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72岁的李大爷接受了一次特殊的手术,因为起搏器植入导管必经的上腔静脉堵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专家团队另辟路径,经皮肝静脉为李大爷穿刺植入了具有抗心衰功能的除颤器。
这是世界首例经皮肝静脉穿刺植入除颤器手术。
心脏起搏器植入9年
电量耗尽 心脏衰竭
9年前,李大爷植入了心脏起搏器,帮助心脏跳动。随着时间推移,李大爷慢慢出现了呼吸困难、心脏增大、心力衰竭等症状。
2016年8月,经检查,李大爷此前植入体内的起搏器锂电池电量减少,需要更换。 但是,在更换起搏器的手术时,医生发现,李大爷的上腔静脉发生了堵塞,电极导线无法穿过,而上腔静脉,是常规的起搏器导线植入的必经途径,因此,手术失败了。
没有心脏起搏器的辅助,李大爷心力衰竭的症状越来越明显,李大爷告诉成都商报记者,2017年年底,情况越来越严重,靠着输氧,在病床上躺了一个多月。
1月11日,李大爷转入了川大华西医院心内科。
三维电场导航
为电极导线开路
华西医院心内科专家方元介绍,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更迭,起搏器也逐渐发展,从单纯的治疗心动过缓,增加了抗心衰、防止心源性猝死的除颤器功能。但经上腔静脉的植入路径,仍然是距离最短、最成熟的常规路径,如果上腔静脉堵塞,无异于堵塞了最重要的生命通道。
1月23日,多方研讨后,方元团队决定从肝静脉穿刺植入。
“除了常规的X光透视下引导,我们在他的身上贴几个电极片,建立了三维电场,通过扫描运动轨迹,引导电极导线。”华西医院心内科专家胡宏德解释说,因为经肝静脉植入,不仅路径更长,需要连续经过3个弧形,而上腔静脉路径只需要一个弯曲弧度,难度大大增加,手术中操作路径也是反手操作,“从手术经验来说,也不多。”
同时,手术难度较大的地方,还因为植入李大爷左心室的电极起到除颤、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导线比单纯的起搏器导线更粗。普通的起搏器安置手术,一个多小时能完成,但李大爷的手术,足足做了4个多小时。
“手术第二天就能自己吃饭了,第四天就自己下地去上厕所了。”昨日,李大爷的老伴告诉成都商报记者。
实现大满贯
开创起搏器电极植入新路径
截至这次手术,方元团队实现了经肝静脉路径穿刺植入心脏起搏器所有模式的大满贯:
2012年,完成世界首例经肝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2012年实现双腔植入;2017年2月单腔;2017年三腔植入;以及2018年1月的具有除颤功能的起搏器装置植入,真正意义上宣告,即使上腔静脉闭塞,也可以经肝静脉植入各种功能、各种途径的起搏器,为心脏起搏器电极植入开创了新的可靠的路径。 (成都商报记者 于遵素 实习生 王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