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基层社区

新场卫生院先看病后给钱 为何“偷偷摸摸”地干?

点击数:1776│更新时间:2013-03-01 09:36:03│【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核心提示
   一个有57张床位的乡镇级医院,为啥来就医的病人这么多,经常过道里都加满了临时床位?
   2010年,威远县新场中心卫生院开始“悄悄”推行“先看病后给钱”,村民看病难得到极大缓解,医院效益也得到提升。两年多来,基本上没有出现一起患者逃费的现象。
  然而,这种探索却一直面临着“只干不说”的尴尬,在实际操作中仍要仰仗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人情信用”。

  □唐兆权 陈志强 四川日报记者 张明海
   2月21日上午11时,威远县新场中心卫生院病房内,49岁的曹国军正在输液。有着糖尿病、心衰、肺气肿等多种症状的曹国军已住院40多天,在医院累积欠款上万元。而他从入院到现在一分钱都没交过,依然在医院安静接受正常治疗。
   因为“新农合”给予受保村民的政策补贴,两年前新场中心卫生院悄然推行“先看病后给钱”,这也是曹国军们敢于就医、安心就医的心理支撑。
   但这对于医患双方都皆大欢喜的事情,为何在实际操作中要仰仗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人情信用”?为何主动作为、迈出第一步的院方迟迟也不愿为其“正名”?
  患者:有多少就交多少,心头“有底”了
   试水两年多,新场镇90%以上的患者都实现了“先看病后给钱”。
   走进新场中心卫生院,最让记者惊奇的,是过道上都加满了病床,住满了来就医的病患。这与一般乡镇医院冷冷清清的工作场景形成鲜明的反差。一个仅有57张床位的乡镇级医院,为啥会有这么多病人,甚至把附近乡镇的病患都吸引来了?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2010年起,新场中心卫生院开始试行“先看病后给钱”。
   “因地处山区,新场镇本来经济水平就欠发达,村民收入有限。很多时候,病人从山上下来根本就没带多少钱。”新场中心卫生院院长王跃说。
   医院这样操作的初衷,是为了方便病人得到及时治疗。当然,医院也有“底气”在——按“新农合”政策,绝大部分住院费用可报销。
   从最开始的“预交一定费用”,到后来“有多少交多少”,到现在“不交钱也能入院就诊”,两年多时间过去,“按自愿原则,愿意交有能力交就交一些,实在没办法的也不勉强,90%以上的患者都实现了‘先看病后给钱’。”新场中心卫生院办公室主任付强介绍。
   对于被病痛困扰了近20年的曹国军来说,“先看病后给钱”确实让他们松了口气。“以前每次看病,都是到处举债,现在不再操心这样的问题,看病的压力减轻了。”曹国军说。
    在王跃看来,这样做对患者最大的好处是敢于看病了,“可有效减少因为担心医疗费,经常把小病拖成大病的现象”。下面一组数据耐人寻味,新场中心卫生院住院人次的变化:2010年,500人次以内;2011年,1200人次左右;2012年,2000人次以上。

院方:新农合“兜底”,是后给钱的前提
   现在再也不用天天催病人交钱了,医患矛盾也为之减少。”
真正实行“先看病后给钱”,对于医院来说,有不小的压力。
因此,这样的探索是小心翼翼展开的,毕竟涉及医院的医疗成本和正常医疗业务的开展。
   一般来说,收治病人之前,主治医生都会对其情况有个初步评估。“比如阑尾炎手术,大概在2000-3000元左右,那么按照现在80%新农合的报销标准,病人实际最终只需出400-600元。”王跃表示,花钱多少大体上“医患双方彼此心中都有数”。
在“彼此心中有数”的前提下,患者可以安心入院后及时地去筹措“剩下的欠款”。
   “现在再也不用天天催病人交钱了,医患矛盾也为之减少。”住院部主任李小兵对此深有感触。王跃也坦言,“以前,即使是有新农合政策的补贴在,病人账上一旦有了欠款,催钱不成,往往就造成医生不敢继续用药治疗。”
   而对于新场中心卫生院来说,推行“先看病后给钱”,也有其不得已的“苦衷”——作为医疗单位,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院方的效益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就诊的情况,这也是新场中心卫生院进行“改革”的必然之举。
   破除“门槛”后,院方的效益也得到大幅提升,医院适时增加了200多万元的先进设备,医生待遇也得到极大提升,“再也没有医生护士集体辞职的现象,现在还有很多优秀毕业生想进来。”
尴尬:靠医患人情,还是让人“没有底”
  “先看病再给钱”效果固然好,但只能做不能说。
   “推行‘先看病再给钱’两年多,基本上没有出现一起患者逃费的现象。”王跃告诉记者。
   这样的结果,王跃其实早就预想到了。“作为普通患者来讲,没有一个是真心愿意逃费的,真正逃费的很少很少。连新农合报销后剩下的都交不起的,基本上都属于真正困难的,我们就考虑给予适当减免。”
   在李小兵的印象中,最多也就是这样的情况——2012年下半年,丰田村一村民,因为耕田栽秧把脚弄伤了,到医院就医报销新农合后,还差400多元。“都是出院隔了两个月后,自己凑足了钱送回医院的。”
   “先看病再给钱”效果固然好,但是在现实操作中却成了很矛盾的事情,只能做不能说。院方担忧,如果一旦大张旗鼓地向患者宣传了,“可能会让患者以为,这不是医院自担风险的权宜之计,而是国家层面出台的正式惠民政策。这样不利于医院的发展。”
   于是在实践中,责任放在了一线医生身上。医生承担了向患者宣传的责任,还承担了不能收回费用的风险,即所谓的医生为患者“担保”制度。“我们并不是逼迫医生担保,只是将其变成医患之间的人情信用,即我帮了你的忙,你就要还我的情。”王跃说。
   这样的操作有不得已的客观现实——新农合保障系统和医院收费系统是收支两条线,且新农合报销只能在出院后,医院不可避免要承担风险。
   为让“医生担保制度”落到实处,新场中心卫生院将医德、医风建设纳入到议事日程——入院时,采取自愿缴费,不交一分也可入院,医生告知付费时“交归交、报归报”;住院中,医生随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和家庭动态,并建立了每日医患沟通记录;出院时,医生亲自带领病人到新农合窗口帮助报销相关费用和手续,加上病人自筹的资金,完成出院手续的办理。“即便出院后,一时见不到人,患者所属的基层单位如村民小组也可代行转告催缴。”王跃承认,虽然这难以称之为制度,“但对于新场镇这样的农村来说,还是行之有效的。”
  短评
    先看病后给钱 只靠人情难走远
    尽管新场镇中心医院的试验具有标本价值,为其他同样等级的医院提供了参照,但“能做不能说”的尴尬,折射出我们这个社会的信任“硬伤”。
   在相对是个“熟人社会”的新场镇,人情信用担保都“只能做不能说”,那么,在处处都是陌生人的都市里,这一制度能否普遍推行,确实是个未知数。同时,在乡镇一级来讲,其所能治疗的“大病”,大多总花费几万元,患者需要自支的部分最多万元左右,压力相对较小。这与大型医院治疗疑难杂症,动辄需要上十万、几十万的医疗费用相比,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新场实践”给人最深的印象,是指出了一条“先看病后给钱”的路径:由政府建立起完整的医疗信用体系,甚至还可大胆些,可以考虑赋予个人就诊诚信记录一定的担保价值,便于病患近亲属及朋友帮助其顺利得到救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