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是大脑”,卒中急救,争分夺秒。
没有最快,只有更快。从急诊入院到注射溶栓药物最短12分钟,这个速度来自国家级“综合卒中中心”——绵阳四〇四医院。
虚拟病房、一体两环、移动溶栓。跑赢时间,给更多的家庭带来欢笑和希望,完全得益于医院全链条无缝隙式卒中急诊急救优化模式。刷新记录,不负生命重托,是医院上下联动、多科协作、科学诊疗带来的效率革命。
12分钟 生死时速再刷记录
生死时速、撼人心魄的脑卒中急救大剧,经常在绵阳四〇四医院综合卒中中心上演。
“一名疑似卒中患者正紧急送往医院的路上,发病1小时,请做好急救准备。”手机微信群提示音响起,一条紧急信息出现在绵阳四〇四医院卒中团队每位医护人员的手机屏上。
绵阳四〇四医院卒中团队成员迅速各就各位,立即开通绿色通道虚拟病房办理所有检查手续,检验科室可见显示科室为“绿色通道病房”,优先检查、出报告,实现先诊疗后付费。
120救护车抵达医院急诊科,卒中团队快速完成静脉采血、心电监护、CT检查完成,静脉溶栓开始,患者病情开始好转……
让大家感受这个急救时间表
【21:40】急诊入院;
【21:45】卒中中心医护人员接诊病史采集、静脉采血、心电监护完成;
【21:49】头部CT检查结束,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诊断;
【21:50】家属签《知情同意书》;
【21:52】静脉溶栓开始......
与时间赛跑,从急诊入院到注射溶栓药物仅用12分钟,绵阳四〇四医院再次刷新记录。
急性脑血管梗塞会造成脑细胞死亡,缺血1分钟就丢失190多万个神经细胞。为了阻止神经细胞死亡,有效的办法就是溶栓使梗塞脑血管再通。
按照国际标准,DNT时间,也就是患者从到院到用溶栓药的时间为60分钟。2018年,国家综合卒中中心在绵阳四〇四医院挂牌,当年,创下29分钟就通过溶栓治疗为患者成功开通血管的记录。
分秒必争 优化流程有一手
时间就是生命,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更是如此。
在传统卒中急诊绿色通道模式下,囿于陈旧的急救体系,滞后的院前院内急救衔接,低效的医院流程等,我国接受规范化溶栓和血管内治疗患者比例较低, 2.4%的患者进行溶栓,20%左右的医院DNT时间能控制在60分钟之内。
提速,分秒必争。缩短DNT时间,不仅降低脑卒中死亡率、致残率,提高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作为国家综合卒中中心,绵阳四〇四医院不仅把DNT平均时间控制在40分钟内,还开始链式管理手段围绕核心流程优化。
据介绍,最新打造的流程也可能代表了当前卒中急救的最优模板:虚拟病房、一体两环、移动溶栓。虚拟病房实现信息同步共享,社保也能报销;一体两环即院前院内双环管理、一体化协同诊治、物联节点控制;移动溶栓是川内开展的新模式,监护性诊治办公、就地溶栓。
不仅如此,2018年至今,医院还培育13家县级卒中防治中心,并持续性给与帮扶指导,其中8家卒中中心静脉溶栓数量明显增加或开始开展,急性卒中救治得以规范,提升了救治能力和水平。
一体化救治联盟也畅通转诊的道路,让每一名需要寻求更高一级医院治疗的卒中患者能够快速得到转诊。做到首诊负责,来之能救,救之能愈,愈后能管。
效率革命 实现更大跨越
脑卒中患者还在路上,绵阳四〇四医院卒中中心已进入“战斗状态”。
“对脑卒中患者来说,一分一秒就是重筑生命的一砖一瓦。每次救治,每一个环节都紧密衔接、有条不紊,不负患者生命所托。”绵阳四〇四医院院长、综合卒中中心主任蒋正方说。
打破专业壁垒,统一全盘规划,优势资源强强联合。MDT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用最好最实用的现代技术,最及时最可靠的治疗手段,最精准最高超的医术水平,挽救重症脑卒中患者。
神经内科副主任罗军对此深有感触:脑卒中中心融合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介入科、神经康复科、ICU、急诊科以及检验科、放射科等多学科,构建了脑血管疾病的MDT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从院前急救到院内协同救治机制,提升医院脑血管疾病协同救治能力。
同时,中心联合医联体单位,组成脑卒中救治网络,形成“院前急救、院内救治、院后跟踪”的无缝衔接。DNT最短时间从29分钟缩短到12分钟,这一数字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就是医院上下联动、多科协作、科学诊疗带来的效率革命。
“中风救治急,快送四〇四。”更快更精准,全流程管控、全周期服务、全方位诊疗,绵阳四〇四医院综合卒中团队给了患者最大的安心,赢回更多生机。(刘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