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事新闻

成都试点医院托管模式 看病不用进城挤“华西”

点击数:1572│更新时间:2014-06-16 08:15:56│【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成都试点医院托管模式,不同等级、优势的医院相互合作,解决基层“看病难”

“托管”前后>>>

设备更好了

以前,“呼吸衰竭的病人,由于没有无创呼吸机,不少病人得不到有效治疗,一部分就那么去世了”

不仅仅有了无创呼吸机,还有了ICU病房,透析室

成都去少了

以前蒲江县人民医院120急救车一周要往成都跑3次左右,5辆救护车每天至少有3辆都在往市里转运病人

现在每周有一辆车在送病人去成都,再不是“重病病人到了医院门口就往成都转”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蒲江医院新建起了透析病房,病人不用再赶长途车去外地做治疗
 

推进城市管理转型升级>>>

成都要重点推进5个方面的转型升级:一是推进城市空间转型升级,着力形成布局科学、高效畅通、生态宜居的城市空间新秩序。二是推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三产联动、创新驱动、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新体系。三是推进城市生态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城景相融、山水相依、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四是推进城市管理转型升级,着力健全主体多元、运转顺畅、科学规范的城市管理新机制。五是推进城乡形态转型升级,着力塑造城乡一体、成果共享、协调发展的工农城乡新关系。“改革创新”为“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支撑;“转型升级”体现“改革创新”目标要求。

长途>>>

蒲江——邛崃——大邑

以前,蒲江的胡勇每天上午9点骑电动车到镇上,乘客车到邛崃,再从邛崃坐车到大邑

现在,每天出门骑上电动车,40分钟就到了蒲江县人民医院

托管>>>

市级医院——县级医院

从今年4月开始,胡勇在蒲江就能做血液透析了,因为家门口的医院拥有了血液净化室——蒲江县政府与成都市医管局的医院托管运营模式,让蒲江县医院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除了设备、技术外,成都市三医院还改组了蒲江医院管理层,让医院的管理模式也更加现代化。

帮扶>>>

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

同时,县级医院对乡镇(社区)卫生院的帮扶,也在同时进行。每个月都会派医生到乡镇卫生院,深入乡镇卫生院,就医院间对接、设备共享、学术交流义诊帮扶等进行沟通与交流。“医院还会不定期组织培训,授课培训实行全免费,目前帮扶工作已覆盖全县多个乡镇卫生院,已接收21名医护人员来蒲江县医院进修。

患者

现在看大病少买4张长途车票

因患尿毒症,胡勇如今每天都要到蒲江县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胡勇的家住在蒲江县大塘镇,他向成都商报记者描述了过去到大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行程:每天上午9点从家出发,骑电动车到镇上车站,乘客车到邛崃,再从邛崃坐车到大邑,途中将消耗近两个半小时。

“有时候回来迟了,四五点钟的时候没有车,就只好坐出租,每天路费都不得了。”今年4月后,胡勇每天出门,骑上电动车,40分钟就到了蒲江县人民医院,地点和时间都能够固定,他说,本来身体就不好,现在可以在蒲江进行血液透析,感觉很方便,“设备和技术也好。”

同样是住在蒲江的廖可珍大爷,如今也可以在家门口接受住院治疗了。

2011年,廖大爷因呼吸困难,差点保不住性命,被诊断出患肺气肿后,家人陪同他先后两次到三医院住院治疗,路上要耗费一个多小时。在成都住院,由于离家太远,女儿不得不留下来陪伴,为此,在蒲江机关单位上班的她,只有给单位请假,第一次住了一个多星期,耽误了不少工作,而且每天睡在医院。这样往返奔波,还远远不只是增加了时间、财力成本,病人在运送过程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成都三医院托管蒲江县人民医院后,在2012年新增了ICU(重症监护室),此后,廖大爷和家人摆脱了跑到成都治疗的烦恼。廖大爷说,家就住在县城里面,离医院不远,坐车几分钟就能到,平时在医院的时候,家人也不必一直陪在身边,“有什么事,打个电话,他们很快就能到,方便了。”

成都商报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像胡勇和廖可珍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这都得益于成都市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行三级医院托管县级医院,让优质医疗下沉政策的实施。

120司机

以前每天六成车在送病人进城

14号中午,刘毅驾驶蒲江县人民医院120急救车,接回了一位左脚摔伤的伤者后,坐在办公室里休息。今年52岁的刘毅,在医院开了30年的救护车,在医院托管前,很少有这样清闲的时候,“以前的危重患者,刚到医院门口就要往成都送,再加上是转院,一周要往成都跑3次左右,一次就要耽搁3个多小时。”更让刘毅印象深刻的是,有的病人在转运途中,就停止了呼吸。

“现在平均一周只往成都跑一次了。”这是刘毅现在最强的感受,同为120救护车司机的王鹏回忆说,院里总共有5辆救护车,过去每天至少有3辆都在往市里转运病人,一个师傅平均一周跑两三趟,是常有的事,还时常出现当地的百姓求救,却没有救护车可以出动的情况。“急诊科会打电话来,很着急地问车什么时候能回来。”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戴雪峰笑称,那时候救护车更多的“是在送病人,不是在接病人”。遇到这种困境,蒲江县医院只有向当地卫生局请求增援,把中医院或者妇幼保健院的救护车临时调派过来。

医生

“记录员”培训成了ICU骨干

今年32岁的刘洋,原是蒲江县医院的一名医生,昨日见到他时,他正在医院住院部7楼的ICU病房,为一位重度颅脑损伤的病人,做呼吸功能的检查。

以前在普外科当医生时,刘洋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观察病人的情况,对病情做下记录,通过上级领导指示,给病人上药治疗。“医院医疗条件只有这样,重症病人,要么在医院熬一段时间,要么往城里面的大医院送。

2011年,成都三医院托管蒲江县医院后,增设了ICU,刘洋被调派至该科室。“去了之后,第一次接触呼吸机、除颤仪等设备。”

在三医院医生一个月的培训后,刘洋逐渐掌握了设备的使用,并学会了气管插管、深动脉置管、动脉置管等操作。刘洋说,“以前感觉这些对我来说,都很遥远,掌握了这些操作后,关键时候真的可以救下一条人命。”

如今已是ICU骨干力量的刘洋介绍,目前ICU标准病床有10张,遇到病人多的时候,要临时加设,“在以前,这些患者只有往成都的大医院送,有的送到中途,就不行了。”新增ICU之后,医院抢救重症患者达2000名,成功率达90%。

管理之变

空降院长 原中层就地解聘

其实早在2010年10月,蒲江县政府与成都市医管局,就签署了《关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与蒲江县人民医院深度合作办医的框架协议》,借力市三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2011年1月,蒲江医院增挂“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蒲江医院”牌子,接受市三医院的全面托管。

蒲江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曾雪峰说,“这样的托管模式,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托管,是对人、财、物的全面托管,“在托管医院输入服务理念,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引入新的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在全面接管蒲江医院的经营管理权后,成都市三医院改组了蒲江医院管理层,委派院长助理担任蒲江医院院长。

第一批团队还派出了4名医学博士分别担任重要业务科室主任,全面负责科室管理和医疗技术服务。在第一批团队中,曾雪峰担任了医院呼吸科主任,手把手给蒲江县医院医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如今,呼吸科已经被他带了出来,主任一职已由蒲江县医院的医生担任。

在托管之后,医院首先推行内部改革,定编设岗,实行竞聘上岗,建立重视能力、突出责任、强化竞争、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要上岗,就实行公开竞聘。”曾雪峰介绍,医院将职能科室合并为“部”,设置15个职能科室和业务部门、17个管理岗位;医院原中层干部就地解聘,分3批次开展管理岗位竞聘。

不过,曾雪峰也谈到,托管期间保持了“行政隶属关系不变”“财政补助政策与渠道不变”“基本医疗服务职能不变”等多项不变。

“成都市三医院不仅派驻了管理团队,还派来了专家团队,进行技术帮扶。”曾雪峰介绍,3年来,共有112位专家轮流驻扎蒲江医院开展坐诊、查房、手术,推广新技术和新项目的临床应用,通过“传、帮、带”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每次培训,我们都会将蒲江县13个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召集过来,一起接受培训,比如一些突发性急救方面的知识。”

高端医疗技术人才进驻后,医院业务水平显著提高,多项新业务、新技术填补了当地空白。“部分医疗技术已达到三级医院水平。”曾雪峰说。

数据

质量提升 住院病人多了一半

成都市医管局改革发展处刘赵峰介绍,蒲江医院是蒲江县唯一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承担着全县26.3万人医护、急救及其他社会公益事务。但此前,这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设备陈旧落后,发展相对滞后。

戴雪峰回忆说,比如托管前,医院就还在用一台10多年前三医院赠送的二手CT,图像呈毛玻璃样,很难看清楚。而在高端医疗技术人才进驻后,医院业务水平显著提高,多项新业务、新技术填补了当地空白。“部分医疗技术已达到三级医院水平。”曾雪峰说。

“医疗技术的提高,使蒲江县医院就诊人数逐年上涨。”戴雪峰介绍,托管前的2010年医院总诊疗187224人次,2013年(托管后)增长到301338人次,增幅61.0%。其中2010年住院治疗人次9411人次,2013年为14481人次,增长53.8%。

托管帮扶

把服务延伸到患者家里

在市级医院对县级医院进行托管的同时,县级医院对乡镇(社区)卫生院的帮扶,也在持续进行。戴雪峰说,医院每个月都会派医生深入到乡镇卫生院,就医院间对接、设备共享、学术交流义诊帮扶等进行沟通与交流。“医院还会不定期组织培训,授课培训实行全免费,目前帮扶工作已覆盖全县多个乡镇卫生院,已接收21名医护人员来蒲江县医院进修。”

蒲江县甘溪乡卫生院医生黄辉军,在今年4月参加了蒲江县医院的业务培训,包括理论指导和一些急救病人的应急处理方面。在过去,“乡镇卫生院主要是治疗一些慢性病和多发病,对需要急救的病人,没有多少经验。”

2012年8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正式托管青白江区人民医院,这种托管一直将服务延伸到乡镇(社区),甚至到了患者的家里。

患者在青白江区人民医院出院后,区医院将患者资料悉数传给乡镇卫生院,让卫生院的医生对患者的后续健康状况进行适时的监控,并提供康复服务和健康教育服务。

新闻背景

卫计委:建立基层与大型医疗机构的稳定关系

据央视新闻报道,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赵明钢称,为了很好地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政府也加大了对基层的投入,一方面能够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使它的能力建设和政府所投入的设备设施,能够匹配,能够共同发展。这样能够吸引群众到基层去看病,能够使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型公立医疗机构建立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关系,这样双向转诊才有一个依托,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链。

据了解,早在2011年,成都市卫生局就印发了《成都市卫生局关于开展医疗服务合作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议通过不同等级、不同资源优势的医疗机构间实施医疗服务合作,推动建立分工合理、密切协作的医疗服务体,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探索成都市医疗服务合作体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卫生相关政策的改革。意见以创新手段、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水平,改善医疗服务体系的宏观效率,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为目标,构建医疗服务合作体,合作体由高级别的医疗机构主导产生,联合一家或数家不同等级和级别的医疗机构组成。

(成都商报  记者 逯望一 摄影记者 刘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