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县域卫生

聚焦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郫都区人民医院多举措化解民生难题

点击数:423│更新时间:2021-11-03 12:31:47│【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近年来,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区各项改革决策部署,借鉴先进经验,结合郫都实际,扎实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做到改革的力度、进度与社会承受度相统一,不断把医改推向纵深。

   医院作为城区内最大的公立医院,充分带头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秉承“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的服务宗旨,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为医院的重要职责,多举措并行缓解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医院牢牢把握党史学习教育重点和要求,以“学党史,为民办实事”作为推动当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关切的就医热点、痛点问题,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改善医疗服务品质,实施了一系列健康惠民政策,贯穿于老百姓就医各个环节,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 

 

蜕变的“郫医”,让看病不再“难”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在推进“健康郫都”建设中,医院一直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重要位置,积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优化资源结构布局,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着力引进菁英人才,开展前沿技术,采购高端设备,整体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健康服务,实现了“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的目标,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切实解决群众就医之“难”。

合理优化资源配置

    医院结合群众就医需求,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在保障基本医疗的同时,大力发展专科特色,不断改善医疗环境,增加诊疗能力和住院床位,优化科室设置,强化温馨服务,特别是搬迁新院区后,编制床位增至1000张,并先后增设全科医学科、产科特需病房、脊柱外科等新科室,极大缓解了群众就医住院难的问题。

打造生命绿色通道

   医院不断加强急救能力建设,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心衰中心、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中心,以及成功打造区域产科急救中心,着力建成覆盖城乡的一体化院前急救网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院内急危重症绿色通道与院前急救系统无缝对接,为区域及周边患者打造一张生命救治网,让广大患者能得到高效快速的救治服务,为区域乃至周边患者打通了一条与时间赛跑的“生命通道”。

组建多个MDT团队

 

 

    医院通过组建多个MDT(多学科协作)团队,针对病情相对复杂或罹患涉及多系统疾病的患者,可以迅速集中多学科专家,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有效评估,在最短时间内为患者制定最佳诊疗方案,实现多学科团队诊疗,有利于患者节约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医患“双赢”。

 

 

优化改进通道管理

   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进入医院看病需完成查健康码、测量体温、问流行病学史等操作,以及住院患者实行“封闭式管理”,这不仅会造成患者就医时间的延长,也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于是,医院在规范通道管理的同时,先后引进“智慧门禁系统”“红外线测温门”等设备,让就诊市民可以快速通过预检通道,避免因预检拥挤和长时间滞留导致就医不便;让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通过人脸识别系统,一次性便可完成测体温、查健康码、识别人员身份、读取核酸检测结果、“刷脸”无接触式通行,提升门诊服务品质和内涵的同时,让患者就医安全、便捷,就医体验更加舒适、放心。

完善畅通就诊流程

   为方便市民就医,医院积极推进“数字医院”建设,先后开通预约、挂号、缴费、就诊、取药服务一“码”通等服务,实现了门诊号票无纸化、实体就诊卡虚拟化、挂号缴费自助化、检查预约智能化、取药拿报告自动化,同时,医院升级完善临床、医技科室叫号系统,实现门诊患者就诊—检查—取药全流程时间节点的管理,患者自助、就诊有序的“一站式”诊疗服务新模式,为百姓带来有温度的就医新体验。同时,为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持续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医院开通24小时核酸采集服务,确保快速、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就医安全。另外,医院调整门诊坐诊时间,实行“午间门诊不打烊”,成功解决了上班族、学生族、外地求医患者路程远、时间紧等问题

丰富预约挂号方式

   医院提供多渠道挂号服务,在现有微信预约、自助机预约、电话预约等7种挂号方式的前提上,并为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肿瘤血液疾病等慢性病患者预留现场挂号号源,确保市民来院就医能挂到号。同时,医院在导医服务台、挂号收费窗口、预检分诊处均设立了“一站式服务窗口”和导医志愿服务岗,为有需要的老百姓提供个性化服务

就医环境改造

   为方便特殊人群就医,医院加速就医环境改造,建立和配备必要且符合国家无障碍设计规范的无障碍通道、设施和标识。医院定制P63公交专线,切实解决了市民就医出行难、路途等候时间长等问题;设置无障碍停车位,方便肢体行动不便人群就医停车;在门诊和住院病房设置无障碍卫生间,方便轮椅进出;启用“便民服务车”,运送患者往返于医院入口和门诊之间,避免群众就医找不到路、过于劳累;在门急诊入口等人口密集处配置了大量的轮椅、平车等转运工具,协助患者就诊,并在诊区、等候区、治疗室周围配置大量的椅子,便于患者及家属休息。

积极开展惠民服务

   为大力普及健康政策和知识,加大对疾病的认识和防控力度,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医院在各类健康节日期间组织专家走进社区、学校、企业等地开展健康义诊和宣教活动,并长期开展“送清凉”“暖冬行”系列献爱心活动,让医生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切实为老百姓提供了更多、更优质的健康服务。

 

深化改革,让看病不再“贵”

 

加强药物使用管理

   医院严格执行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指征、疗程、种类,减少不必要的预防用药;取消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常规皮试;减少经验性用药比例,做到用药前有依据、有专家会诊。医院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杜绝大处方,临床药学科定期检查和指导临床用药情况,保证药物的合理使用。

严格控制耗材使用

 

 

   医院积极响应国家统一组织的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医保、卫生等多部门共同监督下,确保集采中选价格落到实处,加之医院全面实施医用耗材“零加成”,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看病费用负担,例如用于急性期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冠脉支架,由均价万元降到百元,切实为老百姓带来了实惠,让百姓真正用上优质优价的产品。

积极推行日间手术

医院积极推行日间手术,例如眼科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可按照诊疗计划,在24小时内入、出院完成的手术操作,治疗时间由以前的4-6天缩短为1天,极大解决了患者陪护难、看病贵的问题,不仅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床周转率,而且对于现在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更为患者提供了方便。

加快医疗技术造血功能 

 

    自2016年以来,医院先后对口帮扶筠连县人民医院、道孚县人民医院,特别是签订对口支援“传帮带”协议后,医院通过促进重点专科建设、建立远程疑难会诊、“师带徒”人才培养、科学管理营运、科研教学全面提升“五架马车”全面推动“传帮带”工程落到实处,通过近5年的努力,为筠连、道孚打造出了一支能力强可支撑的卫生人才队伍,实现了医疗技术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当地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得到保障,“传帮带”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解决了老百姓由于外出就医产生过高的医疗费用及其他费用问题。

开通远程会诊服务 


 

    早在2016年,医院就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搭建起了区域影像中心,同时借助“互联网+医疗”平台,将全区12家乡镇卫生院、道孚县人民医院与医院放射科进行数据对接,实现全区域内的影像资料通过互联网的实时传输及诊断。从此,基层患者可在当地医疗单位接受区人民医院的影像诊断服务,大大的缩短了诊断时间,提高了影像诊断质量及患者的就诊效率,实实在在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此后,医院区域远程“网络心电”信息管理平台、再生医疗技术专科医联体远程会诊平台、康复科专科医联体远程会诊平台、四川大学华西妇女儿童互联网医院等平台的陆续运行,实现了各级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通过线上远程会诊、检查检验,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医联体模式,有效整合特色与优势医疗资源,推动实现线上沟通、检查、诊疗、支付,充分利用医院一体化数据优势,做优远程医疗服务,患者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体验。

热心参与公益事业

   医院作为郫都区“十大公益合作伙伴”,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近年来,参与、支持慈善事业和扶贫济困工作,多次组织开展“慈善一日捐”、“四川志愿携手圆梦”新书节&“互联网+圆梦村小”等活动,并与四川省红十字基金会、郫都区红十字会、慈联公益、水滴筹等单位“手牵手”联合开展助医、助困公益项目,成立了四川省红十字基金会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助困基金、“博爱郫都·情暖鹃城”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助困公益项目、红十字应急救援医疗志愿服务队,有效减轻困难群众就医负担,把健康扶贫的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医院作为“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徐荣祥再生生命公益基金定点医院”“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补贴项目定点医院”,为生活困难的烧烫伤及白内障患者解除了后顾之忧。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及群众满意度提升工作的深入开展,医院根据市民就医需求,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增进群众健康福祉结合起来,收集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认真梳理任务清单,补齐短板,持续解决群众在看病就医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办好民生实事中体现服务“温度”,用责任和爱心为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黄明星、医师报陈远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