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医院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提升服务水平的核心关键。近年来,宣汉县中医院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组织部门及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大力实施“学科兴院、人才强院”战略,建立“盘活存量用好现有人才、补齐短板引进必需人才、培优扶强留住关键人才、分类管理培养梯队人才”四位一体人才工作机制,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目前,全院有研究生8人,全日制本科生122人,高级职称60人,实现了“学科带头人有名气、专科人才不断层、技术梯队能跟进”的人才培养目标。
抛出“橄榄枝”,以求贤若渴之心引才聚才。
医院将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将县中医院打造成为医疗人才的向往之地。一是刚性引才选好“千里马”。院党委坚定人才引进信心,高标准、严要求主动对接融入省内外医学院校毕业生“双选会”、“达人英才计划”、“赴高校自主引才”等招引渠道。针对医院急需的紧缺人才,只要符合条件,畅通录用绿色通道,现场考核、现场面试、现场签订协议。二是柔性引才相出“领头羊”。借力省骨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对口帮扶医院的契机,以医院薄弱学科为切入点,针对性柔性引进成都中医药大学省名中医李蓉教授、医学美容专家伍晋、省骨科医院医学博士陈果等名医坐诊、查房、带教,极大的推动了医院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扩大了医院的影响力。三是集聚人才引进“强磁场”。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将医学类硕士、博士研究生、取得双证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影像诊断全日制本科生纳入高层次人才引进范畴。引入的博士、硕士研究生,除正常享受政府政策性待遇外,医院分别补助40万元、25万元安家费;取得双证的985院校全日制临床医学本科生一次补助安家费15万元。
当好“后勤部”,以夯基垒台之举育才强才。
医院将人才服务作为第一服务,将县中医院打造成为医疗人才培育之地。一是脱产学习,培育人才。出台《在职职工学历提升的相关规定》,以学历提升培育更加优秀人才。在职员工,凡临床医学类研究生每月发放全额档案工资,享受工会福利待遇;药学、医技、护理类研究生每月发放档案工资的80%,享受工会福利待遇;管理类研究生每月发放档案工资的60%,享受工会福利待遇。二是进修提能,培强骨干。积极选拔业务骨干到北京宣武、佑安、四川华西、上海长海、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骨科医院等全国顶级的三甲医院进修深造,学习最前沿的技术、提高最广阔的视野。凡进修人员返院后,必作进修汇报,对学科发展提出可行性规划,院党委必将加大重点支持与培育力度。三是院校合作,培优团队。与省、市三级大医院建立医联体单位,依托他们的资源、技术、影响、实力,加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合作。与华西口腔医院建立口腔专科联盟,与北京佑安医院建立肝病专科联盟,与重庆市中医院肛肠科建立肛肠专科联盟,在家门就能享受全国最优医疗资源。与大专院校合作共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挂牌建立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实习基地,四川文理学院、达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建立非直属附属医院,与宣汉职中建立医教合作联盟,在教学方面实现优势互补。
搭建“英雄台”,以海纳百川之怀识才用才。
医院将人才竞争作为第一竞争,将县中医院打造成为中医人才配置之地。一是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出台《中层干部任用与管理办法》,采取考察任命或公开竞聘等方式选贤用能中层干部;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每月进行质控考核,年终进行述职考核,年度满意度测评达不到80%以上,不予续任,有效地解决管理层级长期固化带来的老油条、老大作派等问题。二是搭建有才有位的成长平台。摒弃论资排辈的传统思维,把学历高、技术成熟、病员多、口碑好的年轻人才推出来当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让他们有机会参政议政,政治上得到锤炼。建立唐祖宣国医大师工作室、向丹沙达州市名中医工作室等。在学科建设、人才带教、疑难病例讨论、科研课题研究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由副院长廖显军带领团队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合作的“曲苓化浊颗粒的研究与开发”项目已结题。三是厚植成长成才的发展沃土。坚持知人特长、按才上岗、用其所长、容其所短,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各类人才集中精力专注专业,立足学术本位,避免人才资源浪费。运用薪酬、福利、职位及人文关怀满足人才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以良好的医院文化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让老、中、青三代人才之间形成传帮带、良性互动、你追我赶、团结协作和相互依托的关系,努力营造环境优美、和谐友善、管理规范、积极协作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宣汉县中医院将持续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工作,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着力营造尊重人才、关爱人才的良好氛围,为医院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为“百强晋位、冲刺千亿”贡献中医力量。(宣汉县中医院党委书记 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