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冠肺炎新增病例越来越少,很多工厂、企业已陆续开工,随着复产复工的有序推进,马路上人、车都渐渐多了起来,大家口罩时而带上时而取下,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出门活动了?在户外是不是不用佩戴口罩了?去医院就医还安全吗?需要注意些什么?特殊人群(孕妇、老人、小孩等)的检查和治疗能正常开展吗?居家消毒该怎么做?
请听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感染管理部副部长付婷婷医生,为大家进行详细讲解。
报道的病例数越来越少,很多人渐渐放松了警惕,频繁外出活动,不开窗通风,口罩想起了就戴,为买农家菜跑多个市场等等,针对现在的情况,关于日常防护,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新增病例数逐渐减少,但疫情并未完全消退,出门活动依然有风险,市民们不能有麻痹思想、松懈情绪,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不串门、不聚集、少外出、勤洗手,外出一定要戴口罩。开窗通风是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的重要手段,每天建议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确保室内外空气充分流通和交换。另外,特殊时期要注意食品安全问题,通过正规渠道采购食品,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食材,注意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建议蔬菜不要生食,水果尽量削皮,坚决不食用野味。
复工复产后,如何安全上下班成了大家关心的问题,那我们应该如何确保出行安全呢?
目前,疫情形势有所好转,大家做好个人防护就可以安全出行,如果距离较短,建议步行或骑行;如果乘坐公交车,需全程佩戴口罩,候车与乘坐时尽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适当打开车窗,不交谈,少触碰车内物品,注意咳嗽和打喷嚏礼仪,下车后及时洗手,或随身携带免洗手消毒液;如果乘坐地铁,需提前查看车辆运营信息,减少候车时间,尽量错峰出行,全程佩戴口罩,排队时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有条件时分散站立,少触碰车内物品,下车后及时清洗双手;如果乘坐出租车,需佩戴口罩,后排就座,开窗通风,尽量使用手机APP支付,下车后及时洗手;如果骑共享单车,骑行前可用75%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擦拭车把手,也可佩戴手套,抵达后及时洗手。
办公期间有哪些需要注意呢?
办公楼层较低可走楼道,乘坐电梯需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不交谈,触摸电梯按钮后应及时洗手,没洗手不摸眼口鼻;多人办公时应佩戴口罩,并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办公室一般不需要进行消毒,但要保持空气流通,键盘、鼠标和电话等常用的办公物品可使用75%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工作交接尽量通过电话、网络进行沟通,当面交流应佩戴口罩,并适当保持间距,传阅纸质文件后尽快洗手。
医院普通门诊已恢复正常,但不少老百姓对安全问题还心存疑虑,那在疫情之下,就医过程中如何做好防护呢?以及特殊人群就诊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就医是安全的,当出现发热或可疑症状,患者需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可能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就诊过程中尽量少接触公共物品,避免用手触摸眼口鼻,及时洗手,随时保持手卫生,排队时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尽量减少在院停留时间;就医回家后用"流动水+洗手液(肥皂)"认真洗手,佩戴的口罩应弃用,并注意自我健康观察;孕妇定期产检很必要,即便疫情期间也要重视每一次产检,但任何时候发生阴道流血,腹痛或胎动异常等其他严重的不适,一定要立即就医;儿童出现高热不易退、咳嗽加剧、呼吸增快,特别是影响到睡眠,精神不好,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由于新型肺炎的影响,我们除了工作就只能宅在家里,那居家消毒有哪些需要注意呢?
一般不需要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经常通风和定期打扫即可;门把手、灯具开关、遥控器等物品可用75%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进行擦拭消毒;手机可用75%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屏幕、背面和侧面都要擦拭;回家后外套一般不需要消毒,尤其不要用75%酒精进行喷洒消毒,以免造成意外,挂在通风处即可,勤换洗、常晾晒;回家后第一时间采用"流动水+洗手液(肥皂)",按七步洗手法要求清洗双手,不便于洗手时,可临时使用免洗手消毒剂保持手卫生。
再次提醒大家,疫情防控不可掉以轻心,零新增不等于无风险,有信心更不等于盲目自信,关键时期更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因此,复工复产复诊后,我们既要谨慎出行,但也不可放弃正常就医需求,广大市民朋友应关注自身健康,切莫因恐惧疫情而延误就诊。这场全民战"疫",需要你我一起努力。(刘红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