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精英

援非两年用行动践行大医精神--记德阳市二医院朱红亚医生

点击数:1159│更新时间:2016-12-07 08:28:57│【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援非两年用行动践行大医精神--记德阳市二医院朱红亚医生

    10月21日晚上,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朱红亚刚刚从阿坝县回到德阳,圆满完成此次第三批“德阳市范天勇援藏医疗服务队”巡回医疗活动。如往常般,家人用一顿热辣辣的串串为他接风洗尘。

    其实这已不是朱医生第一次外出参与医疗援助了,早在2010年9月,他就曾作为中国援助非洲佛得角医疗队的一员,与七名队友一起在佛得角执行两年的援外医疗任务。期间,朱医生克服了语言障碍、医疗条件差、生活艰苦、治安混乱等困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大医精神。

医疗条件有限   普外医生变身全能医生

    佛得角是非洲距离中国最远的国家,位于非洲西海岸,是个由16个小火山岛组成的岛国,四面环海。但佛得角国家有艾滋病、登革热、霍乱等传染病,枪支管理松懈,在住所附近及医院内随时都能听到枪声,至今朱医生回忆起来仍心有余悸。

    由于佛得角国家条件有限,只能在首都医院做手术,这就意味着朱医生所工作的首都医院要承担佛得角全国病人的手术量。算下来,朱医生两年里做了近千台手术。

    而当地医院自身的条件也让朱医生揪心不已,“说是国家首都医院,但很多医疗设备缺乏,医疗条件还赶不上我们县医院。医院只能常规照片,照片后也没有具体的诊断报告,医生只能自己读片,而在国内最为普通的B超检查,在佛得角的首都医院里,病人都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

    但在这样条件的医院,作为普外科的朱医生,每天还要面对大量的刀伤和枪伤病人,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刚刚到佛得角一周后,朱医生就开始正式进入医院投入“战斗”。

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语言、简陋的医疗条件,佛得角首都医院的情况让朱医生为自己捏了把汗。为了确保诊断准确,朱医生需要花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沟通,通过手语、画图、查体、观察患者的临床变化等方式,并根据自己的从医经验,为非洲患者准确诊治。”

    “由于条件有限,医生人手不够,在佛得角首都医院做手术常常只有一个器械护士当助手,遇到再危急的情况也只能一个人操作处理......”每天几台的手术量在佛得角成了朱医生的常态,无论是急诊病人、还是普通门诊病人,以及全院住院病人,只要有外科情况的都需要普外科医生会诊。朱医生打趣地告诉记者,“在佛得角两年里的手术量相当于我在国内五年手术量的总和,累是常态。”而且由于缺少医生,这里的外科专业不像国内分得那么细。在佛得角,朱医生既要做本专业(普外)的手术,还要做很多非自己专业的手术,如:烧伤、开胸开颅手术、截肢手术、泌尿外科及儿童外科手术等,这对于他也是不小的挑战;因此,在休息之余,他通过大量翻阅书籍及手术图谱、视频,成功完成了每一台手术,从中也受益匪浅。

在非洲手把手地教了三个洋徒弟

    随着工作的逐渐适应,朱医生也慢慢地在高压的工作中找到平衡点,为帮助佛得角首都医院提升医疗技术,朱医生还在国外带起了洋徒弟,开始手把手教学。

    “刚刚开始和当地医院的年轻医生接触时,他们连最基础的手术都不能做,到后来观摩我的手术过程、当我的手术助手、再到后来我做副手,他们做主刀,一步步学习进步。乳腺包块、小儿疝气等类型的手术他们都能很熟练的掌握。”

     易昂德罗就是朱医生所带的三个洋徒弟里的一个。由于好学,上手快,易昂德罗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差不多三个月,易昂德罗就能处理一般的小手术,半年的时间就能独自处理稍微复杂点的手术。”直到现在说起当时所带的三个洋徒弟,朱医生都还记忆犹新。

     手把手教会当地的年轻医生,无论是病人、还是医生、医院,都对这个来自中国德阳的朱医生竖起了大拇指。

听得最多的葡萄牙语是“谢谢”

     无论是当地的医生还是病人,朱医生经常都能从他们口中听到一句真诚地“obrigado——感谢”。

    朱医生在佛得角国家中心医院值的第一个夜班,就遇到了一个情况危急的枪伤病人,由于多处枪伤导致患者的脊柱、肝脏、十二指肠等脏器严重受损,患者情况一旦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下不了手术台。由于刚来佛得角不久,语言交流困难,患者情况紧急,需要立即做出准确的判定和处理,朱医生凭借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及时准确的处置病人,最终手术成功,把患者从死亡线上的边缘拉了回来。至今回忆起当时的整个抢救过程,朱医生仍有些胆战心惊。

     为了感谢朱医生的治疗,这对贫穷的小夫妻还让当地医生充当翻译,真诚地邀请朱医生去他们家里做客。

     其实,像这样的故事,在佛得角的首都医院里,朱医生会常常遇到,也正是这些病人的真诚和感恩陪伴了朱医生在非洲背井离乡的两年。

    在病人眼中好医生的他也有着自己的愧疚,那是对家庭重担、对女儿成长陪伴的缺失。“刚去非洲时,女儿读一年级,到我结束援非医疗工作时,女儿已经三年级,女儿和老婆来接我回国时,女儿因陌生而躲在妈妈身后,不让我抱......”说起那两年因为工作而错过了女儿的成长时,这个高大的普外科医生哽咽着红了眼眶。不过踏往援非这条路,朱医生说:“我并不后悔”。也正如此,今年十月他又参加了第三批“德阳市范天勇援藏医疗服务队”巡回医疗任务,为更多的病患者送去了关爱与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