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县域卫生

绵阳四〇四医院:麻醉不只是“打一针”,揭秘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点击数:431│更新时间:2019-04-01 09:43:23│【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在医院有这么一个团队,与我们只有一“墙”之隔,他们戴着一张口罩、一顶帽子,遮得只剩下双眼,他们就是甘当幕后英雄的麻醉医生!提起他们,多数人的认知仅限于直观感受:“打一针”麻药,工作应该很轻松。 
    
实际上,麻醉医生的工作可不是“打一针”这么简单,他们需要严格控制用药,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除了所谓的“打针”,他们还需要进行术前严密访视、术中精准管理、术后细致随访等工作。他们还是一名全科医生,在危急情况下能准确判断病因,及时调整麻醉方案。
虽然麻醉医生举足轻重,但是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他们却很容易被遗忘。
3月25日至29日,是第三届中国麻醉周,小编来到绵阳四〇四医院麻醉科,通过跟访主治医师周阳,揭秘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眼前这位就是周阳,她果敢、坚定,又不乏温柔。每天,她都赶在7点55前到达科室,迅速更换完衣服,和麻醉科同事、手术室护士一起进行晨交班。周阳用这种方式开启每天的工作,已经十多年了。
晨交班结束,忙碌的一天拉开了帷幕。周阳步履匆匆,领取当天所需麻醉药品、医疗耗材。

手术前,她麻利地在手术间准备着抢救药品、麻醉药品、麻醉机、监护仪、超声等,确保每个环节准确到位。

“打针的时候会有一点点痛,忍一忍。来,深呼气……”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时,周阳一边细心地嘱咐患者,一边开始小心地注射药物。说话间,患者已安然“入睡”。

随后,主刀医生开始手术。但这并不代表周阳可以休息了,她要严密监测和记录患者术中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用药剂量,确保患者生命指标的平稳和主观感觉的舒适。
骨科手术结束,早已过了午间饭点。这是手术间常有的事,有时候,一台大手术需要多名麻醉医生,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共同为患者保驾护航。
口干舌燥时,他们总想着忍一忍再喝水。午饭时,他们饥肠辘辘,只能轮换着对付两口。按时吃饭、喝水、上厕所对他们而言,都成了一件奢望的事。
下午2点多,骨科手术结束,没来得及休息的周阳,又开始接另一台急诊剖宫产的手术麻醉。

周阳告诉小编,急危重症、新生儿和高龄患者的麻醉,对麻醉医生来说,更具挑战性和风险性。因为情况特殊,手术过程中,每一步操作都更加小心翼翼。
晚上6点左右,周阳换下衣服,穿上白大褂,来到病房,开展她下班前的最后一项工作——术前访视第二天手术病人。
这位患者曾因心脏病住院一个多月,术中风险很大。周阳仔细翻阅着他病例,询问既往病史,进行充分的麻醉前评估。她希望通过耐心细致的沟通,能有效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取得家属的配合与信任。
周阳说,他们每天还需要对前一天的手术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是临床麻醉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能及时发现患者术后异常病情和并发症,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晚上快8点时,周阳下班了。这个时间点下班几乎是她和麻醉科同事们的常态。而下班后,他们仍需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急诊手术和突发事件。一天下来,他们平均每人需要参与3至4台手术,值班时甚至高达10多台。

走访完麻醉医生的一天,是否刷新了你对他们的认识?那麻醉医生在手术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通俗地讲,就是“外科医生管病,麻醉医生保命”。
手术中,麻醉医生要进行各种操作,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气管插管、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
在患者“熟睡”时,他们要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作出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保证手术期间患者生命安全。
在手术即将结束时,他们要及时调整麻醉药物和麻醉深度,让患者安全、平稳、舒适地醒来。
“麻醉的诱导和苏醒就如同飞机的起飞和降落,是手术中最容易发生危险的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危及患者性命”。正如这句话所说,麻醉医生参与的每个环节都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他们默默无闻、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们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团结合作,既然选择了坚守,选择了扎根,就甘当无影灯下生命的守护神! (黄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