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家庭医生”在掌上(聚焦·分级诊疗新解(下))
“健康新津”让健康档案活起来
●居民可以主动更新和维护,和医生一起携手管理自己的健康。家庭医生定期上门随访,随时在线回答问题
不久前,四川新津县方兴镇居民黄秀华在“健康新津”微信公众服务号绑定就诊卡,很快收到了“健康新津”推送的个人健康档案。打开一看,健康档案里居然详细记录了她的各项健康指标,以及历次在县内医院就诊的信息和每次社区医生的随访信息,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计划免疫情况、药物过敏史等信息一应俱全。自己可以动手更新,并预约随访服务,有问题随时在线咨询。
黄秀华这两天有点头晕,社区医生上门随访的时候告诉她,就是血压控制不好,并帮忙调整了治疗方案。“本打算到成都去看看,没想到这里的社区医生就搞定了,省得我跑那么远。”她说。
“健康新津”是新津卫生计生局在去年底建立的政务公众服务平台,已有6万余名“粉丝”,开设健康专题、发布医疗政策、推送健康知识和诊疗信息,还可以互动。新津县管理的27333名高血压患者、12279名糖尿病患者中,绝大部分通过在线咨询,以及家庭医生团队随访服务,解决了慢病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不需要专门去大医院看病。目前,该县高血压规范管理率为96.81%,糖尿病规范管理率为93.75%。全县的血压、血糖知晓率达45%。
借助大系统数据管理模式,后台将点击和关注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不同类别健康信息的人群,自动分类进行服务和管理,实现了各类重点人群的精细化、定制化、互动式信息传播。同时,在全县推行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率,并及时将重点人群的基础信息返回基层,由基层卫生机构,以网格化管理形式,开展定期随访服务。
黄秀华感叹,现在健康档案随身“携带”,成为自己管理疾病、调整生活方式的一大助手。她没想到一个县城能做到这点,服务太好了。新津县卫生计生局工作人员介绍,以前的健康档案相对居民来说是“死”的,建在一个单独的系统里,只有医生能看见,居民看不见。“健康新津”把健康档案活用起来,居民不仅能看到内容,还可以主动更新和维护,和医生一起携手管理自己的健康。慢病患者不用像以前一样跑大医院了。
远程医疗“嫁接”县医院水平
●居民花的是卫生院的看病费用,享受到了县医院的诊断服务。3年来,全县基层首诊率从38%提高到51.8%
今年3月,新津县兴义镇万和村村民田易兰不慎摔倒,到镇卫生院治疗,医生检查她的伤口后让她做进一步拍片检查。田易兰问:“拍片?那我不是要跑到人民医院?”医生笑道:“不用,我们这里就可拍片,拍完后把资料发到县医院集中诊断中心进行诊断,等几分钟检查结果就发过来了,不用再跑县城。”田易兰一听高兴了:“我脚不好走,这样看病好安逸哦。”
“对群众而言,再不用大病小病都往县城里跑,在乡镇医院也能享受到县城的医疗资源。”新津县人民医院负责人表示,该院安排了9名专业的中高级职称放射科医生和3名专业的中级职称心电图医生,专门负责审阅来自全县13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X光片和心电图数据,为乡镇和社区医生提供诊断建议。
新津县还建立了检验外包信息交换平台,将全县13家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检验业务外包给专业机构,使基层医院的临床检验项目由原来的6大类54个单项增加至15大类近200个单项。
远程医疗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嫁接”了县医院水平,居民花的是卫生院的看病费用,享受到了县医院的诊断服务。“通过远程医疗等互联网方式,补上了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备落后、卫生技术人才短缺、检验检查项目不多的短板,这实质上是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了基层的服务能力,能切实把患者留在基层。”新津县卫生计生局局长蓝海鹰说。3年来该县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均业务增长26.42%,全县基层首诊率从38%提高到51.8%。
基层缺人才,提高人才服务水平是根本。因此,在借外力实施远程医疗的同时,新津在社区建立“名医工作室”,选派县医院优秀医务人员每周固定到社区坐诊。开展工作半年来,已累计诊治792名患者、为1000余名群众提供了健康咨询,并从县级医院接收病人411名,不但减轻县级医院就诊负担,也减少患者医疗支出,节约医保基金。社区与市肛肠科医院建立帮扶关系,共建基层重点专科。
同时,以县医院为龙头,探索建立社区和卫生院的紧密性医疗联合体,做实县域内的“双向转诊”。由县医院下派管理人员、临床医务人员,参与到社区和乡镇卫生院的行政管理、基本医疗、家庭医生等工作中。目前,基层已累计接收上级医院下转480位康复期病人。
在县域外,则以省人民医院为龙头,建立新津“1+1+N”医疗联合体,提升县医院整体实力。通过选派院长、副院长、科室主任、护士长等管理人员,使县医院管理机制逐步向大医院靠拢,实行门诊、住院常驻医生制度,让新津基层群众随时可以到县医院享受大医院医生的医疗服务。目前,已通过绿色通道向上级医院转诊171余名急危重症患者。
新津推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行总额控制、按病种付费、按项目付费等多种支付方式。初步制定100种县级医院分级诊疗目录、50种基层医院分级诊疗目录,并加大医保对基层医院的倾斜力度,2015年医保对基层总控额度达到18.63%,较2014年增加了638万元。
县域内医疗机构管理逐步智能化
●24小时在线解答,医生名气响了,患者回流县医院,倒逼医疗机构节约成本,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
家住新津县五津镇抚江社区的李阿姨,最近血糖不太稳定。李阿姨的女儿有点担心,便通过微信政务服务平台“健康新津”咨询在线医生。“医生”建议她和家庭医生联系,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蓝海鹰介绍,“在线医生”团队由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70余名骨干医生组成,24小时在线实时免费回复网友咨询,至今共收到咨询8963条。同时,把原本每天只接50多个电话的120热线工作人员资源与“在线医生”平台结合起来,激活了120人力资源。
如果在线医生建议就诊,用户可以通过平台预约挂号,不用排队,直接找到新津县医院医生看病。就诊结束后,手机就能自动接收到包括检查结果、用药、费用及医生情况等内容的相关信息,所有病症及治疗情况一目了然。
记者查看了一下,发现从平台上还能直接预约到华西医院的号源。对新津县居民来说,使用“健康新津”平台后,基本不存在挂号排队时间长、看病等待时间长、取药排队时间长、医生诊断时间短的“三长一短”问题,就医体验很“巴适”。从2014年11月3日至今,平台已实现2万余人次县内就诊预约服务和500余人次县外就诊预约服务。
令人没想到的是,平台还间接增加了县医院医生的名气,通过在线咨询,居民开始了解医生的诊疗水平、专长等,提高了信任度,更多的居民愿意留在县城就医。县中医院儿科医生杨谊定期在“健康新津”在线医生板块回答问题,以及做后续的跟踪处理,提升了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被越来越多患者通过平台了解认可,渐渐成为县内中医儿科的首席医生。今年7月,杨谊的门诊人次共计1983人,占中医医院儿科门诊量的74%,门诊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28%。
新津对县域内医疗机构的管理逐步智能化,倒逼医疗机构开始节约成本,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互联网不仅撬动了服务模式的变革,还推动了卫生行政管理模式的变革。新津县建立大数据监管中心,对县内所有医疗机构和医生处方、药品使用、均次费用等情况进行24小时动态监管,全县县级医疗机构平均药费从之前的80余元下降到75元,有效减少了开大处方、滥开处方的情况。
(作者:李红梅 人民网-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