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中医中药

【脱贫攻坚】情系民族同胞 绵竹女医生彝乡建起中医馆

点击数:3406│更新时间:2019-07-03 10:27:32│【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脱贫攻坚】情系民族同胞 绵竹女医生彝乡建起中医馆

      走进距离甘洛县城不到10公里的普昌镇中心卫生院,空气中不时弥漫着淡淡的艾草香,寻味前往,便看见许多彝族同胞簇拥在一间诊室内,正在接受针灸、推拿、拔罐等治疗。一位女医生不停在患者间忙碌地穿梭着。
     “中医真的是好神奇,做了几天治疗,腰痛明显好多了。” “真好,以后治病再也不用往县城跑啦。”彝族同胞相互间交流着、感叹着。 
       

       近日,普昌镇中心卫生院里格外热闹,刚刚开诊的中医馆里挤满了好奇的彝族同胞。来自绵竹市中医医院的帮扶医生王玉婷一面热情地招呼着大家,一面带着几名当地医生,有条不紊的为患者实施着治疗。

       亲力亲为
      绵竹女医生创建“中医馆” 
      

        王玉婷,绵竹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医师,于2019年初跟随绵竹市卫健系统“传帮带”工程医疗队来到甘洛县普昌镇开展医疗对口帮扶工作。初到普昌,这里的医疗环境让王玉婷感到吃惊,不仅人员缺乏、设施设备简陋,治疗手段更加单一。受生活劳作习惯的影响,当地不少上了年纪的彝族同胞都患有颈肩腰腿疼痛的毛病。由于医疗条件落后及交通不便,他们要么靠吃止痛药来缓解疼痛,要么坐车在泥泞的道路上颠簸一个小时去县城治疗。
       “为什么不利用中医的针灸、推拿这些手段来帮助当地老百姓进行治疗呢?”王玉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一番调查了解后她发现,易操作、见效快,而且费用低廉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非常符合大凉山彝族同胞的就医需求。于是她主动找到卫生院领导提出了创建“中医馆”的想法,并立即获得了卫生院的肯定及大力支持。
       万事开头难,从选择场地到打扫卫生,从准备治疗用的沙袋到调试电疗仪,从安装排气扇到挑选采购药材,筹建“中医馆”的那些日子里,无论大事小事,王玉婷都亲力亲为。

        倾心帮扶 
      手把手指导带出“地方队” 
      

        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中医馆”初具雏形,但另一个难题又摆在了王玉婷的面前。不仅普昌镇中心卫生院,就是乃至整个甘洛县,中医人才都是十分稀缺的“资源”。没有中医康复治疗师,刚建起来的“中医馆”就无法正常开诊。
        为了让彝区老百姓早一点受益,王玉婷把眼光盯上了卫生院里年轻、好学的当地医生。从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到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从辨识身体各个穴位到熟悉人体经络结构,从针灸的位置深浅到推拿的手法力度,从拔罐的时间到敷贴的温度……通过专题培训、教学查房等多种途径及晚上的 “网上课堂”,王玉婷手把手的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及专业特长,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这帮当地年轻医生,很快,一支 “地方队”在卫生院组建起来。
     目前,普昌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已拥有治疗床位6张,可开展针灸、拔罐、敷贴、中药塌渍、刮痧、耳针及中频治疗等中医药特色治疗项目。自开诊以来,深受当地彝族群众喜欢,每天前来的患者络绎不绝。
      “中医馆的建立和开诊,不仅填补了我们卫生院在中医治疗方面的技术空白,提升了甘洛县整体的中医诊疗水平,更让广大患者受了益省了钱。”卫生院院长谢善文连连称赞。
       而在王玉婷看来,接下来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内部管理还要逐步梳理,各项操作流程要进一步规范,人员培训还要继续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现在是开展起来了,但是怎样运用中药来帮助当地群众,这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王玉婷说,她希望带着卫生院这支 “地方队”,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充分发挥出中医药在防治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有效缓解彝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更好的保障群众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