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曾对调研作出论述,由此调研的目的性和必要性显而易见。近年来,针对基层的各级各类调研激增,但基层实际面临的有些难题却始终难以解决,调研有些“变假”了,基层更急需的是真枪实干的调研。
一是调研人员轻车简从。个别地方领导调研,需要基层各级领导班子陪同,一行共十几辆车,前面还要交警“保驾护航”,每到一处呼啦啦下来一大堆人,现场“指点江山”、拍照宣传,一群人“忙得不可开交”......调研不是拍史诗大剧,不需要大场面。调研是为了听老百姓的“真心话”,掌握基层一手资料,并从中提炼总结出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成果,需要调研人员真正静下心深入基层开展工作,除了调研组和必要的基层陪同引导人员及车辆等后勤保障,其余无关人员一律不参与陪同。层层陪同调研实质是官僚主义的体现,而且劳民伤财,基层为此苦不堪言,应该坚决禁止。
二是调研过程循序渐进。今天确定调研课题,明天下基层,后天交材料或者出调研报告,基层对此苦不堪言,只有从网上“借鉴”,加上天马行空的想象,一篇洋洋洒洒几千字的调研报告在办公室被迅速“创造”出来。常言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研需要过程,特别是蹲点调研更是需要长达十几天、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获取的一手资料更是需要用心梳理整合提炼。调研工作需要经过准备、实地调研以及整合材料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蹴而就”“网络借鉴”“办公室制造”的假调研基层不需要。
三是调研方式丰富多样。习总书记曾说:“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然而,在现实工作中,“盆景式”、“歌德式”、“踩点式”调研仍存在,调研走“规划路线”,调研民众找“演员”,调研交流主要是“竖大拇指”。如此调研,不可能将基层跑遍、跑深,我们本领更不会大起来。基层情况复杂多变,调研方式不能只专注于“经典型”,应根据情况灵活选择走访、问卷、咨询、座谈、蹲点等调研方式,甚至可以适当“出格”,不走“规定路线”,听听“演员”之外群众的真心话,交流中除了听“喜汛”多关注疑难题问题解决。
四是调研成果客观有效。基层调研工作轰轰烈烈、辛辛苦苦开展,调研成果上报后便“石沉大海”,仿佛调研工作到此结束,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形成调研报告。这其中既有调研成果自身“含金量”的原因,也有调研成果审核和转换机制、行政决策等原因,总之很多调研成果都没有产生实际效用。调研是为了更好的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所以调研成果撰写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充分用好一手资料,敢于说真话,讲实情,让调研报告“含金量”十足。此外,各级还要建立健全调研成果审核转换机制,加快科学决策,促进调研成果更好更快转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政策真正惠及基层百姓。
过场式无营养的调研让基层疲于应付,基层急需真枪实干的调研,让我们秉持为民的真心,深入基层见真人、听真话、讲真事、撰真稿,让调研真正成为帮助研究问题、优化政策、推进工作的有效途径。 (犍为县人民医院 喻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