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县域卫生

郫都医声:"勺"颜稚齿,"筷"乐健康

点击数:629│更新时间:2020-03-17 09:40:54│【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疫情当前,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外出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的好习惯。然而,还有一个细节往往被忽略,那就是不论逢年过节,亲朋好友相聚,还是和家人一起吃饭时,人们都习惯用夹菜的方式表达情感,或者用嘴吹凉自己勺里的汤喂给孩子……,倘若有人婉拒,反而会引起误会,颇为尴尬。殊不知,这种看似亲密无间的饮食关系,却隐藏着很大的健康隐患,极大增加了食源性疾病的传播风险,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



今天就邀请到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徐理茂,为大家进行详细讲解。


 

郫都医声72期.mp35:33.26400000000001
来自医师报四川


讲人情味、喜欢团聚是我们的传统,围桌一起吃其乐融融,但为什么要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呢?



这是因为,据研究显示,影响健康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围桌共食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合餐的饮食习惯弊端更显突出,易带来疾病传播,比如筷来箸往可能带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手足口病、轮状病毒、甲肝、戊肝、伤寒等疾病,因为这些疾病都能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交叉感染,往往一人患病,全家遭殃,因此提倡使用公筷公勺不仅是餐桌文明的一种新风尚,更有利于卫生健康。

有人认为,朋友聚会餐桌上备公筷公勺可以理解,可是自家人吃饭,有必要分得这么清楚吗?


使用公筷公勺,和关系亲疏无关,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幽门螺旋杆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因为幽门螺旋杆菌主要是通过口口传播(共用餐具、洁具)。一家人里若有人携带幽门螺旋杆菌,那么在一起用餐时,就有很大可能传染给其他人。经常在外面吃饭聚餐的人,也有较大的感染几率。另外,合餐、私筷的方式不仅会把他人携带的致病微生物带入菜肴中,还可能把某些变质菜肴里的致病微生物带到其他菜肴里。这样为致病微生物扩散、疾病传播大开方便之门。

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有哪些危害呢?



幽门螺杆菌主要分布在胃粘膜组织中,可长期生活在患者胃液中,产生多种毒素因子,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经过数年或数十年后可发展成为、、胃淋巴瘤、等,而后者是导致胃癌最危险的因素,而在儿童胃病方面,引起小儿胃炎、消化性溃疡的病原菌主要是幽门螺旋杆菌,并且幽门螺旋杆菌一旦感染可带菌几十年。

合餐、私筷原来有这么多危害,家里有小朋友的要尤为注意,那么使用公筷公勺,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在家吃饭时,可以固定餐具,家庭成员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外形或颜色上容易辨别;建议实行分餐,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员的盘子、碗里面,大家只是围坐在桌子上一起吃饭;如果不能分餐,每个人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和勺子吃饭,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个人都用公勺公筷夹、盛食物;如果家中有小孩,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对不能进食的婴幼儿,家长或监护人严格禁止用嘴尝试孩子食物、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孩子、与孩子共用餐具等做法。另外,如果在餐馆就餐,提倡自备筷子、勺子或使用公筷公勺。

最后,请问还有哪些建议呢?



分餐和公筷制是健康卫生的用餐方式,是防范病从口入的有效措施,同时还可减少食物浪费,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因此我倡议,"夹菜用公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公筷公勺,用餐有礼"的引领者;"每桌有公筷",家庭聚餐"桌上有公筷,夹菜用公筷",做"公筷公勺,用餐有礼"的践行者;"主动用公筷",以身示范,向身边亲朋好友宣传使用公筷公勺,做"公筷公勺,用餐有礼"的推动者。


餐桌举止无小事,处处见文明,我们既要沿袭优良传统习俗,又要养成文明卫生习惯,用"小餐桌"带动"大文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健康良好习惯,切断食源性疾病传播途径,积极降低患病风险,谨防病从口入,让我们共同努力,倡导吃饭新风尚、健康好习惯!(黄明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