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巾帼不让须眉
——雨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一科抗震救灾纪实
雨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一科是一个只有四个成员,而且全是女同志的科室,承担着雨城区的传染病防控及免疫规划的业务指导及部分具体工作。
自“5.12”汶川大地震以来,雅安人民便是“谈震色变”。然而2013年4月20日8时2分,雅安芦山发生了7.0级大地震,灾难再次降临雅安人民。雨城区的大多乡镇、社区房屋受到了严重损毁。灾难面前,疾控一科的姐妹们毫不退缩,巾帼不让须眉,依然怀着满腔的激情冲上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谱写了一曲曲巾帼英雄的乐章。
一、抗震救灾,不分地域
灾难发生后,迅速投身到抗震救灾工作中是每一个疾控人员义不容辞的选择。地震当天,科室成员凌莉就在地震重灾县芦山,她家的房屋受损了,自己及家人也在地震中受了伤。当时因通讯不畅,交通施行管制,不能及时跟单位联系。她说,虽然她不能马上参加单位的抗震救灾工作,但在芦山她一样要做她应该做的事。把家人安顿好后,她便立即投入到芦山抗震救灾第一线。出身护士的她,帮着护理地震中受伤的病人;看到大批的救援队、医生、自愿者不断的涌入,吃饭都是问题时,她又很快加入送盒饭的队伍;当救灾物资源源不断的运至芦山县城时,她又主动帮着分发物资;在疾控工作多年的她,不时指导着当地的群众如何开展灾后防病工作。跟单位联系上后,她觉得此时受灾最重的芦山也许更需要她,经请示单位领导后,她留在了芦山参加抗震救灾一线工作一周。一周后,当地抗震救灾人员基本饱和,她又想到单位人员匮乏,灾后防病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因此,她迅速回到单位,投入到雨城区的抗震救灾工作中。抗震救灾工作没日没夜,加班加点成为家常便饭。一不加班她便连夜赶回重灾的芦山看望安年迈的老人。短短半月,同事们都发现她瘦了,也憔悴了。
二、坚守一线,舍小家,顾大家
地震发生后,科室在中心抗震救灾临时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科室成员不畏艰险,不怕困难,顶着烈日,冒着余震不断、山体滑坡、房屋可能再度倒塌等危险,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科室成员大多身份皆是妈妈、妻子、女儿、媳妇、疾控人员,但自从地震发生后,她们的身份却只体现在了后者。面对残酷的灾难,谁不牵挂自己家人的安危,谁不想每时每刻守护者自己的孩子,看着她们平平安安,但是她们都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大爱。地震后对于家人的问候,她们总是因为工作太忙而匆匆挂断电话。抗震救灾期间,杨迎春母亲生病住进了医院,因工作太忙,她也未能抽出时间照料其母亲,未能尽到做女儿的义务与责任。作为妈妈、妻子、女儿、媳妇,她们是“不合格” 的。
三、工作繁重,压力山大
“4.20”芦山地震发生后,疾控一科立即对全区41个传染病网络直报单位网络运行情况进行了了解;对各接种单位疫苗冷链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对三个重灾乡镇及时发放了上网本及无线上网卡,以确保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同时及时通知疫苗冰箱不能正常运行的接种单位,将其疫苗运至疾控中心冷库代为保管。通过及时的调查了解,发现和解决问题,全区“4.20”芦山地震至今无1例传染病因地震而漏报、迟报;无1支疫苗因地震而报损。地震发生后科室立即对全区各乡镇、社区灾民安置点、避难场所进行了摸底调查,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了数据基础。震后2天内便指导全区所有能开展网络直报的单位以及灾民安置点、受灾村(街道)医疗站(队/点)紧急启动了症状监测工作。同时迅速对全区所有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地震灾后传染病防控工作督导;对部分学校也进行了灾后传染病防控专项检查。紧接着,按照省市相关要求,于2013年5月6—12日,对雨城区三个重灾乡全乡及其他乡镇的灾民集中安置点目标人群,组织开展了“4.20”芦山地震灾后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
四、身兼数职,无怨无悔
为顺利完成灾后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任务,在接种单位人力资源相当紧张的情况下,科室成员融组织、督导、接种任务于一身,尤其是杨迎春还承担着每日数据的收集、汇总、上报任务;科室最年轻的成员毛晓洁,每日除完成平时的传染病、死亡报告卡网报审卡工作,更肩负着灾后诸多数据的收集、汇总、上报工作。来至多方面的压力压得她们喘不过气来,但是她们依然选择了坚持。
五、灾后防病,初现成效
截止目前,雨城区未出现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雨城区“4.20“芦山地震灾区群体性预防接种甲肝、麻风腮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顺利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疾控一科的女同胞们,在灾难面前毫不退缩、吃苦耐劳、不计得失、兢兢业业、舍小家为大家,不愧为当代女性先锋。雨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一科为雨城区“4.20”芦山地震灾后防病工作添上了有力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