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事新闻

北京10余家大医院相继关闭便民门诊慢性病患者开药难了

点击数:1272│更新时间:2014-08-11 08:06:27│【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点击浏览下一页

儿研所从9月1日起取消便民门诊。 摄影/记者 贾婷

  大医院关闭“便民门诊” 不看病只开药也得排几十米长队等号——

  “便民门诊”关了 慢性病患者开药难了

  观察动机:近日,北京10余家大医院相继关闭了“便民门诊”,过去只需携带门诊病历手册就能直接开药的服务随之结束。虽然“便民门诊”存在不易报销,难保用药安全,增加大医院诊疗压力,无法给社区医院分流患者等问题,但由于本市尚有1000种药物在社区医院难以买到,很多只能到大医院开药的慢病患者只好和普通患者一起排长队,不但自身苦不堪言,还影响了其他患者的就诊效率。

  昨天(8月9日),北京青年报记者选择了5家取消了“便民门诊”的医院进行探访,发现这给很多不看病只开药的慢病患者带来极大不便,有的患者要排几十米的长队,有的患者要等一整天叫号,还有的医院一大早门诊号就挂完了。一个患者说,最苦的就是我们这些必须到这里开药,又不看病的人。

  样本一: 友谊医院、宣武医院

  凌晨排队才挂上号 开药当天就要挂下次的

  为开出社区医院买不到的溶栓用药曲克芦丁片,昨天早上7点半,北青报记者来到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内科,请上那边排队”。然而在北青报记者排队时,门诊大厅电子屏就已经显示当天心血管内科上下午的号均已挂满。一位已经挂上号的中年女性告诉北青报记者,由于心血管内科周末医生出诊少,人又太多,一般都不好排号,自己凌晨12点开始排队挂号,才挂上号的。

  随后,北青报记者向门诊咨询台询问时,工作人员表示,医院确实在零点10分就开始发放次日门诊号,号源比较抢手,需要及早排队。当北青报记者表示自己只想开点药,不需要就诊,能否通过“便民门诊”开药时,工作人员表示,两年前医院就取消了便民药房,目前凡开药均需挂号见医生处方才可取药。

  8点刚过,友谊医院大厅预约取号和挂号窗口已人头攒动,在大厅自助取号机排队的一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在网上提前好几周挂号,这才看上病,“这还算幸运的”。而另一位经常在友谊医院开药的老患者则给北青报记者出了一招:“你可以零点前来排队,明天开上药后,立马挂下一次看病开药的号,对于高血压脑血栓等慢性病患者只有这个办法。”

  随后,北青报记者又来到距离不远的宣武医院,在这里,曲克芦丁片需要在“神经内科”挂号就诊,而宣武医院的“神经内科”挂号依旧十分火爆,周六上下午各20个名额早被一抢而空,而此时刚过8点半。

  样本二:北医三院

  早晨7点30分号全部挂完 当天开药不可能

  昨天早上7点半,北青报记者来到北医三院进行探访,医院大厅挂号处几个窗口此时都已排着长长的队伍,但大厅显示屏上的门诊挂号表上却显示,除儿科、中医科、普外科等极少数科室尚有少量余号外,大部分科室的号都已挂完。

  十几分钟后,北青报记者排着队来到挂号窗口前,得到的答复却是“内科八个科室都已挂满了”。随后,北青报记者来到咨询处,医务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北医三院7点整开始挂号,但实际上早在五六点钟就已有不少人前来排队,“7点一过,没多久号就挂没了,最好6点就来,要不很难挂上”。

  随后,北青报记者赶到心血管内科门诊室,由于只开药不诊断,希望能够通过加号开到药品。然而在心血管内科等候大厅,广播中已循环播放着“心内科今天加号已满,不能加号,请您谅解”的录音,在诊室门口,医务人员也在向仍然前来商量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一一解释: “今天加不了了,您明天再来吧。”

  北青报记者看到,等候大厅内此时已人满为患,约50个坐椅都已经坐满了候诊的患者,还有很多人在外站着等候。当北青报记者询问有无取药的简易门诊时,医务人员表示早就取消了简易门诊,即使有处方也要走普通门诊的流程,挂不上号就难以取到药。

  除了挂号、就诊需要排队外,缴费和取药窗口也排着长队。虽然北医三院通过自助刷卡取药简化了按处方取药的流程,但仍然难以避免等候。据一位正在等待的患者介绍,如果只是取个药,挂号顺利的话,最乐观的时间也要一个多小时,而且前提是还要6点赶到医院,否则很可能取药无功而返。

  样本三:朝阳医院

  开药不得不挂专家号 患者要等一整天

  昨天下午,为开出治疗鼻炎的氯雷他定(社区医院买不到),北青报记者早上7点20分到达朝阳医院,7点半完成办卡,此时,挂号的七个窗口,平均每个都有十多人在排队。排队10分钟后,北青报记者来到挂号窗口前,被告知上午普通号都已挂完,专家号要等到11点才可以就诊。下午的号也要等到1点。无奈,尽管只开药,北青报记者仍然只得花60元挂了专家号,并等待叫号。

  随后,北青报记者来到位于7层的耳鼻喉科,尽管8点开诊,但7点多时候诊室内已坐满等待就医的病人。尽管平均一位病人看病只用到10分钟左右的时间,每个诊室的病人仍然络绎不绝。北青报记者随后来到位于五层的呼吸科,候诊情况与耳鼻喉科室类似。“我就是专门过来开药的,过去有便民门诊的时候方便很多,不用等号,现在6点多就来排队了”。在这里,北青报记者遇到一位75岁的老人,据她介绍,为了专门过来开一种叫做顺尔宁的哮喘药,每次都要从家里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来到朝阳医院,6点多开始排队,由于这种药一盒只有五片,一次只能开三盒,因此这位老人每半个月就要前往医院一次。

  据了解,尽管朝阳医院夏季开始挂号的时间为早上7点,但很多病人都是不到6点就在此排队,通常不到7点半,上午的普通号就已挂满,专家号也需等待很长时间,甚至需要与医生私下商议加号才能挂上。一位在呼吸科等待的李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尽管6点10分就来到医院,挂到了普通号,但她到上午9点时还未就诊。

  样本四:积水潭医院

  患者开降压药6点就要出门排几十米长队

  昨天7点整,北青报记者来到积水潭医院,发现门诊楼内竟然空无一人,然而走出门诊楼时,北青报记者发现,在门诊楼的西侧挂号处门外,一条整齐的队伍已绵延几十米,将门诊楼旁的综合楼围起了半圈。尽管7点半才开始放号,7点时粗略估计,已经约有一百二十余位患者在此等待。

  排队时,北青报记者经询问得知,由于号源紧张,排在前几位的患者有的昨天下午停止放号后就开始“驻扎”在此,有的带了简易凉席,半夜就在挂号处门外的地上将就了一夜。伴随着排队的人越来越多,一些销售报纸、小板凳等物品的商贩也在队伍中走来走去。据介绍,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排队的人数近乎周末的三倍,有时队伍可以围绕医院一周。

  “看病的人多号源少,最苦的就是我们这群只开药不看病的人”。排在北青报记者前面的吴女士也是来开常用的降血压、降血脂用药,排队时,由于是在户外,阳光逐渐强烈,还没来得及吃早饭的吴女士在排了40分钟左右时突然感到不太舒服,向旁边的一位大妈借了小板凳,坐在了队伍边的阴凉处。据了解,吴女士早上6点一过就出了家门。

  7点半开始,排队的人群逐渐被放入挂号的小房间中,由于8个挂号窗口同步放号,大约40分钟后,记者成功挂到了心内科号。此时距离北青报记者来到医院,已经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文/北京青年报记者刘洋 见习记者 刘旭 实习记者 郑婷婷 李京泽)

  【聚焦】

  千余种药物只能去大医院开

  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处方药不到大医院是买不到的,目前北京社区医院的药品名录虽然每年扩展,但比起大医院,仍然差了1000多种,在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四种慢病的常用药方面,社区医院与大医院相差29种药。

  社区医院尚有千余种处方药买不到

  据了解,本市的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分为医院目录和社区目录。医院目录适用于医保各级定点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可报销药品2510种,称其为医保大目录;而社区目录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可报销药品1435种,称其为医保小目录。这样计算下来,在社区开药,与在大医院开药,药品的种类差了1075种。社区可报销用药占到了大目录的57.2%。

  而北青报记者在医保大目录里看到,不少药品后面都加上了后缀:限二级以上医院或三级以上医院使用。这部分药,就意味着与社区“无缘”。想要开这些药,就得直接去大医院了。如用于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继发感染的奥硝唑就被限定在二级以上医院方可报销。

  据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2013年的调查,在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四慢病常用药方面,社区医院与大医院相差29种药。

  社区用药不能无限制增加

  社区用药的小目录与医保大目录相差了千余种,那么是不是可以再增加社区用药的品种,甚至就将大小目录合二为一呢?对此,市人力社保局曾一再表示,目录肯定会根据群众的需要、医保基金的承受状况、医疗水平的提高等诸多因素进行增减。但由于社区医疗机构环境、条件和技术水平限制,一些药品需要具备一定的医疗技术水平才能用,本着对参保人员负责的原则,所以才专门建立了比大医院目录范围小的社区药品目录。

  实际上,本市对于医保用药目录进行着定期调整。第一版目录2001年出台,在2004年、2009年国家相继出台第二版和第三版目录后,本市也在2005年、2010年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去年10月,本市再一次为社区小目录开了“小灶”,将大医院诊断明确、患者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用的224种药品,纳入社区报销范围。

  然而,在如此大的“扩容”之下,仍有患有慢性病的诸多患者在抱怨社区里开不到需要的药,还得回流到大医院。市人力社保局也多次表示,考虑到用药安全问题,一些药品确实还无法在社区医院配备。“以去年的调整为例,我们整整进行了两年的调研和论证。最终才在新的社区目录中重点增加了治疗八类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的药品。但像紫杉醇注射剂——一种治疗乳腺、卵巢癌等病症的化疗药物,虽然目前使用的范围不小,考虑到此类药品副作用大,使用后需要医院随时监测,一旦出现反应还要进行辅助治疗,社区医院的抢救措施还无法到位,所以才未被收纳。

  一些药品进入名单 社区医院也难以配齐

  北青报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在社区开药难,并不能全部“归咎”于目录不够宽泛。有些药品尽管已经在小目录内,但在不少社区医院仍难觅其踪。“社区服务站容量实在有限,要把上千种报销药品都配齐,太不现实了”。不少社区医生表示,在无法统计出社区内所有慢性病患者的用药需求下,如果过度采购也会造成浪费。

  事实上,社区医院药房受场地限制,只能有选择性地采购医保药品。“打一个通俗的比喻,社区卫生服务站像便利店,大医院就像大型超市,方便快捷是便利店的优势,但达不到大超市那样的品种齐全。”该医生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