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精神卫生

孩子,你永远是最棒的!--乐山市精神卫生中心世界精神卫生日开展宣传活动

点击数:453│更新时间:2021-10-11 08:35:44│【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图为领导现场慰问贫困病员家庭合影留念。

   金秋十月,初透露寒。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素质全面发展,倡导全社会关注、支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培育家长科学的教育理念,更好地促进儿童青少年幸福、快乐成长。10月9日上午,2021年乐山市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系列活动在乐山市中区海棠公园拉开帷幕。

    此次活动由乐山市卫生健康委、乐山市残疾人联合会、乐山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办,乐山市精神卫生中心、乐山善诚志愿者协会承办,市精神病医院、市人民医院及市中医院心理科、省武警总队医院精神科、通江街道及演武街社区卫生服务站、市中区卫健局等10家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单位协办。活动分设乐山市区和夹江县城区两个会场。

   乐山市残联一级调研员陈德生、乐山市卫生健康委四级调研员汪大志、市中区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刘小华、市精卫中心党委书记、乐山市精神残疾级亲友协会主席黄长海出席活动。市残疾人联合会、市人民医院、市精神病医院及市志愿者协会相关领导、专家及医护人员、爱心志愿者、患者家长共160余人参加活动。

           图为乐山市残联一级调研员陈德生首先致辞。

      图为乐山市卫生健康委四级调研员汪大志宣布活动启动。

    开幕式上,乐山市残联一级调研员陈德生首先致辞,乐山市卫生健康委四级调研员汪大志宣布活动启动。本次活动通过专家义诊、免费体检、设置宣传展板、悬挂标语横幅、情景剧、小合唱表演等形式,重点宣传青少年预防自杀核心知识点。乐山市精神卫生中心医护人员表演的情景剧《心理门诊的故事》,截取中心心理门诊所发生的故事片段,展现医护与病友一道,用勇敢的态度来面对生活,面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故事,受到在场家长们的普遍欢迎和赞誉。

    活动期间市卫生健康委、市残联、市精协的领导,还现场慰问贫困患者家庭,并为七个贫困家庭送上慰问品。此次活动义诊义检共860余人,为230余名群众进行了心理咨询、医保政策咨询,发放预防儿童青少年抑郁、焦虑传单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科普知识等宣教资料26900余份。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主题是“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的不幸事件屡见新闻报端,这些花季少年的陨落常常让人扼腕痛惜、不胜唏嘘,人们不禁发问:我们的孩子究竟怎么了?!而作为家长群体,更是焦灼、担心和不理解。

    在心理咨询现场,家长刘女士以自己的孩子和所处的学校为例向医生诉说道,孩子到了11-12岁,就非常难以沟通,更难以进入他们的“世界”。譬如孩子变得烦躁、拒绝沟通、说话敷衍了事、总是关上门自己做事情,有的孩子还出现早恋、网恋、和同学老师产生激烈矛盾、拒绝上学、在家中砸东西、甚至殴打父母、沉迷网络游戏等让家长、老师感到头痛不已的行为。

    乐山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周庆华表示,其实,在家长的种种不理解中,青春期的变化是有着深刻的生理与心理基础的。青春期的孩子由于处于身体和心理快速发育时期。一方面,由于青少年的大脑前额皮质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需要杏仁核去帮忙完成思考和决策。而杏仁核和人脑的情绪、冲动、攻击和直觉等功能紧密关联。这就是为何青少年容易做出冲动行为的生理根源所在;另一方面,青少年时期也是孩子情绪问题高发的时期,很多孩子的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是在进入青春期之后出现的。

    那么,怎么来识别孩子的自杀念头并有效预防呢?一般而言,孩子极端行为实施都是有前兆的,如果出现下面的九大征兆,家长们就要特别小心了:

   1、外形或卫生状况发生改变。孩子突然变得不愿意打扮自己,刷牙、洗澡等清洁行为变得不积极;

  2、滥用烟草、酒精或其它物质。孩子尝试喝酒、抽烟,或者沉迷于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

  3、成绩剧烈下滑。孩子感到自己无心学习、也没有能力学习,比如感到上学没有意义,常感疲倦,觉得自己脑力不够,跟不上、听不懂、记不住、不想听;

   4、回避社交。对于以前喜欢的朋友、喜欢去的地方,孩子最近都不想去了,“懒得”去了;

   5、谈论自杀或死亡。绝大多数真正实施自杀的孩子,在自杀之前都会露出蛛丝马迹。比如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假设自己死亡后身边人的生活会怎么样。“如果我消失了,他们可能会伤心一阵子,但是过一段时间就好了,生活还是会回归平静。”“你们都很盼望我消失吧。我懂,我就是个负担。”以描述他人故事的方式来投射自己的想法。“我要讲一个可笑的故事,如果一个小孩死在了自己的床上,你们说他的爸爸妈妈多久会发现。”“他能跳下去,真好,我羡慕他的勇气。”等等;

   6、尝试有风险和刺激的行为。比如挑战一个人走夜路,一个人探索城市的危险区域,和自认为有危险的网友见面,做极限运动等。

   7、自伤自残。真的做出了伤害自己的行为。最常见的是用利器划伤自己的皮肤,比如三伏天还穿长袖的孩子,家长就千万要注意,往往脱下衣服后,都会见到手臂、手腕上的道道伤痕。

   8、在与同学、家人言语中明确透露出:“活着没有意义”“我好想去死”“活着的每一秒都是痛苦”等言辞。

   9、在网络上搜索关于实施自杀的内容,并尝试评估不同的自杀方式。

   比如如果考虑坠楼的方式,会去观察每栋楼的高度,天台是否能上去,楼下方是否空旷,会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坐在天台边上想事情。

   10、如果考虑服药的方式,会在一段时间内搜集药品,偷偷存药。

   这里,需要特别警醒家长注意的是,经历上述阶段后,可能孩子会突然变得“开朗”和“平静”。但这根本不是孩子情绪好转、想开了,这仅仅是表象,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孩子内心已经铁定了自杀的想法,下一步,他们可能会收拾自己的心爱之物、偿还债务、安排好宠物、向重要的人告别、写下遗书、完成某些心愿,然后,“平静”告别社会和家人。

   那么,一旦遇到这些情况,家长们能做些什么?又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要真诚表达出自己的关心,而非和孩子讲“大道理”或者争辩。最好的沟通不是讲道理,而是身同感受。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他只想聊聊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感受,觉得有人在乎他/她。

   第二,耐心倾听。家长们要做的,是把自己的心态调回到和孩子同一“频道”,像朋友一样陪伴他/她。耐心地听完孩子的“无病呻吟”、“抱怨”、“不讲道理的想法”,让孩子把他真实的感受说出来,

   第三、充分展现出同理心。多向孩子表达你的爱。“你是最棒的”、“我对你很满意”、“没有人是完美的”。和孩子一起分享包括你的脆弱、迷惘、快乐、成功,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你都会支持、陪伴在他/她身边。

   第四、相信你的直觉。如果孩子否认自己想要自杀,但你却怀疑他话语的真实性,请相信你的直觉。因为,自己的孩子只有自己最清楚,防患于未然任何时候都好过事后后悔。

   第五、积极寻求专业人士帮助。需要时,第一时间向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等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周庆华主任强调,家庭系统往往是极端行为青少年可以依赖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无论在任何时候,家庭都应该确保它的包容性和支撑性,并在青少年脆弱时,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找回原本的“自我”,成为他们憩息调养、振装再出发的心灵港湾。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建设需要久久为功。据了解,后续中心还将通过网络媒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进校园等方式,继续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各种科普活动,辅导孩子们科学认识自身的心理变化,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素质,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持续地为全市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图为领导现场观摩活动表演。

图为中心部分专家参加义诊。

图为夹江分会场义诊现场。

图为宣传活动表演现场。

 

(张菁、罗婷、医师报陈远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