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滨,浙江省义乌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创伤骨科、脊柱疾病的诊断、手术、治疗及术后功能康复;对脊柱微创、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骨质疏松、肩周炎、膝关节病等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7月初,为积极响应国家东西部协作医疗对口帮扶号召,来到巴中市中医医院开展为期半年的对口帮扶驻地医疗工作。
开展新技术,织密“惠民网”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王荣滨表示希望通过自己“手把手”的教学方式,为医院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在王荣滨的指导下,巴中市中医院骨伤科开展了院内首例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患者胡某,男,58岁,因“高处坠落致头部出血、颈部疼痛伴活动受限约7小时”入院,伤后感双上肢疼痛伴乏力,头部及右小腿出血,在当地卫生院就诊,行CT检查示“颈5椎体爆裂性骨折及附件骨折,伴椎体不稳”,行清创缝合术后送来我院进一步治疗。
骨伤科团队详细对患者查体,安排胡某进行磁共振检查,结合症状、体征、病史及影像学资料得出结论:患者颈5椎体爆裂性骨折伴椎体不稳,颈脊髓震荡伤,颈6椎体骨挫伤。
患者病情较重,若转院,途中风险大,如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颈椎不稳等严重并发症。骨伤科当即组织联合会诊,经详细讨论后,为患者制定了细致的治疗方案: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在多科室共同协作下,手术顺利进行,术中麻醉科按照既定麻醉方案对患者术中情况精心监护,王荣滨医生主刀,骨伤科团队默契配合。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生命体征平稳,双上肢肌力恢复良好,无疼痛及麻木。
双下肢活动感觉良好。头颈胸支具制动下可起床活动。复查放射片颈椎位置良好,随即出院,该项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该院脊柱外科又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引才有如“及时雨”,关键时候能降甘霖、解焦渴。巴中市中医院通过 “请进来”高水准专家指导手术、临床带教的方式,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诊疗技术水平,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知名专家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省去舟车劳顿、节约住院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
植入新理念,激发“源动力”
时下,国内部分大医院借鉴国际疼痛管理先进经验,开始建立“无痛病房”,通过建立完善疼痛评估体系、多模式镇痛、个体化镇痛等新方法,使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手术期和功能康复期。
骨伤科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是骨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影响病人康复的一大问题。特别是术后1-3天疼痛发生率极高,达到90%以上。在临床中常有患者因为惧怕疼痛而拒绝手术,也有患者术后因为惧怕疼痛而不能积极进行康复锻炼。因此,术后疼痛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医生和患者、乃至患者家属。
利用休息时间,王荣滨与骨伤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徐麒,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刘琪等科室骨干一起规划出科室无痛病房的建设工作。从术前疼痛评分、疼痛干预,到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规范镇痛进行了细致的部署,同时还强调护理人员的全程参与,包括术前宣教、营养评估、术后层级饮食恢复等。
无痛病房的建设不仅大大提高患者术后的康复质量,并且能够提高患者对手术质量的整体评价,提高患者的信任与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通过无痛病房的解决方案,也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加强病房周转,使更多患者能够早日就医解决疾病困扰。
提升新服务,唱好“协作曲”
正式投入工作以来,王荣滨根据市中医院骨伤科诊治水平、医资力量、医疗设备等情况针对性的制定帮带计划,在每周一、四上午,王荣滨都会进行大查房、病例分析、手术评价、病例点评等工作,有效的提高了科室医护人员理论知识及实践水平。
在工作之余,王荣滨还积极组织开展每月一次的骨伤科疾病相关的系列专题讲座,采取交流、学习、分享的方式,通过对临床疑难病例及诊疗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充分讨论。
育才就像“自流井”,汩汩涌流、润泽原野。科室医务人员都非常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利用讲座交流时间将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一虚心请教,王荣滨耐心解答,必要时还通过带教的方式进行指导。在这样勤奋不知疲倦的大环境下,大家经常是到了饭点还在认真学习讨论,汲取“精神食粮”。无形中科室医务人员诊治能力大大提升,为更好的服务患者,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转诊率提供强大支撑。
王荣滨表示:“来巴中市中医院之前,我对援川工作的概念很模糊,对援川工作的意义不是很清楚。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和同事间的相处,答案在我脑海里渐渐清晰起来,援川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骨伤科是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根基相对稳固,接下来我将与骨伤科团队一起攻克开展关节镜及椎间孔镜等方面的新技术,全力提升巴中市中医院骨伤科微创诊疗水平。” (医师报陈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