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居区人民医遂宁援广安负压救护车车队成员王支敏、刘燕、邵潘结束14天的居家健康隔离,回到岗位。
6月29日上午,医院召开援广安邻水抗击疫情凯旋座谈会,为三位抗疫英雄举行欢迎仪式,安居区卫健局副局长卢玉琴,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蒋礼及相关职能科室人员参加会议。
据悉,面对疫情,安居区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王支敏、刘燕、邵潘毫不退缩,作为遂宁援广安负压救护车车队成员受命驰援广安。
会议上,安居区卫健局对归来的英雄们表达了慰问和敬意,感谢他们圆满完成任务,实现零感染归安,同时也希望大家将这种抗疫精神带到工作岗位中,延续战疫精神,为安居区卫生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王支敏:奔赴到一线战斗,是我无悔的选择
王支敏是安居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曾经轮转到发热门诊工作,有着丰富的疫情防控工作经验。作为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医院防疫的桥头堡,在发热门诊工作期间,每天接诊大量的发热病人。一线的工作经验积累和时间沉淀,使得她防疫工作能力大幅度加强,防疫流程、防疫工作细节、院感防控标准及注意事项等都熟记于心。此次四川广安邻水县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支敏积极报名,主动向党组织申请前往抗疫一线工作。
每天8-10小时左右的工作时间,常常工作到凌晨4、5点,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不敢喝水……回忆起在疫情一线的情景,王支敏感受颇深。“对我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晕车。有一次我们需要转运一名患者去邻水皇家养老中心,山路十分崎岖,有好几次我都差点吐出来。”但王支敏克服了晕车带来的工作困扰,随时奔赴转运一线。
在广安的一次转运阳性病人的任务中,王支敏看见2名两三岁的小朋友背着书包提着行李,摇摇晃晃走进方舱医院。“当时我眼泪止不住得流,因为我的孩子也和他们差不多大,太让人心疼了。”
谈到回来以后的安排,王支敏说,居家健康隔离完毕,就会投入到工作中去。“如果以后党和国家及人民有需要,我依然会义不容辞的奔赴前线,当然,我更希望国家永远太平,不再发生疫情。”
刘燕:我是护士,更是战士
5月20日,在接到医院的紧急通知去广安一线支援后,刘燕立刻赶回家中收拾衣物,来不及和自己的爱人和儿子告别,就火速驰援广安抗疫一线。这天是她爱人的生日,也是他们结婚五周年的纪念日。没有过多的语言,刘燕只留下了一句话:“我要去广安支援了,你在家带好孩子。”
来到广安之后,来不及休整,刘燕和安居医疗团队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由于初到广安人生地不熟,他们在转运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难,当天凌晨四点才返回驻地。“衣服干了又湿,为了减少上厕所次数,也不敢多喝水,连吃方便面都不敢喝汤。”刘燕说。
任务中,刘燕一直承担着转移密接以及阳性患者的重要任务,每天随时待命。“有一次我们负责转运一名阳性病人,症状比较重。年龄比较大又不能走,全身乏力,我们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抬上车。”刘燕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阳性病人零距离接触。“说不担心和害怕是假的,但是来之前我负责了发热门诊的护理管理工作,医院也反复对我们进行专业的穿脱防护服培训,我有信心按照规范流程,保护好自身安全,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作为支援广安队伍中的一员,为疫情防控尽自己绵薄之力,我深感荣幸。我也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我们的科学防治,疫情终将结束,作为这场战疫的参与者,我愿意为此付出最大的努力。”刘燕说。
邵潘:穿梭于“火线” 当好负压车上的“摆渡人
5月20日,在接到去广安一线支援的紧急通知后,邵潘没有任何犹豫,毅然前往疫情一线。作为一名转运负压救护车司机,他此次的任务是负责接送转移密接及阳性患者。
来到广安后,邵潘和同事们立刻投入到任务中。“根据防护要求,司机从穿上防护服出发的那一刻,就不能下车了,也不能开车窗和空调,中途不能上厕所,一般出任务前两个小时就不吃不喝了。”邵潘说。
第一天任务结束回酒店已是凌晨4点,邵潘躺在床上,转运患者的画面在他脑海里一遍遍闪现。“穿脱防护服动作是否有瑕疵?转运过程防护工作是否有漏洞?……想的都是这些细节问题,太紧张了。”邵潘坦言,开负压救护车考验的一是技术,二是规范穿脱防护服,三是更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
转运工作没有固定时间,24小时待命,随时整装出发。在广安的20余天时间里,他起早贪黑,甚至昼夜颠倒,高负荷高强度的连续工作让他疲惫不堪。可当每一次下达任务的电话铃声响起,他立刻满血复活,再次投入工作。
将病人安全送达转运地点后,要把负压救护车送去指定地点进行消洗,之后邵潘才能去指定地点脱下防护服,做完这一切,常常已是深夜。“虽然辛苦但是值得。看到病人能及时接受治疗,尽早康复,我很高兴。这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
“做好急救转运工作,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以及时得到救治,是转运队的职责与使命。”邵潘说。从接到转运任务到点对点对接,从规划行驶路线到迅速到达指定位置,他昼夜兼程、分秒必争,用实际行动跑出了疫情防控的“加速度”。
去时无畏,归来无恙!致敬每一位勇敢的白衣战士,欢迎你们回家!(医师报陈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