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职责 不辱使命 打好4.20四川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防疫攻坚战——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抗震救灾工作纪实
4月20日,我省芦山县发生7级强烈地震,面对汶川大地震之后又一次严重的地震灾害,省疾控中心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卫生厅的正确领导下,中心党政领导一班人“统一思想,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彰显合力”,带领疾控战线广大职工奋战14个昼夜,取得了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阶段性胜利,给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灾情就是命令,与时间争分秒
4月20日清晨8时02分,雨后的成都清新而静谧,紧张工作了一周的人们,多数还沉浸在周末的熟睡中,一阵强烈的震感打破了周末清晨的宁静,人们冲出房间,奔向室外,惊魂未定。然而,四川省疾控中心的职工们凭着疾控人特有的职业敏感意识到——又一场抗震救灾防病攻坚战即将打响……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中心主任曾华俊、党委书记吴先萍立即电话指示相关人员在最短时间,以最快速度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中心主任曾华俊主持召开应急会议,成立了由曾华俊主任任组长、吴先萍书记任副组长,班子成员参加的省疾病控制中心抗震救灾工作组。工作组下设现场处置、综合协调、信息宣传、后勤保障四个组,各组即刻投入工作。
出发!向着灾区!防疫!刻不容缓!
9时30分,会议尚未结束,由中心副主任祝小平带队的第一批应急小分队顾不得与家人告别,略作准备后奔赴震中芦山县;相继,第二支、第三支应急队又出发,分别赶往天全县和宝兴县。三支应急队均由作风硬、技术好、经验多的精兵强将组成。
省疾控中心抗震救灾疾病控制工作组对应急小分队的要求是,行动必须迅疾,任务务必明确,即刻协调省、市、县三级防控队伍,合力投入救灾防病,对震区灾情进行快速研判评估,为中心的后续决策提供一线信息。
二、 统一思想,科学研判,两线作战,形成合力
芦山告急、宝兴告急、天全告急……前方信息纷至沓来,省疾控中心每一位职工无不心急如焚;人员统筹,设备统筹,物资统筹……工作千头万绪无一不与时间赛跑。面对突发灾难,疾控中心领导班子沉着应对,统一思想,合理分工、密切配合,梯次实施,形成了高效的工作合力。
(一)领导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三个战场并肩作战,救灾防病工作有力推进
地震导致芦山县疾控中心大楼受损严重,网络直报系统更是基本陷入瘫痪……基层乡镇的情况更为严峻……消息传来,惦念着前方队员们的曾华俊主任,几乎一宿未眠。21日一早,他带着临时组建的实验室应急分队,与副主任毛素玲、还有11名实验室工作人员,携带相关仪器设备、检测试剂直奔芦山灾区。队伍克服重重困难,一路转辗,终于在傍晚时分到达芦山。搭建帐篷,搬运物资,安放设备,在灾区建立了第一个卫生应急检测帐篷实验室,并迅速开展工作,为灾后防病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面对地震灾情,为确保灾后不发生重大疫情,他迅速理清灾后防病工作思路,对灾区防病工作确定了“七抓”的工作任务。
一抓人员整合。为了解决震区疾病防控燃眉之急,第一时间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疾控人员组成的“4.20”芦山地震卫生防疫临时指挥部,由中心副主任祝小平、张灵麟分别担任芦山和宝兴卫生防疫指挥部负责人,指挥部下设专家技术、综合协调、信息报送、现场消杀、现场流调、检验检测、饮水安全、环境卫生、健康宣传和后勤保障等10个应急组,迅速制定了工作方案并立即展开现场防疫工作。
至此,中心应急队已经逐步建立起流行病学调查、重大传染病病防治、消毒杀虫、饮水卫生监测、实验室检测、健康教育等灾区疾病预防控制机制,将省疾控、雅安、成都、绵阳、德阳、乐山、眉山等地的疾控队伍共计200余人统 一调配,共同应对繁重的疾控任务。
二抓饮水安全。水,生命之源,民生之本。芦山地震后,整个供水系统受到严重损毁,水源的水质也因地震受到影响,曾华俊主任带领着的一线疾控领导团队迅速选定“水”这个疫情易燃点,把保障饮水卫生、做好水质监测作为工作重点。
21日,刚刚搭建完的帐篷实验室彻夜灯火通明。芦山县所有的9个乡镇的供水点都要进行水质监测,样品多、检测项目杂、实验人员紧缺,为了尽快完成检测,第一时间将水质检测结果反馈给指挥部,保障灾区饮水安全,曾华俊主任坐镇指挥,毛素玲副主任亲自参与了实验工作,直到午夜才完成了当日所有样品的检测。水样不断地送来,帐篷实验室没日没夜加班加点,每个实验室工作人员都熬红了双眼,他们顾不上吃饭,顾不上休息,仅23日一天,就完成了97个水样的检测。在他们的忘我工作下,芦山和宝兴对全县的取水点监测工作实现了全覆盖,截止5月3日,在省卫生厅抗震救灾领导小组领导下,帐篷实验室检测水样497个,帐篷实验室在灾区一线开展水质监测,为及时掌握灾区饮水安全情况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抓恢复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受灾地区网络直报系统受损严重,无法完成传染病疫情报告。中心吴建林副主任带队,冒着不断的余震,为芦山、宝兴、天全、雨城和名山5个受灾县区送去带3G无线网络的笔记本电脑,与当地疾控中心进行了工作对接,在部分居民安置点开展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相关培训,使传染病网络监测报告覆盖至地震灾区受损乡镇卫生院。截止4月25日晚12时,灾区全部恢复了传染病报告能力,传染病报告与症状监测工作在灾区的覆盖进一步完善,为灾后无大疫的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抓症状监测。为提高传染病监测的敏感性,及早发现可能的传染病疫情,中心应急队成员深入乡村,检查指导症状监测工作,明确了报告责任人、报告内容、报告时限,规范报告格式,及时填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做到了实时同步提供给国家、省、市、县,供专家分析。
五抓好重点跟踪排查。4月24日晚,宝兴县卫生防疫指挥部技术组通过疫情直报系统监视到近期报告腹泻水样便病人数在增多,立即派出指挥部技术组刘学成、周兴余、周忆昭、苟丽琼等专家进行现场调查核实。
调查组首先对报告病例最多的宝兴县中医院设置在灵关中学安置点医疗点的腹泻门诊登记表进行了查看核实,随后前往宝兴县主城区穆坪镇的县中学广场,红军广场和灯光球场3个较大集中安置点进行了核实调查。通过对病例详细查看,询问接诊医生,排除了感染性腹泻、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并针对性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六抓实科学消杀保环境。灾区不是疫区。在吸取512汶川特大地震防控经验的基础上,防疫队员制定了消杀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职责分工,确定了重点消杀场所,主要针对帐篷周边、居民临时安置点、厕所、垃圾等重点场所进行消杀,指定专人配制药液,消杀人员直接使用,使消杀灭工作规范、科学。截至5月3日,目前已累计消毒265.8万平方米。
七抓健康教育保健康。灾后防疫事关每一位在灾区的人,灾区群众的自觉参与相当重要。做好健康教育,使群众掌握基本卫生常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也是灾后防疫工作的关键。省疾控中心组织、印制、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在集中安置点、学校、外援驻扎点等人群密集区开展饮食、饮水和环境卫生等内容的宣传教育,提高了人群主动参与卫生防病工作的意识,减少传染病的发生。截至5月3日,已累计向芦山、宝兴、天全三县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5.7万份。
灾难袭来,考验着中心干部和职工为民服务的信念;防疫一线,检视着疾控人的职业素养。
几天来,省疾控中心应急队上上下下不分白天和晚上,忘我工作,乐于奉献,打了一场又一场硬仗。然而,这位省疾控主任的眉宇间,并没有因眼下的情况而得到舒展。他明白,灾后防疫,任众道远。在灾区的日子里,他马不停蹄地走访、查看、指导、叮嘱,生怕一丝疏忽,一点漏洞,会影响整体防疫工作,会给群众健康带来危胁。
在他领导下,三个副主任的通力协助,并肩做战,战斗在芦山、宝兴、天全“三个战场”,以他们认真负责、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带领全省应急队员勤奋工作,有力促进了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有序、规范、科学、高效的推进。
(二)按照中心抗震救灾工作的统一部署,后方工作高运转,切实做好思想、组织、人员、技术、物资五个保障
地震当天正在外地参加会议的党委书记吴先萍在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当即改签机票,立即赶回中心,组织安排中心抗震救灾工作。
一是要求中心各部门正确处理日常工作与应急事件的关系。在抗震救灾的特殊时期,要想灾区所想,急灾区所急,把救灾防病工作作为疾控中心工作的首要任务。同时,要求全体职工坚守岗位,恪尽职守,抓好禽流感H7N9防控及其它常规疾控工作,发扬抗震救灾精神,全面促进中心各项工作落实
二是精心协调多层次、多专业、多方面的工作关系。地震发生当天,中国疾控中心与省疾控中心召开视频会议,及时接受上级部门的业务支持和指导。中心应急指挥大厅实行24小时运转,保持中国疾控中心与省疾控中心,省疾控中心与市、县疾控中心的信息畅通,为救灾防疾工作提供强力的技术支撑;在党委书记(副主任)吴先萍带领下,中心的业务副主任杨文、吴建林同志积极协助,充分发挥中心在抗震救灾工作中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切合实际,做好人才和业务技术、信息技术等支撑。组织先后完成快速评估8个,撰写技术方案12个。调配各类技术人员183人次;抗震救灾各工作小组每天定时例会,互通信息,同心协力,形成了“分工合理、责任明确、有序高效”良好的工作局面。
三是注意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中心党委书记吴先萍在指挥中心抗震救灾工作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启动了思想政治这条核心、保障线。组织下发了《关于在抗震救灾中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还在芦山、天全、宝兴等应急小分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为完成抗震救灾任务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中心纪委书记钟丽在传达《中共四川省纪委驻卫生厅纪律检查组关于严明抗震救灾纪律的紧急通知》要求后,就中心抗震救灾纪律和监督保障工作做了安排,确保中心抗震救灾各项工作的廉洁高效。同时,与原党委副书记分管健康教育宣传的马力平同志一起积极开展了抗震救灾宣传工作,在中心门户网站开设抗震救灾专栏5个,组织撰写日志、纪实文章26篇,用先进事例鼓舞职工斗志,提高了干部职工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每一个职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纷纷捐款支援抗震救灾,中心23个部门的236名职工踊跃报名前往灾区参加防疫工作。
四是提供信息、物资、设备支持。为确保一线工作和生活顺利进行,中心分管财务、后勤的洪晓蓉同志带队前往灾区运送紧缺物资,全力保障灾区应急队在检测设备、消杀药品、器械等方面的需求。
三、有防病工作的地方,就有英勇的疾控人
没有军人拯救危难的橄榄绿,也没有医生救死扶伤的天使白;没有大家瞩目的焦点,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贡献。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感动,我们也有我们的骄傲,让我们来看看那些闪亮在“4•20”芦山地震抗震救灾防病工作中的疾控精神吧——
(一)舍小家救大家
袁珩,中心业务处副处长,接到中心的电话后,他立即拿起简单的行装,骑电瓶车从双流住地疾驰13公里赶到中心,迅速与中心应急第一队集结出发。而这一天,他本来应坚守在19日因骨折入院的年迈的妈妈病床前。
朱岚,中心理化所所长,芦山帐篷实验室当家人,这一刻本应陪在初三儿子的身边照顾饮食起居,为他营造平稳的氛围,为他排遣日益临近的中考压力。
刘睿聪,中心环卫所青年骨干,5月份即将举行婚礼的他,接到通知后,没有一丝迟疑,作为中心第一批抗震救灾应急队员奔赴灾区。
冯子男,中心理化所业务技术骨干,地震那一刻紧紧怀抱才1岁幼女的他,这一刻却扎根在宝兴帐篷实验室紧紧握着实验器材,摇晃着盛有样品的试管……
顾不上小家,只身奔赴前线去守卫更多失去家园的人。疾控人,大灾大难显大义!
(二)冲锋一线 勇敢无畏
张丽,中心环卫所所长,赴宝兴县应急队组长。她现场经验丰富,是5.12抗震救灾的消毒专家。在赶赴宝兴县城时,路况糟糕,时有余震或者山体滑坡,队伍遭遇了傍山险路、飞石破车窗,道路被阻断……临近目的地时,车辆无法前行,张丽只得带领小组成员背上设备,突破危险路段,徒步前进。该组队伍从出发直至第二日中午1点才终于进入宝兴县城。经过这一路疲乏一夜风寒,还有一路的协调、部署,令原本就不健硕的她感染上风寒了,咳嗽不断,嗓子变得沙哑,但为了保证完成总指挥部的部署,她仍坚持工作。
还有一群队员,秦岭、张誉、兰岷及实验室人员……为迅速展开信息收集、为保证现场电力供应、为充实帐篷实验室,他们顶着频发的余震危险,冲进受损严重的疾控、学校危楼,抢运出尚能使用的办公物资、发电机和培养箱、水浴锅、实验桌等实验必需仪器设备……
疾控人,冲锋一线勇敢无畏。
(三)认真严谨 一丝不苟
无论任何条件下,中心实验室工作都是秉承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去完成,哪怕在危难和条件艰苦的灾区。
当帐篷实验室再次伏卧在芦山和宝兴,水样就从每日外出工作的防疫人员,从陆续恢复供水的水厂,从部队后勤,从当地老百姓接踵而至的送来。每一个源头水、网管水、末梢水,都必须要进行检测,只有靠这些准确的检测结果,才可判定哪些水可以使用,哪些水需要经处理后才可使用,哪些水必须立即停止使用!根据朱岚所长出发前召集专家制定的水质检测应对方案,朱岚、冯子男、杨长晓、赖发伟、祁腾、黄伟峰、刘谊、张坤……他们肩负重任,身体疲惫但精神百倍,一旦开始每个检测,心比针眼细,手比机器准。日复一日,夜复一夜,无数样品送进来,这是信任;无数报告交出去,这是承诺!疾控人用认真、严谨、科学构筑起了灾区人民用水安全的结实堡垒!
(四)训练有素 吃苦耐劳
练兵千日,用兵一时。哪里有传染病暴发,奔赴哪里;哪里出现群体食物中毒,奔赴哪里;哪里有环境污染,奔赴哪里……通过平素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和演练成就了训练有素的疾控人!磨炼了吃苦耐劳的品行!
第一刻随队赶到芦山的袁珩,立刻承担起灾区卫生防病综合协调的责任,负责分析和上报每天收集到的卫生防病、症状监测及传染病信息,指派专业人员调查异常情况,参与制定和完善灾区卫生防病工作技术方案,指导各工作组开展现场卫生防病工作。
第一刻随队赶到宝兴的周兴余,立刻肩负起冒着余震危险辗转宝兴各个乡镇进行指导,开展症状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的重任,负责排除传染病疫情、落实诊断措施、强化核查要求,负责排除安置点人群健康隐患,完成分析报告。
第一刻随队赶到刘睿聪,立刻承担起排除灾后环境卫生污染,指导开展消杀工作,做出饮水卫生评估的责任。为收集第一手资料,为前方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他与实验室人员合力作战,采集水样,并发挥环卫专业优势,日夜兼程汇总、分析和上报监测数据……
灾后14天,前方的疾控人分秒必争,他们经历了吼着嗓门压过发电机声音每天接打几百个电话,经历了裹着润湿的被子、润湿的衣裤和衣而睡,经历了没有热水泡方便面、没有冷水洗脸刷牙,经历了潮湿中被蚊虫叮咬、浑身奇痒,经历了几乎每夜两、三点躺下、清晨五、六点起来,甚或是电话到、样品到、指示到,就得立马翻身起来继续作业。这是一段和灾区人民共度艰难的时刻,为保障灾后无大疫,他们与在黄金72小时抢救生命的橄榄绿、医疗救治的天使白一样,值得尊重与骄傲!
(五)认真履职,专业而默默奉献
除了在前方英勇作战的疾控人,在后方还有一群认真履职,专业而默默奉献的疾控智囊团。
张成云,坐镇中心指挥、服务前方的业务处长。他每天密切关注着灾区最新情况、前方应急队的最新动态;把握全局,汇总情况,为领导、专家组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与中国疾控中心、芦山县地震卫生防疫现场指挥部保持联系,协调工作,互通信息;协同中心健教所宣传科接待媒体采访工作。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各种人员,纷繁踏至,没有休息时间,铁打的身体也扛不住啊,身体不好了,喉咙发炎了,输点液,工作继续。
罗湘蜀,中心信息所所长。地震后,他立即召集所里同志,分析雅安三个重灾县的传染病疫情,提供给中心应急专家组;制定灾区症状监测与传染病报告监测方案,报送给卫生厅“应急指挥部”;联系中国电信,开通雅安市、芦山县2条专线,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应急联动,保障李克强总理与芦山卫生防疫指挥部远程视频连线通畅。通过监测舆情、畅通网络、改版网站、制作灾区地图等一系列工作地迅速启动,有力地支援了抗震救灾工作。
方刚、邱东川,作为中心专家组重要成员,更加明白震后“科学防疫是根本,技术方案是指南”的紧迫道理。他们立即与其他专家对相关疾病技术方案进行了研讨、修订和完善。地震当天,就在中心网站挂出了四川省“4.20”芦山地震灾后卫生防病工作手册等4份技术方案,随后有关血吸虫病、饮水监测、消毒、预防接种、结核病、艾滋病等12份技术方案,全部通过省卫生厅以文件形式下发各地,为在灾区开展卫生防疫的工作人员提供了系统、简明、规范的技术指南。这些宝贵的技术方案是省疾控中心在总结512汶川地震卫生防病实践,借鉴全球震后卫生防病经验基础上,建立的一整套地震灾害卫生防病应急技术措施。
汇毫厘之光,与日月争辉!灾后防疫,是一场无声的战役。自“4.20”芦山地震发生后,省疾控中心的全体干部职工始终以抗震救灾防病为重心,他们战斗在艰难困苦的一线,他们坚守在默默奉献的后方,无论是冲锋员还是智囊团,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没有常态,紧张而忙碌……一个个主动请缨,都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灾区人民的健康多筑一道城墙!
灾后防疫,任务道远。如今,第二批应急队员在中心杨文副主任、吴建林副主任的带领下,又起程赶赴灾区,他们将继续发挥疾控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将灾后防疫工作进行到底,为再次创造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奇迹而不懈努力。
从猪链球菌防控到甲流确诊,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我们疾控人不辱使命,切实履责,殚精竭虑,辛勤工作,用生命和汗水,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