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中医中药

四川十大名中医吴康衡去世 去世前仍加号治病

点击数:1101│更新时间:2017-06-06 08:51:46│【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四川在线消息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四川省十大名中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吴康衡,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6月3日在成都逝世。

权威
60年成就中医大家

    吴康衡教授是江苏人,1956年,24岁的他从江苏医学院毕业,响应国家的号召,远离故乡,来到了天府之国,来到原成都中医学院。
    在学校的安排下,他拜师中医杂病名家戴云波,3年后又师从名医刘安衢。得益于两大名师的言传身教,吴康衡很快领悟了《伤寒论》《内经》《瘟疫论》等中医经典的精髓。1961年,他被破格提拔,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主治医生之一。
    一晃眼,吴康衡在成都待了60余年,他把这一生都奉献给了医学事业,一直坚持工作在临床一线。他将西医病理生理学与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相结合,潜心于急危症、疑难症和新病种的研究,主攻免疫性与感染性疾病,尤其擅长肾病及多种疑难杂病等的诊治。他创制了6个配套方药,并对肾炎性肾病、紫癜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病,衍用活血化瘀法进行辨证施治,疗效显著。他也因此被誉为四川肾病、疑难杂症方面的中医名家。不少严重的肾病(如尿毒症)患者原本几乎绝望,经吴康衡医治后都好转了。85岁高龄的他,生前每周仍坚持坐诊,给众多病人治病。

致敬
弟子后辈纷纷发文


     拯救他人、牺牲自己、贡献卓越……昨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官方微信发表了悼念吴康衡教授的文章,他的弟子和后辈也纷纷发文悼念。“听过吴老讲课,很生动、易懂。”一名听过课的后辈向他致敬,称他为当代名医,“向这样一位有医德的老先生致敬,您把一生献给了医学事业,我们感谢您!”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孟晓露言语中流露出悲痛,她向恩师致敬。“没能见您最后一面,无法释怀,您是我的恩师和引路人,感谢您的无私传承,使我终身受益。感谢您的包容和关怀!”
     同时,他的部分弟子也发文悼念。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克通过一副挽联,深切悼念恩师吴康衡,字里行间总结了吴康衡的医学成就。
   “他永远都以病人为先,偏远地区来看病的,他每次都会加号给病人看病。”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教授陈明是吴康衡的关门弟子,在他眼里,吴老不仅医术精湛,医德更高。他回忆,有三种病人吴老是必看的:边远地区来的病人要看、儿女带着父母来治病的要看、孤寡老人残疾人优先看。“这样一来,最多的一次看了80多个,到了下午2点半开会时还没看完病人,更没来得及吃饭。”此外,在开药单时,面对经济不宽裕的病人,他也尽量找相同药性的廉价药替代昂贵的药,还特别交待患者,将药多熬一会儿,一服药就可以吃两三天……
     对于吴老的去世,陈明感到有些突然。2个多月前,吴老身体开始出现不适,出现拉肚子、昏倒等状况,暂时停了门诊。可没过多久,吴老又重新回来上班,带着病体坚持工作,他嘴上总说“身子硬朗,没有问题。”直到4月底,病情严重了,才不得不停掉门诊。
    作为弟子的陈明,一直谨记着吴老的谆谆教诲——“做事先要做人。”

吴康衡简介
  吴康衡,男,1956年7月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1962年入成都中医学院高级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结业,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第二批师带徒老中医专家、四川省名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四川省人大代表。历任省政协医体文委委员,省科协委员,省科技顾问,儿科主任委员,肾病专委会名誉主任,《中华儿科杂志》编审,《四川中医》编委、副主任,《中医急症》编委,《四川医药》编委等兼职。

个人成就
  坚持临床医疗工作,潜心于急重症、疑难症及新病种的防治,尤长于温病、肾脏疾病。注意将西医学的病理生理学与中医学的病机及临床实践相结合,在诸多方面有所创新。1987年,在省中医学会学术大会上提出:外感热病推崇“寒温结合”。据此形成小儿肺炎系列治法。70年代组建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小儿“三病”防治协作组,重点收治乙脑病人,连续8年,创用“三五注射液”取得较好疗效,其论文在1978年第七届全国儿科大会上作特别交流,获得与会权威和学者的嘉勉。1979年,在全国抗休克会议大会作“厥逆与休克”报告,引起与会代表广泛兴趣,会议纪要中医学院被列为表彰的4个单位之一。此外,将脊髓灰质炎分为乍热期、痛痹期、软瘫期、萎痹期四个阶段,将小儿泄泻分为7型27法,施以专方专药,均取得较好疗效;对细菌性多发性肝脓肿的治疗,巧妙运用中医外科疮疡的消托补法创立多发性肝脓肿治疗6法;对晚期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结合西医病理分期,运用中医阴疽、流痰、流注之治法,降低了死亡率,减少了后遗症。在一些新病种的治疗方面,如坏死性节段性肠炎、巨细胞包涵体病、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等,均形成了独特的系列诊治经验。主攻难治性肾病,创制了6个配套方药,并对肾炎性肾病、紫癜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病,衍用活血化瘀法进行辨证施治,疗效显著,求治病人来自祖国各地。

  重视祖国医学的继承和发扬,坚持古为中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积极主张中医现代化,与现代科学接轨,与世界接轨。60年代,即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力主运用现代科研思维和方法研究祖国医学。80年代,开展了高热及惊、厥、闭、脱、血诸症(抗感染、抗休克、抗三衰)研究,主持了4 2家单位参加的大协作,为我省中医急症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温病(高热及惊厥闭脱)、肾脏疾病(难治性肾病)。(本网综合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