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文华,四川省三台县人,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绵阳市灾后恢复重建先进个人,市劳模,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现任芦溪卫生事业管理办公室党总支书记、芦溪卫生事业管理办公室主任。)
作为新农合定点医院,如何做到在医院健康发展的同时又让患者最大程度受益和维护基金安全,这是一个即使用又管理基金的医疗单位必须思考的问题。三台县第二人民医院就此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认为提高自律意识是根本、规范服务行为是前提,促进新农合健康持续发展是最终目的,因此,努力做好以下几点,才能确保实现“群众得实惠,党政得民心,医院得发展”的目标。
强力转变和更新观念
新农合制度运行近十年,作为镇乡卫生院在财政补助相当欠缺的情况下,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医院也经历了从新农合实施之初的“尽量想在基金”上打主意到“不敢打主意”(随着监管制度的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大),再到现在的“不愿意打主意”的不同阶段,从以往的回避检查、怕检查、被动检查变为现在主动自查和邀请管理部门的检查,这一切均缘于院班子逐步深刻地认识到新农合基金不仅是老百姓的救命钱,而且新农合制度能否健康运行,新农合基金是否安全与医院的发展和生存息息相关,相辅相存,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加强宣传 确保参合率
新农合宣传包括参合政策、报账程序、报账比例等宣传。为确保民生工程的顺利推进,当地党委、政府和医院、村社干部采用定期集中宣传(每年11-12月)和平时宣传相接合的政策,利用广播、标语、板报等在人口集中地方广泛开展宣传,同时在新农合报账窗口、村卫生室定期更换宣传内容,每月公示本镇、本村报账情况,使全镇参合农合不仅对相关政策了解,而且增加了透明度,有力推动了工作的开展。全镇连续5年新农合参保率均达到100%,基本做到了全覆盖。
加强内部监管 规范医疗行为
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一是医院内部严格执行“四合理”,严把入院指征,每月进行处方点评,每季对不合格处方全院公示,通过这些举措,住院患者药占比同期下降了8%,仅占29.8%;二是在局纪委监督下,对药品、高质耗材进行了公开、公证、公平比选招标,遴选了四家配送企业;三是制定了《三台县第二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和《三台县第二人民医院关于印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不定期的对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督导检查,对全院每月使用药品排列前三的品种进行全院通报。截目9月底,全年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2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78%。全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57ddd。四是对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通报,限期整改,全年共发出新农合专项督查通报五期。共扣减科室及相关责任人违规金额4500元。
加强引导 提高自律意识
首先是对医生自觉保护新农合资金意识的引导,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之际,三台县第二人民医院专程请到三台新农合负责人到医院为片区所有中层及党员讲课,其次针对县外转诊率居高不下,分析原因,并对症下药,全院转诊率由去年的16.8%降至现在的8%。
加强执行 制度落地生根
一是组织全体职工反复学习三台县修订后的新农合服务管理协议,并组织讨论,同进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新农合管理细则。二是切实行卫办职能,从2014年7月起对片区5个卫生院,四个民营医疗机构进行了逐个检查督导。检查组共计抽查参合住院患者病历75份,电话回访出院患者100余人次,发出合作医疗巡查记录16份。为提高住院患者实际报账比例,全院严控自费检查和自费药物使用,使医改红利惠及更多患者。
加强服务 优化报账流程
为方便患者报账,简化补偿流程,院办公室多次派人亲身体验报账感受,反复商讨报账环节,最终将住院窗口与原新农合报账处合并,实现了出入院、报账一站式服务,减少了患者反复奔走于出入院办理处与报账室的不便。同进报账处购置了复印机免费复印报账相关资料,方便了患者。
加强能力建设,确保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能力建设的关键是能满足老百姓的治病需要,班子在人才培养、技术更新、设备投入方面狠下功夫,全年共选9人省市进修,40余人到上级医院短训,新增二级科室一个,同进加强了临床支撑科室建设,先后投入了五分类血球、DR等医疗设备,改变了过去参合农户因当地医疗条件差,舍近求远的就医现象。2014年1至11月,门诊82823人,住院5911,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率分别为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