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县域卫生

德阳市二医院省级科研项目顺利通过结题验收

点击数:703│更新时间:2020-12-24 09:57:19│【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近日,12月10日,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组织专家对2016年立项的四川省卫健委普及应用项目《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等候时间硏究》进行结题验收。本次结题验收会由宋锦平、唐利群、宋福莲等专家担任评审委员。市二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德军,副院长刘伦波,工会主席王丽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项目组成员参加会议。 
     

    会上,心血管内科团队项目组成员从研究背景、目标、方法、完成情况、创新点与成果、收获与不足等几个方面,通过数据、图片和实例的展示,向与会专家作了详细汇报。专家们听取汇报后,在认真查看项目及成果相关资料的同时,对项目有关情况进行详细询问,对项目取得的科研成果表示充分肯定。此项目是市二医院第一项(由省卫健委立项)顺利通过验收的省级研究项目。

这是一项怎样的科研项目?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与环境污染日趋严峻,各种心血管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攀升,仍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早期的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主要有直接冠脉支架(急诊PCI)与静脉溶栓两种治疗方式。
   传统急诊流程:首先患者入院后急诊医护人员接诊,护理人员遵照医嘱进行心电图检查,医师分析报告后进行初步诊断,通知心内科医师急会诊进行确认,再联系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做好抢救准备,护理人员遵照医嘱进行各项抢救和治疗,准备完毕后,将患者送入到心内科CCU,CCU接收到患者后采集18导联心电图,釆血,溶栓前给药,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签署同意书,最后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等候时间为科研课题,通过临床分析、探讨优化急诊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等候时间的影响。
    建立急救新模式:优化现有流程,建立“两建立,三立即、四确定”的急救模式,医护一体化,多学科合作,实现了各急救环节的无缝衔接,举措前移,有效缩短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等候时间,该模式简单、方便,易复制,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 “两建立”:建立边询问,边观察,边分诊的接诊模式;常规建立18导联心电图及心电工作站。
    ★ “三立即”:(1)立即采集全套血液标本,包括血常规、血型,心肌酶、心肌标志物,肝肾功、电解质,凝血功能等;(2)立即给药,主要给予口服抗栓药物;(3)立即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治疗方案,签署静脉溶栓同意书,同时通知CCU做好抢救准备,通知工人做好转运准备。
    ★ “四确定”:抢救人员建立“定人、定岗、定时、定位”的急救模式进行抢救。优化急救模式的建立,让医护一体化,过程科学化,衔接无缝化,作用最大化,效果最优化,时间最小化,取得了很好的急救效果。
    患者就诊到心电图完成时间平均为4分钟30秒,就诊到静脉溶栓时间平均为19分钟30秒,30分钟静脉溶栓率由60%提升到92%,抢救成功率由72%提升至96%,并发症率由40%降至10%,降低了死亡率。该成果不仅适用于基层医院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静脉溶栓),适用于对心梗患者(急诊PCI模式)救治,也适用于卒中中心脑梗患者的救治……很多急危重症的救治都可以借用此成果。 (医师报陈远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