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药经济报
8月,注定有太多冠军故事。8月1日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后,抗菌药物这个雄踞医院用药排名榜首位的抗生素类大品种在全国范围内被大面积限用,其中医疗机构将会更加严格地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那么,在限抗走向常态化的背景下,相关联的输液行业会不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国内输液行业的龙头企业、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苏学军告诉记者,用于静脉注射的粉针、水针抗生素品种受到冲击,自然会影响输液行业。
有影响但不悲观
国家政策祭出,各省纷纷响应。浙江推出“定药品比例、定处方金额、定输液组数、定抗生素使用比例”的阳光用药四定控制法。其中宁波各大医院输液量不同程度地下降,仅第一医院输液处方就较上年同期下降17.1%,输液总量则下降13.1%。类似的境遇在其他省份也相继出现,上海华山医院教授张永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抗生素粉针剂还是大输液的临床运用,在合理用药方面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合理用药关键还得要根据适应症来选择。只不过,国外能口服的就不注射,能注射的就不输液,可国内的医疗机构却截然相反。因此,要说限抗会对大输液有影响,我认为影响是渐进的,临床医生和患者对抗生素的合理运用都需要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张永信如是分析。
事实上,目前临床上常见的青霉素类、头孢类以及喹诺酮类等粉针剂在临床上的使用非常广泛。而普通输液占整个输液市场的80%,其中抗生素产品用普通输液作溶媒占普通输液的30%左右。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部分医院的收入构成中,药品收入占到60%左右,其中抗生素比例又占到20%以上,从这个角度来讲,医院严控抗生素使用,输液用量还是会受影响的。
对此,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大输液专业委员会主任、双鹤药业总裁李昕虽尚未具体统计对比相关的销量数据,但他认为,受影响的应该是100ML和200ML容量的输液产品。“我认为对大输液行业影响肯定有,但是我们不用悲观。”李昕分析说,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抗菌需求,医院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总量下降是有限的,由此推算,对大输液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苏学军也很淡定。他认为,国家倡导合理使用抗生素,从大的方面来讲是有积极意义的。不过,每家医院都不一样,输液作为载体,除抗生素外,还有抗肿瘤、心血管系统药品等,抗生素大约只占三分之一的比重。“而且若甲被限用,它同样也可以作为乙,甚至丙的载体;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感染类疾病频发,以及医疗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使得抗生素市场进一步释放,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管理办法出台对大输液用量带来的负面影响。”苏学军说。
输液转型升级
记者还注意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抗菌药分为非限制、限制与特殊使用三个级别。限用抗生素日后将成为常态,近几年输液滥用也深受社会诟病,转型成为输液企业的首要任务。输液类产品与粉针、水针类等产品在临床使用中的高度关联性,更加速了这些企业的转型。
2011年科伦实现各大类输液产品生产31.76亿/瓶袋,但作为公众公司,显然不能满足于此。同年3月,科伦投资39.92亿元在新疆伊犁建设抗生素中间体项目。项目达产后,年新增冻干粉针5700万支,无菌分装粉针1800万支。用该公司董事长刘革新的话说,尽管限抗政策日趋严格、常态化,但他们依然认为抗生素市场有较大空间,他们力求在未来3~5年内把抗生素发展成市场份额达到30%以上的非输液产业,让输液与抗生素产业共同成为科伦药业的新增赢利点。
科伦的意图非常明确,就是要形成输液与非输液产业双驱动。国内某知名输液公司相关负责人则告诉记者,限抗令出来后,其所在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做过调研,各省甄选目录主要是根据质量、安全性原则,剔除效果相对较差、安全性不足的抗菌药物,结合各医疗机构诊疗疾病的主要构成和自身耐药状态进行选择用药,治疗性输液受到的影响大一些,但总的来讲,对输液的影响不大。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医院抗生素用量普遍下滑的趋势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06年的80.5%下降至2011年的58%;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从2006年的27.8%下降至2011年的15%;住院患者抗菌药联合使用率从2006年的51.5%下降至2011年的不足30%。“石四药的调整战略是加大软包装输液的产销比重。近年来,国内输液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我们同时把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2011年,石四药实现外贸出口额居国内输液同行首位,销售额同比增长53%。”苏学军最后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抗菌药分为非限制、限制与特殊使用三个级别,被大面积限用。近年来,输液滥用也深受社会诟病,转型成为输液企业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