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达州开展这项技术时间不长,但是在这之前你们已经救过我母亲三次,这三次除了幸运我也看到了你们的专业、认真,我愿意一试!”(这里也感谢家属对我们的信任)何婆婆的儿子强忍激动对鲁医生诉说着他的感动、担忧…
69岁婆婆命悬一线,多科联合抢救成功
8月20日早晨,三里坪菜市场内一声“救命”夹杂着哭喊声迅速引来了周围小贩、人群的关注。何婆婆原本正在牛肉摊子前问价,突然的眩晕使她本能的拽住身边的路人,随之完全失去意识摔倒在地上。
接到120指挥中心指派后,达川区人民医院救护小组迅速出诊3分钟即到达现场,急诊科医生经过初步判断何婆婆心脏已经停止跳动,需要马上进行心肺复苏!此时,随着早高峰到来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出诊护士立即疏散人群使新鲜空气加快流通,随即配合医生进行抢救。“一压、二压、三压…”在经过两轮胸外心脏按压后,何婆婆心跳回来了!
救护车疾驰奔向医院,途径领域广场时惊险万分的情况再次出现—何婆婆心跳又停了!医护人员立即进行抢救,胸外心脏按压不能中断,医生跪在担架床上与何婆婆一起被送入急诊科抢救室,这次何婆婆依旧幸运,她的心跳再次恢复。在与家属沟通后,何婆婆被送入重症监护室。
一波未平一波再起,突发室颤危在旦夕
得知抢救成功,亲人们感叹劫后重生之时,何婆婆再次陷入险境,8月21日凌晨她室颤了。室颤—它会严重影响心脏射血,最后可能导致心脏无排血,接下来心音和脉搏消失,继而血压测不出,心脑等器官血液灌注停止,数分钟患者死亡。接到重症监护室电话,何婆婆的儿子几乎肝胆俱裂,六神无主的他蹲在母亲床旁不断地小声呼喊着“妈、妈…”,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电除颤复律成功,生死一线医生们又把何婆婆从死神那儿抢了回来!
左上腔血管畸形,手术难度激增
死亡的阴影笼罩在何婆婆头顶并未散去,室颤随时可能发生夺走她的生命。在经过我院心血管内科反复会诊讨论后,考虑诊断为“1、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2、长 QT 综合征3、频发多源、多形性室早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对于患者来说是最佳治疗方案,但考虑到费用高昂且尚属我院首次,鲁洲民医生与家属多次沟通后,确定在8 月 25 日为何婆婆行单腔 ICD 植入术。
8月25日上午09:00单腔 ICD 植入术准时开始。根据心脏的解剖特点,且考虑到多数患者为右利手,大多数心脏手术选择左侧路径植入起搏器,以减少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但是对于永存左上腔静脉(LSVC)畸形的患者,临床上植入起搏器是非常困难的。这种情况下,通过左上腔静脉放置电极要么不成功,要么极其困难。这和心血管内科专家事先研判的结果一致,由于永存左上腔静脉(较罕见的血管畸形,普通人中的发生率为0.3%),何婆婆的ICD电极植入位置也不同以往,在植入过程中电极也容易反复脱位,要为何婆婆的心脏找准最佳起搏位置,这场手术较一般患者更为复杂。
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通过左锁骨下开始静脉穿刺,由于罕见的血管先天性畸形,电极无法通过静脉入路到达心房,术中没有合适的导引鞘管可以直接使用,也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在经过两次尝试失败后,考虑从右侧的静脉入路进行电极植入,借助静脉造影的情况,将心房引流管进行适当改造,作为心室电极的导引鞘管,找到合适的静脉入路,最后成功将心内膜电极植入右室间隔部。生死之战,术中操作异常惊险,全场的紧张气氛终于在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全体成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缓解。
破除猝死桎梏,ICD重燃生命之光
ICD 是一种能识别并及时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电子装置,它可以在十秒钟内自动识别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并发放电击除颤,显著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猝死的发生率。那么ICD是如何植入的呢?需要开胸吗?目前几乎所有ICD植入均不需开胸,在植入之前,医生会使用一定的药物帮助其放松、进入睡眠,然后将ICD的连线沿着静脉内部穿入到心脏的合适部位,一旦导线位置合适,医生就会在患者的胸部或者腹部开一个小切口,然后将ICD的电机盒(或电池盒)部分通过切口植入皮下,全程极少痛苦及不适。
ICD 的主要功能:1、分析和诊断心律失常;2、能够针对多种心律失常发放不同的治疗,包括抗心动过速起搏,低能量电转复、高能量电击及抗心动过缓起搏等治疗功能;3、信息存储记忆功能: ICD 能将患者的重要资料自动记录下来,供医生复查时参考,帮助医生了解病情,更好的制定治疗方案。有人形象地比喻,植入了 ICD 就如同随身携带了一个“急救室”,24 小时全天候监测和保护心脏。植入 ICD 后,可通过远程随访设备,实时的ICD 的工作情况传输到电脑上,使得医生在第一时间了解ICD 工作状况及患者心律情况。
ICD为何婆婆守住了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笼罩着她的猝死阴影终于散去,生命之光重新绽放!何婆婆术后各项参数良好,已于8月30日康复出院。内科全体医护人员表达感谢后相携离去。 (蒋坤宏、黄欢、医师报陈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