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为胫骨下端骨折,59岁的吴希亮住进岳池县中医医院外二科接受治疗。“这里的医生护士真是好得没话说,不仅医术精湛,还会对我后续的康复进行耐心地指导与讲解。”吴希亮感慨地告诉记者。
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是深化医改的关键,让群众享受到医院的优质的服务也是当下医疗机构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重点课题。为此,岳池县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上做出许多努力,通过医院管理改革、健全医联体、医护工作者进修培训等方式,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更多舒适感和认同感。
“品管”思维 提高护理质量
今年以来,为了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过程中的痛苦与不便,岳池县中医医院护理部通过学习优秀医院经验,开展院内“品管圈”活动。这是由6到10名护士组成一个小团体,全体合作、集思广益,共同解决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难题。
“我们科室从去年12月开始采用呼吸机,需采集血气标本的患者增加,而我科护士采集成功率偏低,并且也没有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的标准操作流程。”内一科科护士长王燕介绍说,因为采集成功率偏低,患者血气标本采集后局部出现青紫与肿胀;而且反复穿刺致肌腱、组织损伤,导致患者采血部位活动受限;因为不适,患者也拒绝二次采集动脉血气。
在“品管圈”开始实行后,王燕和同事商议将“提高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成功率”作为选题,成立“呼吸圈”。首先对科室内目前血气采集的整体情况进行总结,用数据说话;然后全体分析讨论,得出穿刺点触摸方法不对、护士经验不足、患者体位为主要真因;根据这三条原因,通过学习资料以及高年资护士传授经验等方法,得出相应的对策,并将这些对策推广到全院。根据数据显示,通过此次“品管圈”课题讨论,最终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成功率从最初的75%提高到现在的97.14%,并且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采集规范标准。
“现在我们的患者在进行了血气标本采集后,大面积青紫与肿胀的情况已经很少出现了。”王燕告诉记者,类似于这样的“品管圈”在岳池县中医医院还有“护心圈”、“肝胆相照圈”、“优骨圈”、“幸孕圈”等,大家分享交流、沟通学习,运用此方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预约训练 优化康复体验
在岳池县中医医院内康复科内,患者在不同的康复器械前,有条不紊地做着相应的训练,印象中医院嘈杂的环境,常常的患者排队等候的情景并没有出现,而这样的井然有序是得益于该科室今年来推行的预约服务,通知患者分时段前来进行康复训练,避免拥挤,减少患者无效等待的时间,提升就医体验。
“每次提前一天医生都会打电话告诉我带孩子过来做训练的具体时间。”陈女士的孩子做完手术后,一直在岳池县中医医院进行后续的康复训练,“到时间我们过来,就可以直接使用器械了,不用排队,大大提高了效率。”
采访中,康复科医师李垚慧正在给患者做颈肩推拿, “找我做推拿的病人很多,以前他们都是直接过来都在这等着,人多嘈杂,我们和患者都觉得嘈杂,很容易影响心情。”她告诉记者,实行预约后,每天都把患者的治疗时间排出来,患者不仅能够减少无效等待的时间,还能提升在医院的康复体验,医生护士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内心也轻松不少。
为了更好地节约患者的时间,岳池县中医医院康复科不仅实行预约,还将科室内医生分专业形成不同的治疗小组,让患者体验到精准的康复服务。
“以前我们的医生都是全能的,分工不是很明确,一个医生又要做针灸又要做推拿,还要做物理治疗等,一个医生一天也看不了几个病人。”康复科主任伊伟恩介绍道,现在会患者需求分流到不同的专业小组,接受精准的康复治疗和训练,“这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更好的就医体验,也让医护人员能更高效地工作。”
下沉基层 健全服务体系
服务能力提升之后,还需要让每一位需要医疗服务的群众,能够共享到这样的成果。岳池县在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均衡布局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
目前,全县83个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已完成60个,在建设23个,43个乡镇卫生院已完成标准化建设28个,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正紧锣密鼓的有序推进。岳池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积极与乡镇协调解决建设用地等问题,确保迁建乡镇卫生院和新(改)建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按进度开展并尽早投入使用。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拟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考核招聘专业技术人员200名,保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内有优秀的医护工作人员,让基层群众也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目前,岳池县正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促进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由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牵头,与中心卫生院组建医疗联合体,建立分工协作、双向转诊、对口支援、重点专科建设、进修培训、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消毒供应一体化工作机制。
“同时,我们还正在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改善医疗服务,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 岳池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郭晓钟 宋欢 牟津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