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与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建立骨科医联体。在骨科医联体建立之前,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没有独立的科室和专业的团队,只能收治一些轻微的骨科患者,做一些小型骨科手术。仅1个月的时间,市二医院骨科专家团队做了一系列细致的工作,让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发生巨大的变化,给越西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4月底,55岁的彝区群众吴先生(化名)在行走时不慎摔倒,被送到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救治,经医院检查发现是股骨颈头下型骨折,需要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然而,吴先生年龄虽然不大,但是他的身体检查情况让大家心头一凉,他身患包含糖尿病、慢性胰腺炎、水电解质紊乱、贫血等多种疾病,而且他长期大量饮酒导致严重营养不良,瘦得像皮包骨一样,如果进行手术,让大家很担心他可能会因为多种疾病引发心脏骤停而下不了手术台。考虑到复杂的身体状况,医院建议其转往上级医院进行治疗,然而,吴先生态度很坚决,强烈要求在本地医院进行手术。医院随即召集各科室进行大会诊,并联系医联体单位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大家一同制定了手术方案,由市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刘涛带领骨科团队进行手术治疗。5月1日,顺利开展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5月4日,28岁的彝区群众莫小姐(化名)右脚不幸被汽车压伤,导致右脚趾骨折,而且莫小姐右脚背皮肤大面积损伤,几乎整块脚背皮肤完全坏死,如不及时治疗,患者感染风险很大,需要立即进行手术并植皮。特殊的是,莫小姐还是HIV病毒携带者,与非HIV感染者相比,其手术风险大且术后并发症多;另外骨科手术操作动作及力量相对大,技术要求高,常应用一些专业工具,还会接触到尖锐的骨针、钢丝等易刺破皮肤,因此对于骨科医生职业暴露几率增大,这让医护人员的压力要比平时更大一些。面对挑战,作为医务工作者,市二医院的骨科团队不仅没有歧视该患者群体,更细致地制定优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提高个人防护安全意识和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手术很顺利,莫小姐恢复出院并一直对医院骨科团队表示非常感谢。
4月18日,16岁的彝区群众小赵(化名),在家里煮晚饭时,不小心把自己的左手小拇指宰伤,半根小拇指完全断离,小赵被送到了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进行紧急救治。医院骨科在查看了小赵伤势后,决定立即进行断指再植手术。在医学上,断指再植是将完全或不完全断离的指体,在光学显微镜的助视下,将断离的血管重新吻合,彻底清创,进行骨、神经、肌腱及皮肤的整复术,术后还需要进行各方面的综合治疗,以恢复其一定功能,该手术的能否成功关键在血管能否接通,属于非常精细的手术,对于团队技术要求非常高。从晚上11点到凌晨3点,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团队在医联体医院的骨科专家指导下用了4个多小时,完成了这一例高难度手术。几天后,通过复查发现小赵小拇指完全成活,手术很成功。
组建科室团队
德阳市二医院专家团队来到这里后,在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的支持下组建了独立的骨科团队,使得医院有了能做各类大中型手术、能给患者提供优质护理的专业骨科团队。新开展了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腰椎骨折切开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儿童尺桡骨双骨折钢针,钢板螺钉固定术等10余种50余台手术,这几乎赶上了去年数月医院骨科手术的总量。同时,团队实行“传帮带”制度,从院内选择了一批年轻医生进行培养,让他们参与各种手术,大手术我做你学,小手术你做我看,缜密分析、细致讲解,切身传授技术,帮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完善科室管理制度
专家们带来了6S管理制度(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制度实行后,整齐清洁的工作环境顿时提升了医院形象,物品定位放置,标识清晰,减少了空间浪费,也提升了工作效率,对设备及时进行清扫、点检、保养、维护,可大大延长设备的寿命。减少物资存积,可降低成本,长期坚持,提升员工个人素养,也减少差错和事故的发生,使得患者就医更加安全可靠。
制定护理工作计划,成立护理质量小组
团队详尽周密的对质量控制,制度推进和培训工作进行安排,并合理运用人力资源,实行责任小组制,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为使病人最大程度的恢复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生活,避免发生并发症,骨科团队采用国际通用的医护沟通模式进行床旁交接,有计划地进行肌力、关节活动度训练,功能指导,健康教育缺一不可。(医师报陈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