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县域卫生

郫都区人民医院:可视化微创气管切开术——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有力武器"

点击数:673│更新时间:2020-06-10 08:26:16│【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近期,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了一名因大脑前交通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老年男性患者。入院时,患者杜大爷病情十分危重(Hunt-Hess分级IV级),该院神经外科团队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在急诊全麻下为患者行大脑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但由于患者颅内出血量多,Hunt-Hess分级高,术后仍处于昏迷状态,气道自净能力较差且合并肺部感染需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

(神经外科在急诊全麻下为患者行大脑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


经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专家组反复讨论认为,患者长时间使用呼吸机,气道管理难度较大,而且需要镇静药物来维持,不利于患者苏醒,气管切开术势在必行,可这个平时来说很平常的小手术却让他们犯难起来。杜大爷在CT影像学上表现纵膈至左侧颈部占位病变,气管明显被推移。如果常规做气管切开,患者创伤大,手术耗时长,而且极有可能破坏软骨环,如包块挤压后期容易出现气管塌陷,结合患者的情况,专家组建议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减少并发症。

(CT影像上看出患者因病变导致气管的变化)


"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优点是无需逐层切开、止血、手术创伤很小,切口通常不到1厘米,且不需要缝合、感染几率小。但对于术者的要求却很高,考虑到患者纵膈占位具体性质不明确,临近颈总动脉、颈内静脉不足一厘米,为保证穿刺成功率,我们决定实施超声引导确定穿刺点,在床旁纤支镜直视下为患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重症医学科主任高见说道。

据重症医学科气道管理组组长张华主治医师介绍,有了纤支镜的实时监测打"辅助",可监视穿刺位置和深度,保证导丝和扩张器处于气管的中线位置,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手术操作的盲目性,手术操作更加准确、快捷,且不延长手术时间,符合精准医疗原则,尤其适用于重症患者。

(纤支镜下直视气管穿刺导丝的位置)


经过严密的术前准备,重症医学科主任高见带领团队相互协作,由重症超声组组长张姝红实施超声引导精确定位,找到合适的气管环,既避开了周围血管,又方便手术操作。气道管理组组长张华主治医师实施纤支镜直视引导,业务技术组组长刘国成副主任医师实施经皮气管切开术,护士长张武凤带领主管护士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中医护人员各司其职,配合默契,在高见主任统筹安排下每一步操作做到稳、准、快。整个手术过程耗时约10分钟,出血量仅3ml。术后患者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出现,继续进行有创机械通气。

(超声下确定气管的位置)


(重症医学科团队成功实施了纤支镜直视引导下的经皮气管切开术)


该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是郫都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运用可视化技术在重症领域精准化操作的体现,为重症患者人工气道建立的方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微创气管切开术在该院广泛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使该院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刘红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