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专家练祥忠(右)与社区医生探讨治疗方案。王明峰摄
推拿科主治医生吴以诚在社区坐诊。叶琦摄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组织义诊培训医生
9月27日,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号大厅里,患者们有序排着队,火爆程度有点像大医院。
6年前,这家社区医院年门诊量只有4万人次;去年,已达13万人次之多。
短短几年为何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这得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帮扶说起。
2007年年底,市三医院在这家社区医院开展慢性心衰社区管理项目。心内科专家唐炯博士参与了该项目,“当地条件很差,医生水平也不高,居民生了病,很少求助于社区医院,医生和群众之间好像隔着一道墙”。
市三医院和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一道,去居民院落、村里义诊,并开展医生教育培训。
全科医生祝小林对记者说,在专家团队的帮助下,社区医生护士的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老百姓一传十、十传百,来的人就多了。”
2010年,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成为市三医院的对口辅导医院,建立转诊绿色通道,慕名而来的患者更多了。“居民们都知道,社区医院依靠着一棵大树。”祝小林说。
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科长杜小利告诉记者,如今居民一生病,首先想到的就是社区医院,“我们现在有80张病床,比2007年的时候增加了一倍,使用率达到90%以上,以前40张病床都住不满。”
对于这种三甲医院帮扶基层医院的做法,政府有没有激励机制?
成都市医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政府正在积极讨论补给、激励政策如何实施。
市三医院院长赵聪说,医院对参与帮扶的医护人员没有额外物资补贴,但优先考虑创先争优评比、职称晋升、聘任评审等。
2005年至今,成都市三医院派出51批次214人次实施帮扶。2009年—2011年,捐赠设备、耗材、药品等财物共计330多万元。
赵聪说,“我们希望通过帮扶,让基层医院尽快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尽量让普通患者留在基层,既方便当地百姓的就医,也把大医院的资源充分用在重病、疑难病患者身上,更好地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社区门诊专家坐镇
9月2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西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五位病人挂上了三甲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主治医生吴以诚的专家号。王金华大姐感慨:“现在不排队就能在社区看上名医,方便又放心。”
“我们将三甲医院的专家请进社区,让大医院设立社区门诊。”合肥市蜀山区卫生局局长张春雷说,“医生的坐诊时间由大医院进行统筹,工作内容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细分。”
同时,社区开辟就诊绿色通道,社区患者凭社区医生开出的检查单可到医院预约进行相关检查,免收挂号费。社区医院首诊,经诊断确需住院的,凭转诊单到大医院就诊,优先安排住院。2012年,蜀山区由社区医院向大医院转诊的患者达到1756人次。
在大医院的帮扶下,社区门诊人次也逐年提升,据统计,2011年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为50多万人次,2013年的前6个月就达到了40多万人次。
对于大医院的专家来说,平时面对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如何提高他们上社区出诊的积极性呢?
中医附院医务处处长江树连说:“医院指派一线专家到基层看病的同时,以师带徒,培养医疗队伍。医院规定将医生到社区诊疗纳入个人考核,与医生的职称评定直接挂钩,提高医生积极性。”
大医院专家到社区出诊,医院不额外支付医生补助,只是作为医生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同时,原工作岗位等不受影响。张春雷说,“区财政每年拨付一笔资金,用于专家的出诊费用以及医疗设备的维护费用,2013年蜀山区的专项拨款就达500万。”
“医院的医务部门对医生的出诊有明确记录,年终会根据出诊情况对上社区进行诊疗的医生打分考核,并给予适当奖励。”江树连说。
中医附院中医眼科专家陈义说:“社区的医疗条件受限制,我们的到来不仅能够帮助社区的百姓们解决燃眉之急,也帮带出了一批医疗人才。同时,我们也能更多地接触基层病情,对于我们无论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有巨大帮助。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