筹资标准从2009年的人均100元提高到2012年的人均340元,四年间翻了3.4倍。去年,全年共筹集资金11.25亿元,补偿累计支出11.6亿元。

  为有效减轻大病、重病患者的医疗负担,充分发挥基金使用效益,我市新农合在保基本的前提下加大扶大病的力度,针对重大疾病费用高、易致贫的情况,我市将补偿范围扩大至22种,补偿封顶线单独增加至15万元,最高达到了20万元,切实缓解了农村居民看病贵的问题。目前,政策报销比例达到75%,实际住院费用补偿比例已达到61%,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农村居民的医疗负担,切实帮助参合农民提高了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保护了群众的身体健康。

  药品零差价减轻群众医药负担

  在游仙区魏城镇中心卫生院门诊大厅,电子屏幕上反复滚动着国家基本药品的介绍,内容包括药品名称、规格、产地、进价、售价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内容看似平常,但对于一些看不起病的老百姓来说这是一个期盼多年的福音。

  作为新医改中最大的亮点之一,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就是要彻底改变基层医疗机构以药补医的现状。目前,我市275个乡镇卫生院、7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010个村卫生室全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全部实现了“5100%”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有效控制了成本,减少了中间环节。药品零差价这块沉甸甸的惠民蛋糕,不仅促使基层医疗向公益性回归,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给基层百姓下了大量的医疗费用。自20113月,在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以来,我市药价平均下降25.3%,门诊次费平均下降22.8%,住院次费平均下降9.4%,累计为群众减轻医药费用负担1.16亿元。

  为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医改惠民成果,我市卫生系统还进行定期督查、上网阳光采购监管定期报告、定期通报,开展基本药物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培训,确保基本药物网上阳光采购工作顺利进行,惠民政策真正惠民。

  主动上门让群众看病不再难

  每周二早上8点,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文君都会来到电力小区的冯国玉大娘家中,为瘫痪在床的冯大娘提供康复健康服务。如今,患脑出血后遗症多年的冯大娘病情得到了有效缓解。说起社区的家庭医生,冯大娘的家人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20113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家庭医生和健康顾问活动,探索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并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基层机构与专业机构整合资源的步伐,深化了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涵。

  变被动坐诊主动上门,变重治疗重预防。这是我市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大亮点。目前,我市基本实现了农村20分钟、城市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共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755个,其中城市192个、乡镇563个;建立健康顾问服务团队496个,建立家庭医生和健康顾问服务关系1269567户,更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我市还圆满完成了国家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102万人口的免费体检任务并建立了电子档案,该项目目前已顺利通过验收并滚动进入十二五继续在我市实施。

  与此同时,全市医疗卫生系统的硬件设施和服务能力、服务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我市现拥有三级医院6所,建成国家、省、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46项,医疗卫生队伍不断扩大,基层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了群众就医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三年来,全市开放病床总数增加41%、总诊疗人次增加196%、床位使用率提高20%;医疗服务的满意率达95%以上。

  医改三年来,全市新农合参合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市国家基本药物制度100%覆盖医疗机构;全市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5.5%;全市开放病床总数增加41%、总诊疗人次增加196%、重点学科增加171%。下一步,全市卫生系统将在更深领域谋求更大的突破,统筹各方力量,做好各项重点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提升群众的医保水平,让医改阳光惠泽540万城乡群众。

  (绵阳日报  李晓林 薛莹莹 本报记者 袁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