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10月21日电 (王军)初冬的巴塘,夜晚透着刺骨的寒冷。去年10月的某晚八点,成都市双流县的援藏干部罗敏正在巴塘县人民医院集体宿舍里回想白天刚做完的手术,细想病例特征和手术过程,突然间,手机铃声响起,显示屏上的名字让他意识到有事发生,巴塘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刘丹平急切地喊声证实了他的猜测。
“罗医生,拉哇乡水电站有个员工遭车祸了,腹腔内大出血,恼火得很,需要急救!”电话那头刘丹平喊道。
病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罗敏立刻出门,八点零五分赶到巴塘县人民医院外科手术室,在听取当天值班医师的简单汇报后,快速检诊伤者,立即判断其“失血性休克;肝破裂;右肺挫伤;右侧气胸”,患者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八点零七分,罗敏沉着指挥抢救,伤者入院不到半小时,及时得到了手术抢救治疗。手术过程中也证实了罗敏先前的判断。凌晨零点30分,手术顺利完成,筋疲力尽的罗敏并没有离开医院,而是继续观察术后伤者的体征情况。
第二天早上七点,罗敏在查房过程中发现,伤者休克有进一步加重趋势,并出现昏迷。他立即带领抢救小组组织救治,并与巴塘兵站取得联系,32名驻地官兵为伤者无偿提供血液救援,协调医院相关各科室紧密配合,争分夺秒抢救。在全体医护人员精心救治下,病人逐步脱离危险,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手术后第三天,伤者年近六旬的父母从外地赶到巴塘县人民医院,看到逐步康复的儿子,用纯朴的话语向医院和医生表达感谢之情:“我们就这个娃娃,今年才24岁,还没有成家,我们老两口就靠他。如果没有你们,他可能就不在了”。
作为双流中医医院肝胆外科主治医师,罗敏遇到这样的事情简直不胜枚举。据悉,在罗敏的带领下,巴塘县人民医院外科创造了一系列成功的手术:70岁的老太太拉姆患胆囊结石30余年,顺利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68岁的达哇志玛因盲肠肿瘤合并小肠穿孔,手术成功切除肠道肿瘤;52岁的拉瓦因锐器至胸腹穿通伤、左侧膈疝、左侧血胸紧急手术抢救成功……
虽然罗敏有着一身过硬的本领,但他坚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技术传给当地医生,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和整体素质,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这是他援藏工作理念。
所以在日常工作中,罗敏经常带领同事共同处理病人的情况,讲解诊断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随时纠正他们工作中的错误理念及方法;在医院管理上,他善于从细节入手:规范了病历书写,把呢滴医院好的一些规范理念浸润进去,让规则内化为程序;在发展新项目上,结合当地胆道结石疾病高发特点,在受援医院积极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填补了巴塘县人民医院在独立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的空白。
一年的援藏工作,罗敏对巴塘县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360人次,参与受援单位科室查房180余次,手术演示70余台次,组织医务人员成功抢救26名危重患者。
当地老百姓把罗敏亲切地称为好“门巴”,医院的同事也对他竖起了大拇指,罗敏告诉记者:“藏区老百姓对我们每道一声‘呷真切’(藏语:感谢的意思) 、每说一句‘扎西德勒’(藏语:吉祥如意的意思),就是我们所得到的最纯净的祝福和最纯真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