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县域卫生

成都市二医院:优质资源沉下去 精诚服务立起来

点击数:1021│更新时间:2015-10-15 07:56:22│【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院长:如果你是患者或者家属,在遇到疑难重症的时候你如何选择医院?

      一干部:首先要医疗技术好,其次要服务好。

    院长:在需要紧急救治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对医院情况相对陌生的普通百姓,你是不是还要坐下来查找一下资料、对各家医院技术和服务能力对比对比?

     一干部:……
    这是四年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在一次全院中层干部会议上,抛出的一个普通群众关心的问题,点名道姓要参会的干部回答。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暗藏着该院优质资源下沉、服务提档升级的弦外之音。其时的成都,各个三甲医院门庭若市,根本不愁病人,虽各家医院都在强调服务,但都在院内。而成都市二医院,在2011年便以皮肤科这个优质品牌医疗资源为主,开始将服务延伸到基层去,在方便基层群众、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水平的同时,接受了在当地难以医治的疑难重症患者,提升了自己的学术技术水平。

    四年后的现在,国家全力推进分级诊疗,普通病人留在基层,疑难重症才向上级医院转诊。同时,积极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也要求城市公立医院自身强化公益性,下沉优质资源,提升解决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能力。在各家城市三甲医院寻找方式方法落实政策的时候,成都市二医院已经通过前期的铺垫,提前进入了具有自我创新特色的改革路径。他们并没有预料政策走向的先见之明,有的只是改善服务、创新服务的理念,正是这种理念,让他们在基层群众心中播下一颗颗大医的种子,并传播了“仁爱济民、勤慎服务”百年优秀传统。

    把服务做到院外

     在分级诊疗政策背景下,三级医院正在努力转型升级,以提高疑难重症病人的救治能力。对成都市二医院来说,内涵建设固然是重要内容,但与之匹配的,还有“强基层”这个抓手。

    “强基层,就是一种公益服务。这样好的服务,就应该让更多基层群众知道。”成都市二医院院长说。在强调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时候,城市大型三甲医院对基层医院的帮扶就是一种责任和反哺,同时也是一种口碑最好的公益行动。

    作为西医入川之地,同时也是成都乃至四川历史最为悠久的医院,成都市二医院早在2011年便开始通过首创“连锁”的方式,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去。

    该院的皮肤科即是其中典型代表。从2011年3月开始,他们先后将皮肤科“连锁”建到大邑县、郫县、双流县、雅安市以及内江市等地的基层医院,专家长期派驻在那里坐诊、查房、带教,帮助基层医院打造特色专科,让皮肤病患者基本上能够在当地得到有效治疗,而只有疑难重症患者才推荐到该院,大大节约了病人的就医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费用成本。

    这是一个惠民的服务策略,医疗资源的均衡利用在得到推动的同时,医院的美誉度也在随之扩散。

    在几年前,尽管没有提“分级诊疗”这个概念,但成都市二医院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最早他们仅与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立对口支援,但在实际帮扶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基层群众的需求和医院的需求,于是迅速扩大帮扶面。数据统计显示,截至现在,他们帮扶的医院,从5家已经发展到79家,其中包括最基层的社区、乡镇医院,区县级医院,以及企业医院等,建立起了一个以城市三甲医院为龙头,纵贯市、区(县)和乡镇、社区的三级医疗网络,较好实现了区域内的医疗均衡性、可及性。

    “以前我们的帮扶主要集中在成都城东一个方向,呈扇形状,现在以医院为点,辐射到各个方向,成了个圆。”该院社区办主任王琼说。

   强基层的无私策略

    在有帮扶合作关系的79家基层医院中,有14家派驻了成都市二医院的专家团队,团队成员根据基层患者的需求,定期前往坐诊、查房或带教,并向基层群众开展健康教育,而其他的医院,则根据他们的需要随时前往指导。

   将“强基层”纳入无偿的服务范畴,成都市二医院是无私的。2013年底,当该院全面托管青白江区人民医院时,他们作出的承诺掷地有声:让90%的患者不出当地就医。如今两年过去了,在派驻的管理团队和专家团队帮助下,不仅青白江医院自己取得了快速发展,而且“帮扶纵贯到底”的策略还带动了当地各乡镇、社区医疗机构的发展。

    这种帮扶模式被成都市二医院进一步复制。今年7月初,该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博士魏东被派到成都市成华区三医院担任副院长,麻醉科主治医师杨海派到成华区七医院担任副院长,他们的工资则由原单位发放。

    截至现在尽管只有短短3个月时间,但基层医院在他们的帮助下已经出现明显的效果。成华区三医院院长刘建目睹了这种“化学反应”,他说:“毕竟是从三甲医院来的专家,魏东带来了三甲医院的服务理念,从流程设计到便民举措,再到规范化诊疗以及院感管理等等,都提出了改进意见,我们正在逐步改进,病人的就医感受已经完全不同了。”据统计,以前,成华区三医院每日门诊量100人次左右。自从魏东去了后,短短两个多月该院每日门诊量增至130人次到150人次左右。

    杨海在成华区七医院上任后,为了提高该院的医疗质量和业务水平,立即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模式,将成都市二医院的呼吸科专家、神经内科专家等请到该院查房,同时选派住院医生外出脱产培训。成华区七医院院长说,该辖区地广人稀,距离中心城区较远,“杨海的到来不仅给管理和服务注入了活力,而且为基层群众打通了一条从基层到上级医院的转诊通道,让他们更放心了。”

    成都市二医院院长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阐明了实施分级诊疗最大的难点在于基层医院尚缺乏让老百姓完全信得过的人才和技术,“看病乱、看病难”长期未得到遏制,而优质资源下沉、人才流转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尤其重要的是,我们下沉资源、帮扶基层的出发点和目的性,不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带走当地的病员,而是真心诚意强基层,让群众更好地在家门口就医。事实证明,该院对基层医院的无私帮助,不仅能解决群众对基层医院的信任问题,而且为群众在小医院和大医院之间架起了一条双向转诊的“便捷通道”,更是在人民群众和当地政府中真诚树立了城市公立医院的公益形象。

   把门诊延伸到社区去

    有就医经验的人都知道,大型三甲医院虽然技术好、条件好,但太过拥挤,而基层医院虽然看病方便,但硬件和技术水平相对差,因而出现了普通疾病后,很多人宁愿挤都要到大医院。这是推行分级诊疗的一个矛盾点。

   疏通这一矛盾,成都市二医院靠的是服务输出。

    该院心内科专家李秋每周四下午定期会去成华区新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指导,因为社区推广得当,该辖区患者会准时前来问诊、咨询,时间一长,她与社区的心血管病患者们便熟了。今年8月,一天晚上,一名52岁的女性患者因胸痛来到新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电图检查提示,她有心梗风险,需要及时转诊。社区立即驱车将患者转到了成都市二医院,经过绿色通道,她得到了及时的救治,仅5天后即出院由社区跟踪其康复状况。这名姓邹的患者说:“我先去社区,是因为经常在那里见到李秋主任,转到二医院,也是因为那里有李秋主任,让我非常放心。”

   从这一故事,可见大医院介入基层医院帮扶后所产生的群众影响。

    因而今年8月,成都市二医院又在思考:在对基层患者的服务上,能否让他们更方便、更放心呢?于是他们想到了“社区延伸门诊”这个点子,将门诊延伸到社区,让群众走最短的路、花最少的钱,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同时也通过带教方式提高社区诊疗水平。经过前期患者需求调查后,9月12日,“血管与乳腺疾病周末门诊”在成华区七医院开诊,这是该院启动的首个社区延伸门诊,当天就接待了20多个患者。成都市二医院派驻成华区七医院任职的杨海说,医院彩超室每天都会检查出部分乳腺包块、甲状腺结节等外科问题,但无法处理,只能告知患者到上级医院就诊,但具体去哪里,他们比较茫然,所以与二医院对接,成立第一个“社区延伸门诊”。这个延伸门诊由成都市二医院乳腺血管外科黄有成主任带队,四名高年资医师将轮流出诊,只有在当地治疗有难度的患者,才会通过绿色通道转诊到成都市二医院。这个门诊的开通,受到群众的极大欢迎。

    “社区延伸门诊是个基层医院欢迎、基层群众欢迎的服务策略,我们将选择合适的社区陆续开设。”成都市二医院副院长刘早阳说。

   与服务延伸配套的院内攻略

    强了基层,并不能弱了自身。在分级诊疗中,大型三级医院主要承担的是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治,如何让基层医院转诊而来的疑难重症患者和急诊来院的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成都市二医院制定了自己的服务攻略。

    以心肌梗塞为例,早在2011年,该院便建立了一条心梗绿色通道,让心梗病人进入医院后全线畅通得到抢救,“但这相对单一,所以我们计划今年在打造国家认证的、与分级诊疗政策相匹配的‘胸痛中心’。”成都市二医院院长说,有很多种情况会引起胸痛,比如冠心病、心梗以及消化道疾病、骨科疾病等都有可能,胸痛中心成立后,通过院内专家团队的协作,让不同情况的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分诊和治疗,而多科室团队协作则让各个专科得到技术的提高和促进。

    多学科联合诊疗,在成都市二医院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整合医疗”模式之一,该模式在今年初开始运作后,科室之间、专家之间已配合到位。不论是基层转诊来的患者,还是自行到该院的患者,凡是需要多学科联合诊疗的,医院就将相关专业的专家聚集起来,组织实施“精准医疗、精细医疗、安全医疗”。并还要进一步针对性实施“舒适医疗、全程医疗”。这些都是分级诊疗实施后该院推行的医疗服务新模式。

    另外,医院还采用了一系列新的思路和举措推行培养高端人才、发展重点专科和高精新特色技术,如个性化制定重点后备人才的职业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开展科室学术技术评估和业务发展研讨,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与激励,全力支持皮肤科申报国家重点专科等等。


    但与分级诊疗相对应的服务模式创新远不止于此。为了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科室,为医院提档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医院还在全院各临床科室派驻了“专科运营助理”,他们的任务就是站在患者的角度,对科室进行成本控制,为病人节约费用,分析科室业务构成和走向,评价运营改革情况和社会效益。同时,他们还从专科角度出发,联系基层合作,帮助基层提高专科诊疗水平,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与此同时,成都市二医院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医院发展研究室”,成员以中青年骨干为主。他们的任务,就是通过院内、院外的民间调查,用“第三只眼”来发现群众的服务所需,并研讨提出服务改革思路,协助医院制定措施,促进服务更精进。截至目前,这个研究室成员已经提供了数十条服务改进措施,有10条建议还被医院评了奖。(成都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