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创整体联动机制 加强多部门协同合作
树立“大卫生”观念,社区卫生部门要主动出击,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转变服务理念,改变等病人求医为社区医生上门服务模式。社区卫生部门主动同辖区街道党工委协调沟通,得到街道办事处和(或)社区居委会的大力支持,形成由政府部门牵头,社区卫生部门干事的局面。同时与辖区内大型企业、事业单位、机关、部队、学校、厂矿等各种组织构建边际联合关系,形成以“政府街道办事处”牵头,辖区内所有单位共同参与、多部门协调合作的整体联动新格局。
(二)打造细胞体系建设 形成多层次服务格局
在辖区内所有成员单位共同参与下,形成各具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格局。针对社区内不同情况,分别打造细胞特色建设,形成“健康卫士”、“健康楼栋”、“健康小区”、“健康学校”、“健康机关”五大细胞体系建设。塑造典型,形成社区卫生正能量。在辖区内让居民“有说看、有所比、有所学”,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社区卫生新局面。重心下沉,关口前移,把社区卫生服务延伸到底层。
(三)加强医疗技术支撑 确保居民放心就医
社区卫生服务部门主要职能职责是以实现“十一大类”公共基本卫生和居民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而不同于医疗部门以疑难危急重症为主。更不以单纯医疗业务收入为主,而以公益性公共卫生服务为主。仅靠社区卫生服务部门医务人员的力量,是不能胜任其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为此,加强社区卫生医疗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与本系统内医疗机构强强联合,医疗机构分别将不同专业的专家教授提供给社区卫生服务部门,为社区卫生提供坚强的医疗技术支撑。而社区卫生扮演重要的“二传手”枢纽作用,这样,形成了小病不出门,大病不出社区的良好社会效应,确保社区居民对本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的信任和支持,凡社区居民有事有病,都主动找社区片区医生,片区医生主动与医疗机构提供的为辖区服务的专家教授联系,这样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就医就诊和医疗咨询。建立了便捷就医绿色通道。
(四)完善“六大工作体系” 健全“五大保障机制”
六个工作体系包括组织工作体系、基础工作体系、指导工作体系、队伍工作体系、宣教工作体系、制度工作体系;五大保障机制包括领导保障机制、齐抓共管机制、经费保障机制、激励制约机制、宣传保障机制。形成由街道党工委牵头,社区卫生中心协调,社区卫生服务站为骨干,居委会为依托,辖区内各单位积极参与的新模式,层层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制等,实行领导分片包干管理,同时,各辖区、驻街单位建立起相应社区健康管理组织机构,采取多种形式,细化载体,分类指导,开展创建“健康卫士、健康楼栋、健康小区、健康机关、健康学校”等细胞建设活动,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五)建立联动长效机制 加强奖惩考核体系
与街道办事处或社区居委会以及辖区内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签订合作协议书,以市民健康学校为活动载体,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除本中心医务工作人员为主体外,还聘请市健教所、市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等专家轮流加入市民健康学校讲课,以提升健教质量和水平,丰富健教内容,使居民学有所用,得到健教实惠。每次讲座结束后,由所在单位填写健教考核回执单,作为对其日常工作考核依据。同时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考核力度,重点考核社区卫生中心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病人满意度、健康教育、爱国卫生、居民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考核。将社区中心负责人年终考核权下放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或社区居委会或共建单位,作为卫生局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终考核依据。这样把社区卫生工作下放到底层,落到实处,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