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县域卫生

感受无悔奉献 情系群众解忧——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江涛“传帮带”工作纪实

点击数:711│更新时间:2019-01-09 19:33:32│【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他是江涛,一名脑外科主治医师。2018年1月8日,积极响应省卫计委关于四川省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的号召,作为第一批“传帮带”人员前往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他告别了家里刚满3岁的孩子、妻子和年迈的父母,带着满腔热血和一颗赤子之心,离开了生活优越的大城市,来到了环境艰苦的越西县。在对口支援的一年中,他吃苦耐劳、深入基层、耐心为彝区群众诊治疑难疾病,出色地完成了“带教、手术、查房、授课、管理”等各项帮扶医疗任务,不仅在专业技术方面,更在医德医风方面做出了示范,体现了大爱无疆、勇于担当的本色。 
         

       越西县首例开颅手术挽救生命 诠释医者情怀

     越西县位于凉山州北部。虽然风景秀丽,但却因交通不便而经济落后,尤其是在医疗资源方面极度缺乏。初来乍到,他从对口支援的同事口中了解到当地的民风习俗和艰苦的工作环境,特别是自己擅长的脑外科这个专业,当地老百姓对开颅手术很忌讳,对口支援的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也从未开展过,让他感受到“传帮带”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和挑战。
      他立刻熟悉环境,投入到紧张的临床工作中,逐渐摸清了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的基本情况。他来到手术室,把三年前购置的已经锈迹斑斑的开颅手术器械,一件一件的找齐、打包后清洗消毒,为可能的手术做好准备。同时江涛还精心准备对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让当地医务工作者了解脑外科急诊急救的知识,对入院的脑外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告诉当地老百姓就算有脑外疾病也不要放弃治疗。在以后的日子里,不论早晚,他都热情地对待那些诚恳的目光,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2018年3月21日,一位患者因摔伤后意识不清被家属送进越西县人民医院。入院时已经中到深度昏迷,呼吸浅弱,无睁眼、无言语、双侧瞳孔散大,处于濒死状态。江涛医生急会诊后初步诊断为急性闭合性特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由于病情极其危重,医院和援彝医疗队讨论病情后决定实施急诊开颅手术。家属开始很绝望,他们想放弃治疗,经过沟通,江医生获得了家属的信任。由于是首例开颅手术,医院的领导、科室的医生护士和手术室的麻醉医生都很紧张。江涛主治医师亲自手术主刀,为其实施右侧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用他稳定熟练的技术“控制”住了现场。经过2小时的努力,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由于越西县医院医护人员对此类病人没有经验,江涛主动承担起重任,在病房中守护患者两天两夜,随时观察患者瞳孔、意识和生命体征,调整治疗方案。经过近半年的治疗和精心护理,目前患者已经可以自行行走,吃饭,说话。这是他通过“开颅”在当地挽救的第一条宝贵的生命。 
    

        从无到有 打造越西本土的“创伤外科”

      虽然江涛挂职的是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但由于医院外科医生缺乏,他主动承担起了值夜班和收治脑外科病人的任务,中秋、国庆节,江涛医生也没有休假回家,他对自己的家人和3岁的儿子很愧疚,他说:“我不能休息,因为我是这里唯一的一位脑外科医生。”
      2018年国庆期间,突然接到电话,有个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生命垂危,请求立即会诊。他放下手中的碗筷,立即赶到病房。经检查,43岁的男性患者已经接近深度昏迷,双侧瞳孔散大约5mm,光反射消失,呼吸微弱,痛刺激肢体基本没有反应。CT显示左侧基底节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出血量约70多毫升。根据病情考虑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脑疝形成,病情危急,随时可能出现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需要立即行开颅手术。在江涛医生的指挥协调下医护团队在第一时间做好了术前准备,经过手术清除引流出血,为患者争取了后续治疗的宝贵时间。待病人情况稳定后,援彝的江涛医生又将患者亲自护送到凉山州医院进行后续治疗。这是他援彝开展的第4例脑外科开颅手术了,成功挽救了4名患者的生命。
       在对口支援之前,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只有一个大外科,病情稍重的脑外科患者都需要转至西昌市的医院治疗,患者在路上可能就会丧失最佳治疗的机会。从2018年7月1日起,在援彝医疗队的帮扶下医院成立了专门的创伤外科,主要收治脑外科和骨科病人。单独成立的创伤外科目前共有40张床位,有近一半为脑外科病人,仅4个月创伤外科就做了30多台手术,其中脑外科手术5台,超过了越西县医院5年来此类手术的总和。受援医院的脑外科科室从无到有,并实现了脑外科手术零的突破,大大推动了医院的外科发展。

        传道授业解惑 破解人才困局 
    

       “治疗一批疑难病人、一次高质量的学术讲座、传授一项临床技术、宣传一种健康理念、在彝区培养一帮徒弟” 这是江医生自己给自己定下的“小”目标。为了完成这些“小”目标,他不顾辛劳,努力应对自身高原反应同时,工作热情饱满,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医疗诊治、健康咨询、学术讲座、科研交流等工作,把真诚的关怀、牢固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奉献给人民群众和为当地医疗事业尽心尽力的医务工作者。
      同时,他带领着三位“徒弟”,为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跟学计划,拟定了每个季度和年度考核标准,通过系统培训、科室疑难病例讨论、三级查房等形式加速对徒弟的培养。让徒弟们明白自己要学什么,做什么,要对自己负责,对当地的父老乡亲负责!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病房,最后一个“回家”,珍惜每时每刻把自身的本领传授给徒弟们。所带的三位徒弟也逐渐掌握了外科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操作,同时对脑外科的急危重症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他们开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经常与老师交流有关脑外科的知识,还购买书籍自学。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努力顺利通过了职业资格考试,拿到了“传帮带”的年终考核合格证书。江涛医生所在的科室也被评为凉山州乙级重点专科。仅一年的时间,就帮助受援单位构建了科室人员梯队,开展了新技术、新项目,尤其在脑外科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次援彝行,终生援彝情。对口支援时间虽然短暂,但经历刻骨铭心。医疗队队员江涛以精湛的技术、严谨的态度、务实的作风、热情的服务,温暖了一方百姓,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认可,成为了当地彝区群众值得信赖的贴心人。行走之前,患者家属送来了锦旗,对江涛医生的离开依依不舍。还有一位患者家属握紧江医生的手说,她丈夫的第二次颅骨修补手术要到德阳来找他亲自主刀。“当引领,做表率,出徒弟,创成果”这就是江涛交给组织和人民的一份满意答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