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事新闻

中医药在农村社区的简、便、验、廉不可替代

点击数:1329│更新时间:2013-08-28 07:58:29│【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曹洪欣(右二)在新疆调研民族医药发展。资料照片


  作为一名中医专家,通过多年来的临床实践与广泛调研,我深刻认识到,中医药只有在服务群众健康中发挥作用才能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群众维护健康、防病治病需求是中医药发展的核心问题。近几年来,我紧紧围绕“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这一中医药如何服务群众健康的主题,主动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并在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观点、问题分析和建议。在担任全国政协十一届政协委员期间,我个人牵头提案和会议交流发言20余篇。


  后继无人——

  许多优秀人才不愿选择学习和从事中医药专业,更不愿意到条件较为艰苦的基层工作


  中医对生命与疾病认知的理论,来源于对人的生命活动和与疾病斗争的观察与实践。只有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发展中医的根本途径。中医药服务民众健康的关键在于解除群众的疾苦,在广大的乡村社区提供有效的中医药服务是中医药发展的源泉。基于这种认识,我十分关注基层中医药发展现状。记得一次在四川地震灾后重建的村卫生室,在与一位年近60岁村医交流时,这位一生从事中医工作的乡村医生感慨地说:“我们这里中医给农民治病,花钱少,疗效确切,很受欢迎。但中医人员基本要断档了,没人愿当村医啊!连我自己的孩子都不愿意学中医。”他的两个孩子都到城里经商、务工,不愿继承村医工作。对一生积累的中医治疗经验就这么销声匿迹,他感到很伤心,也很无奈。为什么没人愿当村医?原因就是村医的待遇低,没有社会保障。虽然他兢兢业业工作几十年,得到村民广泛认可,大家很尊敬他,可一旦有病或退休了,就毫无保障。他努力寻找接班人,但至今也没有中医专业人员来这里从事村医工作。还有一次在云南调研,一个村医,既负责中医诊疗、艾滋病管理监测,又负责预防免疫,月工资不到500元,而中医诊疗只能开中成药,也没有中药饮片的中药房。一次在陕西调研,有位村民家传一技之长,在村民中很受欢迎,求他看病的人很多,解决了村民看病的部分问题,他也很喜欢自己成长的环境,但没有行医资格,严格地说属“非法行医”。调研中我也看到,一些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仅能开中成药或提供按摩、理疗、拔罐等几种简单的中医技术,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对中医药防病治病的需求。

  由于政策、条件、待遇、发展空间等因素,为广大农民提供可持续的医疗保障的乡村社区基层中医药从业人员严重不足、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具有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瓶颈之一。许多优秀人才不愿选择学习和从事中医药专业,更不愿意到条件较为艰苦的基层(社区、农村)工作,这种现状,不能不令人担忧。应该说,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广覆盖、保基本的医疗保障制度,功不可没。然而,基层医疗专业人员的匮乏特别是中医药人才与技术方法缺乏的现实不可忽视。中医药在基层乡村社区有着广泛的需求,无论是治未病理念对养生保健的早期干预,还是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中医药在农村社区的简、便、验、廉的优势是不可替代的。

  创新机制——

  解决问题的核心是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构建用得上、留得下、有一定质量与水平保障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


  近几年,国家十分重视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力建设。2010年中央财政免费培养5000名临床医学专业定向医学生,2011年资助定向培养5315名,并将中医学专业纳入支持范围,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全科医生。然而,基层中医药人才不足的现状还没有有效解决,相当长一段时间仍是制约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制约医疗卫生行业把改善民生落到实处的瓶颈问题。

  解决问题的核心是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构建用得上、留得下、有一定质量与水平保障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

  首先,要从国家层面制定相关政策,为基层中医药人才“留得下、用得上”提供政策保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待遇和社会地位,下决心解决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与社会保障问题,稳定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确保基层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其次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把定向免费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作为解决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的重要举措,加强具有全科能力的临床中医师的培养。二是进一步加强现有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学历教育,支持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项目,开展具有中专学历的基层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大专学历教育项目,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学历层次和水平。三是通过对现有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重点加强中医诊疗技术培养,提高诊疗能力和水平。四是制定一技之长中医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的相应政策,加强中医综合能力培训,把提高能力与加强管理结合起来。

  第三,创新机制,从需求出发构建鼓励中医药服务基层的激励机制,设立财政专项经费,解除基层中医药专业人员的后顾之忧。制定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特别是非药物疗法的激励政策措施。大力推广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使丰富多彩的“简、便、验、廉”的中医药诊疗方法和技术在基层民众防病治病中发挥应有作用。

  第四,加强条件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条件建设,中医科与以中药饮片为核心的中药房设置率达100%,村卫生室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专业人员与规模适宜的中药房达80%以上。

  履行职责——

  高质量的建言献策不仅能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采纳,而且是推进改善民生与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2012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期间,我与39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的“加强基层中医药能力建设”的提案,被评为全国政协优秀提案。2012年6月,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带队到湖南、内蒙古等地开展相关调研。2012年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总后卫生部联合召开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启动工作会议,推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相继有28个省市结合本省实际召开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启动与推进会议或颁布了实施方案。看到这一服务群众健康的民生工程得到全面推进,作为提案牵头人,我真正体会到了一名全国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神圣。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作为连任的政协委员,我坚持以中医药与民众健康为核心,围绕深化医改中的关键问题,牵头与19名委员联名提出“调动医务人员服务民众健康积极性的建议”的提案。建议政府制定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服务民众健康的积极性;创造条件提高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学术地位;改革高等医学(中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精英教育;以提高防病治病能力为核心,构建毕业后专业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机制;以服务群众健康为重点,完善医务人员评价体系与激励制约机制;大力弘扬“大医精诚”的精神,复兴白衣天使的形象和地位,使医务人员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此外,针对中医药治疗儿童疾病的优势与我国儿童滥用抗生素的现状,我牵头与32名委员联名提出“关于把中医儿科建设纳入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提案。建议立足国家利益加强中医儿科防病治病能力建设,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在儿童医疗保健服务中发挥中医药作用。建设示范性中医儿童医院,对具备条件的中医医院儿科给予重点支持。加强基础设施与条件建设,加强中医儿科医生的培养,大力传播中医儿科医疗保健知识,推广中医药儿科适宜方法和技术,为促进我国儿童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参加政协工作的实践,我最深刻的体会是高质量的建言来自深入扎实的调研和思考,而高质量的建言献策不仅能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采纳,也是推进改善民生与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