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下乡看望康复病人
7月20日下午两点半,一辆救护车呼啸着驶出甘洛县人民医院大门。
车上坐着的,是来自绵竹市人民医院康复科的援彝医生陈燕,以及她的两名彝族学生。他们正前往新市坝镇岩润村1组,看望因脑溢血导致右半身偏瘫的康复病人李友珍。
来到李友珍家,陈燕一边给她做检查,一边给李友珍制定下一步的康复计划。经过半年时间的康复,68岁的李友珍从最初的卧床到恢复行动,再到现在能做简单的农活,感受着自己的身体恢复得越来越好,李友珍高兴地告诉记者:“感谢绵竹的医生们,是他们让我重新站了起来。”
这是深处大凉山的甘洛,土地贫瘠,条件艰苦。这里医疗条件落后,传染病悄然肆虐,老百姓健康得不到有效保障。2016年,省委省政府、省卫计委启动对口帮扶、“传、帮、带”对口支援,接到指令,绵竹市卫计系统选派60余名,共计两批次的医护人员组成援彝医疗队奔赴甘洛一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辱使命,捍卫健康。”两年时间以来,绵竹援彝医疗队的两届队员们翻越彝区重重峻岭,踏遍甘洛崎岖山路,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份誓言。
黄德伟率队在海棠镇卫生院调研
7月19日,天气晴。“今天,我们在去海棠的路上,遇到山体塌方,前方有巨石拦路,工程车在清理道路。这么大的一块石头,如果赶上我们路过,可能命都要没了。”在援彝医疗队员的微信群内,挂职甘洛县卫计局局长助理的绵竹市卫计局干部黄德伟和队友们一起记录着每天的工作,彼此鼓励、相互扶持。
“这段时间甘洛暴雨较多,我们在下乡的路上经常遇到泥石流、塌方。”黄德伟说,进入雨季,甘洛地质灾害频发,医疗队队员们经常头顶飞石,脚踩淤泥,冒着生命危险奔赴在医疗帮扶的一线上。
海棠镇地处甘洛县西部边界,是甘洛通往石棉县的必经镇。虽然交通便利,但一到雨季,每走一段就能发现一处滑坡点,路况非常危险。而这些危险,对于在海棠镇卫生院“传、帮、带”的安康医院护士何飞,已经成了她日常工作的不可少的一部分。
今年一月份,何飞跟着援助医疗队来到甘洛,分配到了海棠镇中心卫生院,帮助卫生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刚来之初,何飞和所有帮扶队员一样,被当地恶劣的条件,简陋的医院环境所震撼,面对着这些困难,娇小的何飞没有退缩,她充分发挥了一个“女汉子”的技能,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查找问题,和卫生院商定了三年帮扶规划和2018年帮扶计划草案。
“海棠镇地势虽高,但十分潮湿,卫生院尤为严重。”何飞说,不论天晴下雨,卫生院一楼都很潮湿,病床和墙面都腐蚀严重,根本不具备医疗的条件。为了改变医院环境,甘洛县重新选址修建了海棠卫生院,但由于经费不足,新的卫生院一直还没投入使用。
“我们积极向上反应了海棠镇卫生院的情况,并得到了甘洛县市委、政府和援建指挥部的高度重视。”黄德伟说,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下,按照计划海棠镇中心卫生院将于今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绵竹援建指挥部指挥长曾学武要求:要充分发挥绵竹卫计“传、帮、带”帮扶精神,帮助海棠镇中心卫生院建成一个医疗环境优越、医疗技术领先的乡镇医疗中心。
为此,黄德伟多次组织人员前往海棠镇调研,并初步理出了建设思路:在海棠镇卫生院打造标准化公共卫生服务、预防接种、特色中医馆等科室,帮助卫生院建立卫生院文化等。
余令指导当地医生治疗面瘫患者
位于城郊的新市坝镇中心卫生院,是甘洛县为数不多医疗条件较好的大型卫生院。但在这个硬件设施很好的乡镇卫生院,却存在着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医护人员技术落后。
“刚来这时,医院里闲置了很多外地捐助的医疗设备没用,我们询问原因的时候,院长很无奈的告诉我们,他们不会用,针对中医康复治疗,他们只会单一的针灸治疗。”来自绵竹市中医医院的医生余令告诉记者。蜡疗机、骨质疏松治疗仪、腰椎牵引机……看着那么多先进的设备被闲置,余令在心里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帮助他们学会使用设备。
余令在新市坝镇卫生院主要从事中医康复,去年9月份来到这里时,康复门诊一个月仅有十多二十人次,平均一天都不到一人。没病人的时候,余令便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开讲座、手把手示教,有病人时,他就抓紧机会给医护人员进行演示。一段时间下来,卫生院的同事们不仅技术得到了提高,康复门诊的病人量也逐渐多了起来。
通过几个月的培训,新市坝镇卫生院中医康复门诊在针灸的基础上,相继增加了放血疗法、刃针疗法、腹针疗法等,当地患者知道卫生院来了个绵竹医生,都争相前来治疗。短短10个月时间,门诊量从最初的不到20人,已经达到了每月300余人次。更让余令觉得欣喜的是,他带的徒弟——当地医生李铮已经能够单独处理颈椎、腰椎以及面瘫等常见疾病,卫生院的医疗技术落后的现状终于得到了大幅改善。
叶万平指导县医院检验人员分析检验报告
“时间过得真快,从2017年9月10号来到甘洛县人民医院,转眼一年就过去了。虽然时间非常短暂,但是我与甘洛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甘洛已然成为了我的第二个家乡。”这是来自绵竹市人民医院检验师叶万平记录的一段话。从去年开始,她便来到甘洛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帮扶科室加强检验技术。
为了改变科室检验人员理念落后,只重视标本分析中的工作观念,叶万平加强在工作中规范检验人员的操作习惯(比如标本编号、严格对标本进行三查七对等),增强对标本分析前、分析后的工作管理;为提高检验人员专业水平,她每月不定时对全科检验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讲座与业务培训,提高甘洛本地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为帮助健全实验室的室内质控管理,叶万平每天做好临检室仪器的室内质控,帮助分析及处理仪器失控问题,保证实验室检验报告的准确性。
期间,叶万平还带领科室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二项:血常规超敏-CRP项目和血常规涂片镜检技术,在提高检验人员的形态学检测能力的同时,又增强了血常规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很荣幸能够为甘洛的卫生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愿甘洛的卫生事业蒸蒸日上,愿甘洛人民健康,快乐。”叶万平说。
林曦带领科室人员查房
和叶万平一样,来自绵竹市人民医院的肿瘤科医生林曦也将自己的青春热血奉献在了甘洛这一片热土。
在援建甘洛县人民医院以前,甘洛县没有肿瘤治疗科室,肿瘤患者要得到正规治疗,只有远赴石棉、汉源甚至西昌、成都。2017年,绵竹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李维旭医师前来甘洛县人民医院援建时,在外三科成立了肿瘤科,使甘洛县的肿瘤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正规的抗肿瘤治疗。2017年9月,林曦又从前辈的手上接下了这项艰巨的事业。
今年3月底,甘洛县人民医院规划调整,将肿瘤专业从外三科迁移至内五科。面对着新科室和新人员,林曦深感压力巨大。“大多数工作人员对恶性肿瘤的诊治不了解,我相当于得另起炉灶,手把手对肿瘤的诊断、治疗重新讲起。”林曦说。
内五科有6名医生,一有空闲时间,林曦就将他们集合到一块,组织学习各常见多发肿瘤疾病的诊治,化疗方案的选择及注意事项。科室每来一个肿瘤病人,他都带着医生们进行查房,对需要化疗的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方案进行讲解,并为恶性肿瘤病人开展长期跟踪随访工作。刚30岁出头的林曦身材微胖,他和蔼可亲的性格也十分受科室医生欢迎,“林老师不仅幽默可爱,专业技能也很厉害,我们科室都很喜欢他。”甘洛县人民医院医生张钧鸿告诉记者。
从今年3月份至今,内五科已收治各类恶性肿瘤住院病人共约200余人次,大部分病人可以达到较满意的疗效。
钟娜也是绵竹市人民医院肿瘤科的护士,主要负责甘洛县玉田乡卫生院护理人员的“传、帮、带”工作。除了做好玉田的“传、帮、带”,钟娜还要来到县人民医院,指导内五科的护理人员配置化疗药物。“化疗药物具有很强的毒性,有致突变、致癌和致畸性,因此,规范化疗药物配置非常重要。”为此,钟娜一回到医院,就要抽空来到科室,手把手教科室的护理人员规范配药流程。除此之外,钟娜还对科室的化疗规范化收费进行了指导。
面对绵竹市人民医院周全细致的帮扶,科室的医护人员无不感动。内五科医生申云告诉记者,“虽然绵竹的老师们在医院呆的时间不长,但他们切切实实地把平身所学带给了我们医院,让甘洛的患者得到了更加有效地治疗,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
正在给病人做检查的向容主任
甘洛县人民医院ICU病房坐落在门诊十一楼,走进病房,干净透彻的现代化环境让人耳目一新。病房里,医护人员有序地忙着给病人检查,上药,在一个病床前,ICU主任向容正带着科室医生,对一个刚转入ICU的病人进行检查。
向容是绵竹市人民医院ICU的医生,去年10月份来到甘洛县人民医院援助,在她的带领下,甘洛医院组建了ICU,实现了该院重症医学从零到有的突破。短短9个月时间,重症医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渐壮大,目前已经拥有了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形成了专业素质过硬的医疗团队。
在此期间,ICU也创造了一个接一个的生命奇迹。2月28日,ICU成功抢救一位心跳呼吸停止的中毒病员;4月18日凌晨,一名心脏刀伤大出血休克的年轻患者送入ICU,向容和她的医护团队寸步不离守护了他三天三夜,成功让患者转危为安……
为了能够让医护水平更上一个台阶,能够抢救更多的危重症患者,向容带着全科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努力,不断求新,开展新的业务。至开科以来,ICU已经开展了无创及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深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等新技术。
“我希望在甘洛的日子里,能够把ICU建成一个团结一心、精诚合作、技术过硬、纪律严谨的医护团队,让甘洛人民的生命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向容说。
带领科室人员学习
甘洛县妇幼保健院坐落在甘洛县城郊区,绵竹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4名医护人员负责对该院进行“传、帮、带”。记者来到保健院时,贾咏梅医生正在对保健院当地医生进行围产期保健知识培训。
“甘洛老百姓的观念相对落后,要到临产才进医院,围产期基本不重视。”贾咏梅说,为了改变当地人的观念,她和同事们于去年12月份在该院建立了围产期保健科,科室一方面向孕妇宣传围产期重要性,一方面加大力度培训科室人员业务水平,进一步规范和系统化管理围产期孕妇。
在她们的努力下,科室从最初成立仅有12名孕妇,至今已增加到了122人。“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目前得到了大幅提高,已经能够单独对围产期孕妇进行护理。”贾咏梅欣慰地说。
杨光芝是援助保健院的另一名医生,主要负责指导辖区妇幼卫生管理工作。“甘洛妇幼卫生管理三级网络建立基础不扎实,村、镇两级的资料归档很不规范。”杨光芝说,而要规范这些工作,就得经常下乡。为此,杨光芝带着保健院的医生跑遍了甘洛的乡镇,一边进行入户调查,一边手把手教他们如何规范资料,“规范基层妇幼卫生管理工作是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希望在甘洛的期间,能够将自己的经验留在保健院,让这项工作长此以往开展下去。”杨光芝说。
赵玉珍指导检验科人员
普昌镇是甘洛县的一个大镇,人口将近2万。但这么一个人口众多的乡镇,卫生院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却很低。由于没有检验室,卫生院的病人流失严重,病人就医也增加了很多困难。
为了帮助普昌镇卫生院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绵竹市对口帮扶甘洛前线指挥部投入帮扶专项资金30万元,为卫生院购买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三分类血液分析仪、半自动尿液分析仪、黑白便携式全数字B超、数字式心电图机各一台。同时,选派绵竹市中医医院检验师赵玉珍驻点,帮助检验室规范化打造。
“新科室建立起来了,现在的目标就是真正帮助他们建立起一支带不走的检验医疗卫生人才队伍,让这儿的村民们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赵玉珍说,她希望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完全分享给当地的医护人员,让他们快速成长,建立起真正属于当地的检验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援彝医疗队合影
“截至目前,我们累计选派64名监督执法、医护人员常驻甘洛开展医疗帮扶工作。促成20家医疗机构机构签订结对帮扶协议、重点科室帮扶协议,两地46名医护人员签订‘师带徒’协议,大家都在为推进甘洛医疗卫生事业再上台阶,让广大彝族同胞在家门口享受便利优质医疗服务做出更多的努力。”挂任甘洛县卫计局局长助理的绵竹卫计局干部黄德伟介绍说。
采访手记:远离故土,援建彝区,在甘洛广袤的土地上,绵竹卫计人行走在大凉山之巅,用脚步丈量着援彝医疗的艰辛,对此,他们没有丝毫怨言。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还有很多队员服务在最偏远的地区,那里路途遥远、灾害频发、传染病肆虐,有的甚至要走上几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目的地。而即便条件再艰苦,他们也义无反顾的投身到了为甘洛人民健康服务的征途上。来自绵竹市人民医院的黄梓城告诉记者:回顾这些日子,在这个遥远的县城,每天享受着蓝天白云,享受着笑容与祝福,每天与淳朴善良的人们朝夕相处,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心中就盈满充实感与幸福感。
幸福可以来得如此简单,而绵竹援彝医疗队的队员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医务工作者的风采,用自己的仁心仁术树立了绵竹医务工作者的形象,更是给甘洛的患者朋友带来了来之不易的幸福。 绵竹市人民医院宣传部 (谭明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