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工作任务,筑牢疫情防控屏障,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全面提升应急能力、加大院感管控力度、强化门诊及住院病人管理等举措,从每个环节及流程抓实抓细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筑牢疫情防线。
关口前移:三查一问+合理分流
为确保市民有序、安全就医,在医院各入口均设有扩音喇叭循环播放防疫要求,天府健康通二维码、医院场所码及使用教程粘贴在醒目位置。市民进入医院,要经过防疫志愿者“3+1”查问:分别是查看天府健康通二维码、扫描医院场所码、测量体温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防疫志愿者只有在查看市民健康码绿色,体温正常,并且经过详细流调后,才能进入医院正常就诊,而且全程必须戴好口罩。
针对近期国内本土新冠确诊病例的出现,医院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加大了管控力度。一方面结合大数据推送的重点人员信息,增加预检分诊人员,提高预检分诊能力,加强对中高风险地区来郫人员的排查管控,并结合国内疫情动态和中高风险地区变化情况,第一时间动态调整对重点人员的排查管控措施;另一方面加大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群和新冠十大症状的排查力度,细化健康码红黄码人员管理措施,发现红码人员立即限制其流动、就地管控,如有新冠十大症状的患者一律引导其到发热门诊就诊,并要求预检分诊以及引导人员务必做好个人防护。
精准施策:规范管理+全员排查
医院住院病区实行24小时门禁管理,对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积极提倡无陪护住院,确实因生活自理困难或病情需要陪护的,严格实行“一患一陪”制度,患者及陪护人员需先进行核酸检测才能住院治疗。严禁住院患者亲友探视,住院患者与陪护人员不进入其他科室、不得聚集,出入病区和住院部均需通过人脸识别后方可进出。
加强隔离病区工作人员闭环管理,所有人员严格实施14+7+7工作模式。工作人员连续封闭工作14天,每日早晚进行健康状况监测,进入工作模式的第1、4、7、10、14天进行核酸检测,健康状况监测及核酸检测无异常,工作满14天后继续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做好体温、症状监测,不外出,居家健康监测第7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健康状况监测及核酸检测无异常后解除居家健康监测。
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为加大疫情防控力度,医院坚持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工作两手抓,多措并举积极开展院感防控工作,特别是临床、放射、检验、预检分诊等重点科室院感防控工作,确保院感防控工作不留死角。同时,医院组织全院所有人员进行核酸大排查,提高工作人员日常核酸检测频次,高风险岗位原来每7天一次核酸检测改为每隔一天一次,其它工作人员由原来每月一次核酸检测改为每隔两天一次,加强医院工作人员体温检测和个人防护,严格防止出现交叉感染。
科学防控:弹性排班+应急储备
为保障区内愿检尽检、应检尽检及风险地区返郫人员的核酸标本采集及时完成,避免人员扎堆检测,医院设立后备核酸采集点,增加人力物力投入,根据人流量监测实行弹性排班。现场合理设置“手机开单(老年人手工开单)—缴费—自助机标签打印—自助打印报告”流水作业流程,同时增加志愿者提供流动咨询服务,加派安保人员引导维护排队秩序,有效减少就诊者停留时间,确保快速、高效、有序完成检测,在满足社会民众不断增长的“愿检尽检”需求的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区域与流程设置,减少院内人员流动,切实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作为新冠肺炎救治市级定点医院,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医院做好防护物资、消毒用品、药品、检测试剂、检测设备等防控救治物资的储备,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同时,医院积极组建应急后备队伍,涉及医疗救治、核酸采集、院感消杀、核酸检测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管理工作,提高疫情防控“备战水平”,目前已成立两个梯队的核算采集队伍,第一梯队共10个组170人,第二梯队16个组356人,均已培训并考核合格,其中第一梯队已完成集结应急演练,达到1小时内集合,2小时内出征的战时状态,确保紧急调度时人员能够迅速集结到位,有效预防、控制突发事件发生,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接下来,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医院将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动摇,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以赴完成疫苗接种任务,以最严格、最全面的举措打好疫情防控主动仗、持久战,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就医环境,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黄明星、医师报陈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