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原本在中心卫生院工作的院长张智被县卫生局安排到西航港社区服务中心当主任。乡镇卫生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管理上差别很大。用他的话来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多是从事公卫工作,我去能做些什么呢?”……
在刚刚过去的三年,双流区西航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管齐下助推服务惠民生,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惠民的特色服务,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心发展的路子。今日这所国家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智主任略带紧张和腼腆接受完了笔者的采访。
便民"健康一卡通 " 影像远程会诊 提升服务能力
2014年底,双流县在成都市率先实行居民“健康一卡通”。西航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区试点单位之一。别小看这张卡,它可是功能强大,它是县域内公立医院唯一一张就诊信息卡,避免了“一院一卡”的麻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实现了县镇诊疗信息的共享,医院可随时调取患者的就诊记录、检查结果,从而为诊断提供信息保障,为患者的健康全程化、动态化管理提供依据。记者在忙碌的就诊大厅随机找到了一位带孩子来看病的家长张先生,他告诉我:“平时他都在成都上班很少回家,前段时间孩子生病在县医院住院一周多,又是输液又是打针的孩子病情稍有缓解,由于自己工作特殊不能每天都去医院守候,感觉住县医院既远又麻烦,孩子大人都不习惯,于是便把孩子带这里来看。我们就住这镇上不到两公里,原本以为以前的病例哪些全需要带来,没想到就这一张小卡便解决问题了,我都差点扔掉了。据医生讲这张小卡还与成都八所三级医院平台信息共享的,功能真的很强大呢!”
“一卡通”具备自助办理居民健康卡、自助缴费、自助挂号、自助打印检查报告等功能,能够有效分流人群,缓解群众就医挂号、缴费排长队的现象,大大缩短了患者就诊时间,为分级诊疗有序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年中心力争将拥有健康卡的居民使用率达60%。更好的有效的为当地居民服务。
建立影像远程会诊 减少误诊:中心与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建立了DR影像和心电图远程会诊系统,并对当地居民免会诊费用。既不增加患者负担又有效解决了基层医院对影像结果的诊断误诊率,群众满意度极大提升。目前中心影像和心电图误诊率均控制在1%以内。
充分利用“县管院用”政策 提升服务水平
对于基层医院来说“人才”永远是瓶颈,特别是要招到高素质高职称的人才难度就更大了。
2015年,双流县委、县政府、县卫计局实施“县管院用”政策。“县管院用”及从县级医疗机构遴选出基层急需的实用成熟型人才下沉到镇级医疗机构,脱产服务一年。“县管院用”人员到岗后首先与镇级医疗机构、县级医疗机构签订个性化的三方协议,明确全年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接受镇级医疗机构的安排和管理,不兼顾原县级医疗机构安排的工作。派出单位结合日常考核情况不定期对派出人员进行督导和考核。在此基础上,县卫计局对“县管院用”人员进行季度考核,并组织专家组进行半年考核和年终考核。考核结果全部与“县管院用”人员绩效分配挂钩。为了用好人留住人派出人员的待遇在原县级单位收入基础上还浮动20%--40%,有效刺激和提升了到基层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留住人 用好人 西航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挂牌为双流县妇幼保健院西航港分院,由于中心儿科门诊病员多,约占门诊总人次的40%,中心原有的儿科医、护人员底子薄,“县管院用”人员的及时派驻给中心建设县级重点专科---儿科注入了强大的技术力量支撑。 中心引进了儿科主治医师汤文娟、儿科主管护师李小莉,内科主治医师曾凡兰3名急切需求的“县管院用”人员,通过深入了解发现,3名同志思想作风好、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因此中心将她们聘任为所在科室负责人。“县管院用”人员协助中心组建了儿科住院部,并全权负责科室管理和医疗质量控制,指导科室人员练好基本功,实现了中心儿科专科从无到有,再到基本规范的转变。 “县管院用”人员还将上级医院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汤文娟老师协助指导门诊部开展了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轮状病毒检测;曾凡兰老师协助指导内科住院部开展了碳13吹气实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心肌酶谱检测;李小莉老师协助指导儿科住院部开展了输液泵技术和机械振动排痰。她们通过组织查房、专题讲座、疑难病例讨论、医疗文书书写等各种临床带教形式,为中心内科、儿科培养出了一些技术骨干,为科室下一步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暂时缓解了科室人才技术短缺的问题。同时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给中心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 提升服务水平
特聘专家来“支招”
一个人才能够带动一个学科发展!为此中心特聘杨永忠为中心的专家顾问。杨永忠是中医主任医师、双流县名老中医,擅长中医内科,尤其对各脏腑病、神经、血管及风湿免疫病,妇儿科病症有独道见解。他每月定期将对中心的内科、儿科及中医康复科病区住院病人开展中医带教查房,以此帮带医务人员,提升团队业务水平,提高中心中医药服务能力。
“杨老还会对疑难病例进行会诊,指导我中心中医医疗文书书写及论文的撰写,并适时开展学术讲座、中医义诊。希望通过名老专家的助力指导,提高我中心中医药服务能力。现在他是我中心备受欢迎的一位‘老朋友'"。该中心办公室医疗负责人表示。同时中心还聘请了原双流县第二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张衍铭儿科副主任医师坐诊,张老是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毕业,有着40余年临床工作经验,他严谨的诊疗态度,娴熟的医疗技术为中心儿科诊疗水平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
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基层医院大力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西航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人力、物力大量投入,着力推动中医药服务能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医发展路。 张智主任介绍说,2014年西航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在全省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临床技能培训室和中医适宜技术操作培训室,坚持中西医并重。目前中心新增设的培训室除中频治疗仪、电针治疗仪、各种罐、刮痧板各类夹板等基本设备外,还配备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系统、穴位仿真模拟人、仿真背部针刺练习平台、耳穴模型及人体骨架等。中心加大了对医务人员的中医药培训,强化基础性训练,全面提升了团队业务水平,增强了中医服务能力。通过业务的不断拓展,目前,该中心中医科已开展有平衡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放血疗法治疗肢体麻木、痛风;推拿正骨疗法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突出等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疼痛;冬病夏治“三伏贴”发泡疗法;小儿推拿治疗小儿高热惊厥,腹泻厌食;中医服务渗透到多科室,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中医药适宜技术在中心儿保推广率达到50%以上,孕妇产推广率达到60%以上;笔者在中心三楼中医治未中心看到,很多老人正开心的在这里浴足,原来这是中心对高血压、糖尿病人推广中药浴足项目,许多老人每天都抽空到中心体验这特色项目,深受基层群众欢迎。两项适宜技术的开展得到了省市区相关行业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评价。在双流县第一届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大比武的奖台上,双流县西航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代表队一举揽下个人、团体一等奖奖牌。2015年中心创建为“成都市全科医生基层实践技能培训基地”。
坚持公卫与基本医疗同步发展
坚持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同步发展,中医西医并重。 西航港社区服务中心每天前来中心预防接种量多达400-500人,儿保量约200人次。2014年前由于没有单独儿科门诊,往往在遇到需要入院观察治疗的患者就只能劝其到上一级医院做进一步观察治疗,既耽搁患者家属时间又贻误病情。居民认为偌大一个社区医院连基本的治疗都无法满足,自然对中心的信任度满意度就很差。2014年中心建立双流县级重点专科---儿科,实现了防与治的有机结合。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均可在门诊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按需进行留院观察治疗。全体职工经过三年共同努力,中心在公卫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有较大提升,2015年实现门急诊140776人次、住院3381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8.67%、66.55%。2014年西航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代表成都市参与四川省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考核,获全省第一名;同年参加成都市医疗质量检查获全市同级医疗单位第一名。
在结束采访的时候张主任微笑着告诉记者“三年来,中心抓住国家对基层医院资金政策的倾斜,用好区委区政府区卫计局的政策支持,结合中心自身情况,西航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论在服务能力还是服务质量上都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将再接再厉,力争为社区居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案”。(陈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