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县域卫生

北大国际医院:“多元化功能”建设实践

点击数:1458│更新时间:2012-07-16 22:04:22│【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来源:中国网 作者:吕志新

    可能是出身“名门”,也可能是规模和资金庞大,北大国际医院的建设一直备受关注。经过近两年多的建设,现在已拔地而起。

   9年的前期规划,中外专业机构联合设计,模块化的灵活空间设置,基于IP设计的信息系统,多角度多方式的空间预留……关于北大国际医院的建设,似乎有太多值得叙述的地方,它不仅致力于建设绿色医院,更注重建设数字化医院和人性化医院,所有的点点滴滴,如同一曲高亢的建设进行曲,谱写着北大国际医院的建设撷华。所有这些的背后,无不体现出“多元化功能”的建设重点。

    这所由北京大学和方正集团投资新建,地处中关村国际生命医疗园,规划占地面积297亩,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总投资45亿元,设置床位达1800张的医院,其建设特色有哪些呢?具体“多元化功能”表现在哪里呢?

    近期,项目筹备与建设组工程技术管理部总经理李立荣和医疗管理部总经理路阳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抓调研论证,9年规划夯实医院基础

   “北大国际医院建设的最大特点是一次性规划、一次性建设,完全新建的医院建筑,受到的制约相对少得多。所以,无论是规划还是建设,都尽量一步到位。”李立荣坦言道,“我们医院的建设做了9年的规划,王杉院长曾开玩笑说这个项目如同孕育婴儿, 9月怀胎,10月分娩一样,非常不易。”

   项目从2002年筹备起就已经开始做规划,有别于其他新建项目的是,它不仅围绕学科规划和建设开展了多轮专家调研论证,还专门邀请了美国JCI评审专家、美国NAVIGANT医疗流程专家、新加坡保健集团医院管理专家进行咨询。参与调研论证的专家总计4000多人次,最终确立了总体规划方案,包括5大部分:门诊、医技、住院楼组成的综合楼,独立的感染楼,科研肿瘤楼,国际会议中心以及12万平方米的倒班宿舍和行政楼。

   根据规划,北大国际医院在学科设置上遵循“大专科,大综合”的原则,共设有36个医疗中心,49个临床学科。路阳说:“大专科是个动态的概念,即基于自身资源状况、结合市场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初步规划8个大专科,如心血管中心、肿瘤血液中心、眼科中心、妇儿中心、神经中心等。根据学科发展速度和市场需求,做出相应调整,如果某个专科发展壮大了,建筑空间的分配自然就会倾向某个专科,甚至可以发展成为独立的一栋楼。”

   更难得的是,医院通过对病房、门诊、医技科室、空地及信息化的预留,为医院的未来发展留足了空间。医院的床位是按照1200张床位设计的,未来却可扩展到1800张床位,即在1200床能够满足患者需求的时候,一些床位,尤其是一些3人间暂不开放,但空间已经做好预留。

   门诊现有通用门诊,也有专用门诊。对于专用门诊,比如儿科门诊、口腔门诊、产科门诊、生殖医学门诊等等,这些门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不与其他科室混用,所以需要做到一步到位。对于其他通用门诊的预留,并不是在空间上做出预留,而是通过模块化来实现,是一个将现有空间再分配的过程,即把门诊量较小的科室设置在一起,将门诊量大的科室, 设计成整个模块。

   关于医技科室的预留,这是最难的,北大国际医院的做法是,把未来准备购置的设备位置规划好,但是运营前期不配置,当门诊量达到一定量后,再配置设备。“通常来说,对于检验科,300平米就能建一条流水线,两条流水线基本就可以满足一家普通的三甲医院(3000~5000人次/日)的需求。而北大国际医院在医技楼预留的空间可以建5条流水线,同时,各种线路、管道也已经设计好。”路阳自信地说到。

   关于空地的预留,医院在感染科综合楼后面备有一块空地,未来可以再新建住院楼。

   此外,医院的智能化系统基于IP设计,全部为数字化的平台,未来可以将各种系统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各种功能。用路阳的话说:“让未来的各种应用可能性能够实现。”

   可以说,长期、周密的规划,为北大国际医院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美联合设计,感控及流线设计亮点突显

   长期的调研论证后,不得不提的就是项目的整体方案设计,采用了设计联合体的方式,即由美国的设计公司和中国的设计公司联合完成,并邀请医疗工艺流程专家参与论证,形成了最终的医疗功能单元布局及动线规划方案。可以说,北大国际医院的项目设计是中外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整体方案设计中,感染控制及流线设计是一大亮点——

   首先,在医患动线的设计上,保证了医生和患者有着独立的动线。病房分为3个区域,一侧是患者活动的区域,另一侧是医生活动的区域,中间是治疗区,患者和护士分别从两侧进入治疗区,共享中间的空间。

   其次,在洁污物品的动线设计上,垂直方向设置了约100部电梯,而且不同的电梯有不同的用途,分工很明确,可做到完全的洁污分流。在管理上,医院规定的原则是:污物须就近垂直运送,到相应的楼层之后再水平运送;干净物品须就近运送上去,到相应的楼层后再水平运送。

   每个病区都设有隔离病房,且均可进行正负压切换。灵活的病房设置,可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同时,在需要设置洗手盆的位置尽量多地设置了洗手盆,最大限度地满足医院感控的管理要求。

   另外,感染控制的特色还表现在储藏空间的设置上。医院为干净物品及不同类型的污物设置了较大的储藏空间,有效避免了洁污物品交叉而引起的感染。

 参照国际标准,将“以患者为中心”落到实处

   “我们对北大国际医院中‘国际’的定位是,无论流程设计、平面布局还是医疗技术、管理,都遵循国际标准”路阳说,“所有工作如果都能够真正落实到以患者为中心,这就是国际化”。 在动线设计方面,就是要想方设法让患者便捷地从外部进入到内部,再顺畅地去就医、结算。在出入口设置上,医院的显著特点是设置了多个出入口。与大多数医院不同的是,北大国际医院在每个诊区都设置了挂号和结算窗口,患者可以分散到各个诊区去挂号。

   门诊区的每个模块都如同一个门诊部一样,被分成诊区、专科检查区、医护人员的休息办公区、等候区,每个诊区的面积多在600平米~800平米之间。

   在各个模块之间的衔接上,设置了三级等候空间。一级等候空间是指所有的公共空间,密布的显示屏会随时提醒患者,甚至可将相关信息发送到患者手机上,提示患者就诊时间。二级等候空间位于诊区入口,很多二级等候空间都有预检的设备,比如在心内科诊区的等候区,背对的位置是心电图室,患者可以预先做心电图,测量血压,从而节省时间。三级等候区域位于各专业诊室所在的区域,诊室的布置为两旁设走廊的方式,三级等候区域就设置在走廊旁边的凹龛里,这样的设计不但美观,而且明显分流了就诊人群。每个诊区还都设有小护士站,投入使用的护士站的数量可以根据门诊量多少进行调整。

   将“以患者为中心”落到实处的另一个具体体现是院内不仅设置了满足各类人群需要的多样化设施, 如美食街、咖啡厅、休息厅、购物空间、商业服务设施甚至是银行等,而且还特别设置了宗教活动的场所,如佛堂、祷告室等。

   “在信息化方面,设计了房间智能控制系统和信息终端。对于灯具、空调等常用的设备,可以在护士站进行总控,也可以在房间里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进行调节。信息终端使患者在床上就能很便捷地知道相关信息,包括公共信息、治疗方面的信息,甚至是医院里一些设施信息”李立荣介绍到。

   北大国际医院建设以来,从工程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是规划长、工期短、品质高,突出了“多元化功能”的特点,值得有在建项目的医院借鉴与研究。另外,它的强有力的经营运作管理模式,也必将使北大国际医院的前途光明璀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