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事新闻

什么是“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室”?

点击数:1288│更新时间:2015-05-07 10:18:55│【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什么是“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室”?

       原标题:“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室”是个啥 ,一起来看看!

  

    编者按:4月底,广州出现了我国第一家“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室”,几乎同时又新增了两家,这是广东省医师多点执业政策下出现的新鲜事、新名词。


   “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室”是指:具有思维独立、诊疗独特的医生或他的团队独立于单位之外建立的工作室(Studio),可以是诊疗间,也可以是咨询间。一般没有注册资金,依附在一些机构之中或独居一地。


   “医生工作室”对于我国医疗界而言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该以怎样的目光来审视这一新生事物呢?


    “放飞”医师年资即是标准

         ▲广东省卫省计省委巡视员廖新波


   “医生工作室”不同于大医院与社区医疗中心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乃社会人之行为,非单位之间利益的捆绑,对于发挥医生的积极性和体现医生的品牌价值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此亦可称之为公立医院允许医生多点执业的一种初级形式。


   我们不能一提到“医生多点执业”就认为是为医生谋利益,无公益性可言,此乃大错。公益性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医生的劳动价值去谈。如果仍然认为医生的劳动应该是公益性的,显然仍然是在认为医生一直是由政府“圈养”的。


   而事实上,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应该是政府为民众购买的,医生提供的服务也应是多样化的。不管“工作室”挂在哪里,医生的价值都不会逊色。相反,我还认为,社区医疗中心应该有更多的“医生工作室”出现,因为没有单位利益捆绑的“独立第三方”会更为百姓着想。至于可否报销、是否值得等问题,完全由患者选择。毕竟“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室”没有侵犯基本医疗服务,反倒因为有“医生工作室”相衬,基本医疗更应体现出本质,进而看病更容易。


   “独立第三方”以“挂单”形式的多点行医类型很多,只不过“庙”不一样。对于医生来说,不管“庙”大“庙”小,有可“念经”的“禅室”便可;对于“香客”而言,不管“庙”大“庙”小,有“解签”的“禅师”则灵。


    想出来的医生很多,但阻力很大,顾虑也很多,尤其是医生受到职称的限制,这是不恰当的,为什么不能以年资作为“放飞”的标准呢?“禅师”没有职称一样可以念好经,外国医生没有职称也可以是名医。

路是需要人走出来的,一个人走是小路,大家一起走就成了大道。


   “医生工作室”分类方可走得更远

       ▲ 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刘勇


   “医生工作室”可谓医改时代的必然产物,虽然雨点已经下起来了,但是真正的大雨还没有到,因此,未雨绸缪是需要且行且斟酌的事。


    首先,“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室”名称与内涵是否科学?“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室”实际上与原来医院-患者之间的关系模式并没有变,只是地点挪动了一下。所以用“第三方”的名称行看病诊所的功能有失妥当。在笔者看来,名称需要更加贴切、准确、科学,建议叫“多点执业医生工作室”以区别于单点的传统诊所。


    其次,各地各医院如何赶快适应和应对医师多点执业“无需审批,只需备案”的新常态?不外乎是配套措施的问题,如人事编制、签订合同、确立权责、执行细节、处理矛盾等等,认识上是对立还是双赢?是竞争还是互惠?总之,今后还可能遇到诸多问题,值得期待、值得破解。

   此外,只要是医疗卫生机构都应该有规范,过去的管理规范是否还能覆盖并适应今后医疗机构的新模式,值得尽快探讨。


   就“医生工作室”这种新的“医疗机构”而言,笔者认为在支持的同时也必须尽快加以规范,制定相应监管措施。建议将“医, 生工作室”分成诊所类(再分成各科)、咨询类、会诊类、康复类、预防类、教育类、传播类、综合类等不同类型,分类制定规范和监管办法,并且注册登记、公布社会,实行淘汰制或者其他缺陷管理模式,本着对卫生事业、患者、卫生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均有利的原则,对打着工作室旗号干坑蒙拐骗、或者侵害患者利益甚至无异于开“黑诊所”的坚决予以打击,促进医师多点执业的发展。(医师报)

       原标题:“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室”是个啥 ,一起来看看!

  

    编者按:4月底,广州出现了我国第一家“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室”,几乎同时又新增了两家,这是广东省医师多点执业政策下出现的新鲜事、新名词。


   “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室”是指:具有思维独立、诊疗独特的医生或他的团队独立于单位之外建立的工作室(Studio),可以是诊疗间,也可以是咨询间。一般没有注册资金,依附在一些机构之中或独居一地。


   “医生工作室”对于我国医疗界而言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该以怎样的目光来审视这一新生事物呢?


    “放飞”医师年资即是标准

         ▲广东省卫省计省委巡视员廖新波


   “医生工作室”不同于大医院与社区医疗中心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乃社会人之行为,非单位之间利益的捆绑,对于发挥医生的积极性和体现医生的品牌价值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此亦可称之为公立医院允许医生多点执业的一种初级形式。


   我们不能一提到“医生多点执业”就认为是为医生谋利益,无公益性可言,此乃大错。公益性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医生的劳动价值去谈。如果仍然认为医生的劳动应该是公益性的,显然仍然是在认为医生一直是由政府“圈养”的。


   而事实上,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应该是政府为民众购买的,医生提供的服务也应是多样化的。不管“工作室”挂在哪里,医生的价值都不会逊色。相反,我还认为,社区医疗中心应该有更多的“医生工作室”出现,因为没有单位利益捆绑的“独立第三方”会更为百姓着想。至于可否报销、是否值得等问题,完全由患者选择。毕竟“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室”没有侵犯基本医疗服务,反倒因为有“医生工作室”相衬,基本医疗更应体现出本质,进而看病更容易。


   “独立第三方”以“挂单”形式的多点行医类型很多,只不过“庙”不一样。对于医生来说,不管“庙”大“庙”小,有可“念经”的“禅室”便可;对于“香客”而言,不管“庙”大“庙”小,有“解签”的“禅师”则灵。


    想出来的医生很多,但阻力很大,顾虑也很多,尤其是医生受到职称的限制,这是不恰当的,为什么不能以年资作为“放飞”的标准呢?“禅师”没有职称一样可以念好经,外国医生没有职称也可以是名医。

路是需要人走出来的,一个人走是小路,大家一起走就成了大道。


   “医生工作室”分类方可走得更远

       ▲ 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刘勇


   “医生工作室”可谓医改时代的必然产物,虽然雨点已经下起来了,但是真正的大雨还没有到,因此,未雨绸缪是需要且行且斟酌的事。


    首先,“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室”名称与内涵是否科学?“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室”实际上与原来医院-患者之间的关系模式并没有变,只是地点挪动了一下。所以用“第三方”的名称行看病诊所的功能有失妥当。在笔者看来,名称需要更加贴切、准确、科学,建议叫“多点执业医生工作室”以区别于单点的传统诊所。


    其次,各地各医院如何赶快适应和应对医师多点执业“无需审批,只需备案”的新常态?不外乎是配套措施的问题,如人事编制、签订合同、确立权责、执行细节、处理矛盾等等,认识上是对立还是双赢?是竞争还是互惠?总之,今后还可能遇到诸多问题,值得期待、值得破解。

   此外,只要是医疗卫生机构都应该有规范,过去的管理规范是否还能覆盖并适应今后医疗机构的新模式,值得尽快探讨。


   就“医生工作室”这种新的“医疗机构”而言,笔者认为在支持的同时也必须尽快加以规范,制定相应监管措施。建议将“医, 生工作室”分成诊所类(再分成各科)、咨询类、会诊类、康复类、预防类、教育类、传播类、综合类等不同类型,分类制定规范和监管办法,并且注册登记、公布社会,实行淘汰制或者其他缺陷管理模式,本着对卫生事业、患者、卫生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均有利的原则,对打着工作室旗号干坑蒙拐骗、或者侵害患者利益甚至无异于开“黑诊所”的坚决予以打击,促进医师多点执业的发展。(医师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