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精英

大美医者候选人--郎锦义:妙手回春 救治无数病患于危难绝望之中

点击数:5572│更新时间:2018-07-04 09:57:28│【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大美医者候选人--郎锦义:妙手回春 救治无数病患于危难绝望之中


他,集放射治疗医者之大成
在中国放射治疗行业望重名高
从医35年来
他始终坚持满负荷从事一线临床工作


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真正的理想不是荣耀
而是你最后得到了病员的认可
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大美医者候选人
郎锦义|男,1961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郎锦义教授,家人三代行医。在父母的影响,最终选择了学医。1983年,风华正茂的郎锦义从华西医科大学毕业,分配到了在四川省肿瘤医院。在首任院长王静波教授的影响下,他走上了放射治疗的漫漫长路。

年轻的郎锦义是个工作狂。在每天晚上都是10点11点下班。这个工作习惯,郎锦义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日积月累,郎教授不仅有了“技高一筹”的抗癌“秘方”,也有敢为人先的“胆识谋略”,许多在其他医院、其他医生看来“无药可救”的晚期、疑难患者在郎教授这里找到了希望。当自己的学识、技术能够切实为病患解决了问题,减轻了痛苦,郎锦义教授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甘肃六旬患病老人到蓉寻希望
重获新生后送来感谢信


“郎教授,谢谢您,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您是我一辈子的恩人。”2016年11月7日下午,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冒着初冬时节的寒雨来到四川省肿瘤医院,不停地感谢着四川省肿瘤医院郎锦义教授,眼里还淌着热泪。

她叫杨淑兰,来自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是一名退休教师。杨淑兰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05年她因患乳腺癌在甘肃省肿瘤医院做了右乳腺切除术,并进行了放疗和化疗,随后以靠药物维持着身体状况。然而一次突发的“颈椎病”,又让这个家庭再次陷入绝望。

2016年1月,杨淑兰感觉颈椎有些疼痛,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在兰州诊断为“颈椎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没有任何好转,她的颈椎疼痛越发严重。同年5月,杨淑兰慕名来成都某著名医院,检查后诊断为乳腺癌骨转移。

一天早上,杨淑兰突然晕倒,整个人完全失去知觉,在经过重症监护室抢救三天后,她才终于醒来。家属自觉求医无望,随即无奈地将杨淑兰带回到了甘肃。同时,杨淑兰病情日益恶化,甚至只能整天躺在床上,靠吸管吸流质维持生命。

看着妻子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绝望中,王建福开始在网上反复查阅各大医院资料,最终发现了四川省肿瘤医院,并在网上查到了郎锦义教授的介绍,夫妻俩绝望中似乎又看到了希望的亮光。

2016年8月8日,王建福带着妻子杨淑兰来到了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郎锦义教授在详细询问了杨淑兰病情后,鼓励她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随即,郎锦义教授召开了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并为患者制定了最佳的治疗方案。

杨淑兰随后被郎锦义教授安排入院住进头颈腹部肿瘤内科,在卢静主任、梅开副主任精心安排下,立即给予对症处理,同时在放疗中心李昉副主任医师、徐鹏医师的精心设计下,进行颈椎病灶局部放疗,放疗期间密切观察放疗副作用,注意用颈托固定颈椎,用激素脱水等减轻水肿症状,防止放疗导致的急性水肿加重脊髓受压。患者的全部放疗过程十分顺利,疼痛症状逐渐缓解,复查颈椎核磁共振见病灶缩小,脊髓受压减轻。

杨淑兰病情随后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来几乎不能站立,终日躺在病榻,头颈完全无法移动,现在颈椎可小范围转动,行走自由,甚至可以小步快走,生活完全自理。杨淑兰把自己目前的现状和自由活动的视频发给远在甘肃的女儿以及自己的兄弟姐妹们,远方的亲人无不欢呼雀跃,以泪洗面。

丈夫王建福激动地说:“真不敢相信杨淑兰现在的状况,感觉就像她被判了死刑,你们却让她重生,是四川省肿瘤医院创造了人间奇迹。”


治疗结束后,夫妻俩万般感谢,在出院时,还非要给李昉副主任一千元钱,委托他邀请给她看病的郎教授和所有的医生护士吃一顿饭,李昉推了又推,实在推辞不下,只好勉强收下。待夫妻俩走后,李昉又将钱通过夫妻俩缴费的银行卡号,将这一千元钱转回给了杨淑兰。

回到甘肃的杨淑兰夫妇还专门写来了感谢信。在感谢信里,他们写道:“你们的这种高贵品质和高风亮节,千里难寻、万里难找,人们把医护人员称作白衣天使,天使是上帝派遣的‘使者’,这是天底下最神圣、最尊贵的称谓,你们不负重托,不负人们厚望。你们高超的医术,周到的服务,不知挽救了多少患者的生命。”

2016年11月7日,王建福再次带着妻子前来医院复查,身体情况恢复良好。夫妻俩非要见见给了杨淑兰第二次生命的郎锦义教授,这就出现了开始的一幕。郎锦义教授说:“作为医者,为患者解除病痛,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是我们应该也是必须做好的,我们全体医护人员将会继续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还2岁小布朱一个快乐的童年

2016年11月2日,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放疗一病区病房里,一个4岁多的小孩活蹦乱跳,这是来自阿坝藏族自治州的小布朱,今天是他出院2年后前来复查的日子。

▲康复后的小布朱

看着他健康活泼可爱的样子,谁能想象得到,两年前他屁股后有一个鹅蛋大的“球状物”——骶尾部恶性畸胎瘤。两岁的布朱,身体不能直立,不能坐,不能走路。由于挨着就疼,二岁多的布朱只能爷爷奶奶每时每刻面对面抱着。


小布朱刚出生时,就发现屁股上端就有一个肿块,形状就像一根“尾巴”。经过诊断,这个“尾巴”被确定为先天性骶尾部畸胎瘤。出生七天后,小布就接受了切除手术,去掉了已存在的骶尾部包块,但没有进一步治疗和复查。2岁时,小布朱家长再次发现他右臀部有了一个包块,包块越来越大,用手压还有痛感。正是这个“鹅蛋大的球状尾巴”,让两岁的小布朱无法走路。


辗转省内多家医院,已宣布小布朱已没有太大治疗价值后,小布朱的家人经过多次问询了解,预约到了四川省肿瘤医院郎锦义教授的专家门诊。医院检查显示,这个肿瘤块已经侵犯到了周围组织,包括骶骨和椎管,大小为7.9×8.3×9.4厘米。如果任由肿瘤继续发展,小布接下来就会瘫痪,甚至威胁生命。

郎教授查看分析小布的核磁图像和病史资料后,因为肿瘤块已经侵犯到了周围组织,包括骶骨和椎管,手术不能根治。认为救治小布朱的最好的办法是行根治性的放化疗。

郎锦义教授及带领的团队克服了小儿放疗制动、体位固定,儿童肿瘤治疗放化疗缺口等实际难题,最终采用了先给小布喝一些含有镇静作用的水合氯醛,再把他放到放疗的真空垫上,医护人员陪他玩耍。过一会儿,他就睡着不动了,镇静剂仅能维持一段短时间,医护人员立即帮他调整下“睡姿”后,并抓紧时间做放疗。

郎锦义教授带领的团队在午休或者忙碌时,只要小布朱喝药后在真空垫里框睡着,即会放下手里的所有活儿到治疗机房。机房的技术团队在这个时候暂停其他一切治疗,为这个小朋友的治疗“开绿灯”。经过6周化疗和25次左右的放疗,四个月后,小布朱的“小尾巴”就已经“消”掉,顺利出院。

最近,小布朱在家人的陪伴下又来到了省肿瘤医院复查。结果显示,骶尾部的肿块已经完全消失,小布朱下肢活动和生活也恢复得非常好。小布朱的爷爷眯着双眼连连的说着“谢谢,你们是小布朱的救命恩人,是我们一家人的活佛”!

像这些感人的故事,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都在郎锦义教授的身上发生着。

郎锦义教授说,当医生后,很难照顾到家庭,你失去了很多普通人可以拥有的闲情逸致。但是治好了病人,病人回来看你的一瞬间,一切都释然了,就觉得失去的都得到了补偿,这就是我们从医三十五年人生感悟。

35年坚持一线,作为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第八届主任委员,郎锦义教授长期参与和推动中国肿瘤放疗事业发展,促进西部放射肿瘤学科及全国肿瘤放射治疗的整体水平提升,与欧美发达地区迅速缩小差距,部分治疗技术研究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在鼻咽癌、头颈肿瘤、妇科肿瘤等领域,四川省肿瘤医院也率先在西部达到了全国及国际先进放射治疗水平。

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担任《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副总编;《肿瘤预防与治疗》杂志主编。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著作8部。今年五月,郎锦义教授成为四川省卫计委直属医院唯一的省51劳动奖章获得者。


荣誉意味着责任和担当,郎锦义教授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和先进国家的发达的整体放疗技术相比,我们还是处在一个发展中的状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从来不敢骄傲,只有埋头苦干。”“埋头苦干这个苦干指的是学习,对外交流,合作人才的引进,以及新的技术的探索和投入。”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为了病人的健康,郎锦义鞠躬尽瘁,头上也有了岁月的风霜。他追求真理、勇攀高峰;他勇于创新、严谨求实。郎锦义教授用杏林丹心,悬壶济世,为提升西部乃至中国放射治疗水平不断努力。 (健康四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