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院长
医者蔡培强:继续为宜宾医疗事业添砖加瓦
第一次见到蔡培强,是在一次爱心救助活动中。他戴一副黑框眼镜,仔细地为一位小女孩检查腿部病情,那股认真劲儿,真让人过目难忘。当时,蔡培强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工作。后来,在宜宾市一医院全面托管屏山县人民医院后,蔡培强被派往屏山县医院担任院长。
他为屏山县医院带去的,不仅有先进的技术,还有身上那股认真劲儿。在基层,他践行着一名党员的职责,兑现着作为一名医者的诺言。今年7月,蔡培强被评选为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这个职业很神圣
从事医生这个职业,蔡培强受到哥哥的影响很大。“大我6岁的哥哥就是当医生的,所以很早的时候就对医生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在幼年蔡培强的感官里,医生这个职业能够救死扶伤,“很神圣”。
可是,真正成为一名医生后,蔡培强才体会到光环背后的付出。对待病人,要耐心、细致;对待家属,要能换位思考;对待自己的工作,要一丝不苟,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在危急时刻,蔡培强身上的白大褂总会提醒他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 2008年,“5.12”地震袭来,蔡培强成为了前线救援力量中的一员。他与队友一同深入灾区,连日连夜地救治伤员、转运重伤者。在一个大雨的夜晚,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从废墟里被救出,生命迹象已非常微弱。“家属和村民为我们撑起了雨伞,大家都很关心这个孩子。”蔡培强难忘那个风雨之夜,他为这个孩子做了一个多小时的心肺复苏,但孩子还是不幸去世了。“虽然结果令人遗憾,但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我们都会尽全力抢救。”蔡培强说。为弱者送去关怀
2014年3月,市一医院向一位先天膝盖畸形的小女孩邱方梅伸出了援手。当时,邱方梅年仅14岁,因为膝盖先天畸形不能独立行走,靠奶奶每天背着去上学。山路崎岖,祖孙俩的上学路异常艰难。
市一医院决定免费帮助邱方梅治疗腿病,而蔡培强则成了邱方梅的主治医生。蔡培强从事临床工作已有10余年,有着丰富的经验,曾4次荣获省、市科研成果奖及全军科技进步奖,是骨科方面的专家。为了最大程度地帮助邱方梅,蔡培强专程赶到邱方梅家,为她做了初步检查,并在之后亲自操刀为她做了手术。手术难度很大,由于蔡培强和同事们前期准备 工作做得扎实,手术很成功。 手术后,蔡培强一直与邱方梅一家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她的恢复情况。“现在,她基本能够独立行走了。”当提起邱方梅的近况时,蔡培强的眼睛一下亮了起来,看得出,他是真的替邱方梅一家感到高兴。为基层医疗发展出力
2014年8月,蔡培强受命任屏山县人民医院院长。在他的带领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得到很快提升:开展了10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县内医疗技术空白。2014年,全院业务收入5800万元,2015年全院业务收入6800万元,同比增长45%;大型手术台次同比增长26.16%;门诊人次同比增长24%;出院人次突破万人次,同比增长30%…… 在蔡培强等人的努力下,屏山县白内障手术患者争取到了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残疾基金会援助的最高扶贫基金2000元/人的捐助。一年半时间里,医院免费为全县1000多例白内障患者施行手术,让患者重见光明。 蔡培强还通过加强绩效考核,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全院形成了“团结、正气、干事、奉献”的工作氛围。经过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大大提高了医院的社会信誉和知名度。医院干部职工的热情高、干劲足、士气旺,呈现出稳步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对于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蔡培强显得很谦虚,他希望能进一步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继续添砖加瓦。 (记者 李清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