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快速切断疫情的传播途径,实现社会面“清零”,按照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安排部署,郫都区人民医院需要组建400人的核酸采集队伍。抽调出400个专业技术人员,这对于医院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但疫情防控需要迅速出击,容不得半分迟疑。可谁知通知一经发出,队伍迅速集结。从月明星稀,到高温暴晒,从全员核检,到挨家入户,他们目光笃定,步伐刚毅,书写出这一代“白衣战士”时代使命。
亲爱的爸爸,我欠您一声“道歉”——李凤
说起李凤,因为她平时待人特别热情,郫都区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都会亲切地称呼她“凤姐”。凤姐个子不高,干事特别干净利落,当遇到一些特别工作任务时,总会想到交给她吧,放心!
本轮疫情发生后,医院要派出人员参与到高风险封控区域的核酸采样工作,这一去,就得完全闭环管理,直面病毒,回不了家。正当相关部门正在为派谁去而焦急时,她说道:“我刚从成华区锻炼回来,我有经验,又是党员,让我先上!”
这其实已不是她第一次冲锋在最前面。
自疫情发生三年以来,不管是感染病房、核酸采集点,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看到她的身影。
其实她非常清楚这次在封控区域入户采样的工作任务是非常严峻的。每天得爬上百层楼,数千步台阶,身着严丝合缝的防护服一穿就是10多个小时,挨家挨户敲响门铃采集核酸样本,其难度可想而知。
坚强的李凤在夜深人静时,总是悄悄抹泪。原来,不久前,一直身体很棒的爸爸检测出身患肿瘤,在难过之余,李凤还想,没事,自己学医,还在医院,陪着爸爸治疗方便。可谁想,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把她的计划全打乱了。
一边是最亲爱的爸爸,一边是急需要她的抗疫一线,到底该怎样选择?
“爸爸,您要好好听医生的话,要好好配合治疗,等我完成任务,第一时间回家陪着您!”留下简短的几句话,李凤毅然带领小分队驻扎进高风险封控区域。
截至目前,李凤带领队员累计完成2万多人次的高风险区域核酸采样任务,为我区风控区域降低风险等级和及时解封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是支部书记,我不上谁上?——张武凤
“算了,你45岁了,身体又不好,不要去了。”因考虑到核酸采集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再加上高温下穿上防护服极易造成中暑或引发其他身体不适,护理部副主任张武凤说到。“我是支部书记,我不上谁上?”骨科支部书记钟小会满脸通红,急切地说道。
出任务的第一天就遇到连夜行动。百年难遇的高温让工作人员和等候的群众显得异常焦躁。面对长长的待检队伍,作为资深的护士长,她带领医护团队迅速展开工作,有条不紊地梳理检测现场的流程,安抚群众。当现场群众看到她很快梳理出学生优先通道、老年人孕妇优先通道,再加上她一声声亲切地叮咛,无不竖起大拇指“这医生真不错!”
青措,呼吸感染党支部书记,她刚当上支部书记一年。其实按照医院工作安排,她完全可以不参加核酸采样工作。但是,她说道:“科室年轻医务人员多,党员少,这个时候我必须站出来,让大家明白,党员就应该出现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像这样的支部书记在医院还有很多……胸外科党支部书记楚红梅患有较为严重的内分泌疾病,原本的关节疼痛在完成核酸采样任务后就更加难受了,但她从不对别人提起一句。胃肠外科党支部书记杨章蓉由于天气炎热流汗加上对乳胶过敏,她的双手起了水泡,奇痒无比,然而她悄悄地吃了过敏药仍然坚守在一线。
抗疫“夫妻档”缺席了孩子的成长,但无怨无悔
肖刚是医院儿科党支部的一名党员医生,他的妻子黄丽苹也是医院皮肤科的医生。在疫情发生三年以来,他夫妻二人的足迹遍布了疫情防控的每一个角落。只要哪里有需要,他们都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奔赴抗疫一线。
这次也不例外。当得知要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医院需紧急组建核酸采样队伍时,肖刚和黄丽苹不约而同各自到科主任处报名。由于采样任务不确定,为了解决后顾之忧,他们索性将上网课的孩子送到奶奶家照顾。今年9岁的儿子,在这三年里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从刚开始爸爸妈妈说他们要去“打怪兽”,到依稀明白“我的爸爸妈妈是医生,他们很忙。”
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不管在哪一个岗位,他们从没喊过一句累,没道过一声难,默契十足,每次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每当任务结束时,两人相视一笑,相依回家。
对于缺席孩子的童年,夫妻俩也会感到遗憾,但他们觉得无怨无悔。在区人民医院,像肖刚、黄丽苹这样在岗位上奋战的“夫妻档”还有很多,爱不仅仅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忠贞坚守,还可以是“齐心协力,风雨同舟”的不懈奋斗,他们用肩膀扛起抗疫责任,用实干诠释使命担当。
“金牌三人组”,当好后勤物资保障的“大管家”
在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冲锋在前,坚守抗疫,在他们的背后,有这么一群人,奋战在疫情防控的后方,默默承担着物资保障和后勤保障的重要职责,为抗疫一线保驾护航,为完成高效、安全的防疫任务筑牢坚实的“后盾”。
通过无数次的任务磨合,现在医院后勤保障部部长朱小林、医学装备部部长喻建洪、急诊科护士长贾先翠三人已然成为医院不可或缺的物资保障“金牌三人组”。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让这个400人的队伍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后勤保障部部长朱小林可没少操心。近半月来,朱小林每天早上六点到医院,查看饭菜供应情况,针对采样任务时早时晚的情况,她要求食堂调整供餐时间,灵活应对,生怕食品准备不充足、质量不高,晚上要等到最后一批采样人员离院后,她才放心回家休息。
同样早出晚归的还有喻建洪,一接到核酸采样任务,喻建洪及医学装备部全体人员随叫随到,电话不停歇,争分夺秒为医院核酸检测分配物资。每天核酸检测结束后,他们还要继续完成剩余物资分拣,从一瓶瓶消毒酒精、手消到一双双手套及口罩,每次不知道要弯多少次腰,要搬多少遍箱子,他们从未叫苦,从不喊累。
作为一名资深护士长,贾先翠义不容辞的挑起了物资分发的任务。为了既保证物资供应,又不浪费每一份物资,她每天都精打细算,反复将物资进行分配、点数、打包和标记后再分发给各个核酸采样小组。为确保每袋物资不出现任何纰漏,她每天都亲力亲为,早出晚归已是家常便饭,连续几天不回家更是常事。为了保证物资及时供应,她在她不足5平米的办公室安了一个简易床,把医院当家。尽管她变得憔悴消瘦,双眼布满了血丝,却没有一句怨言,每接回最后一批采样人员后,才能从她脸上看到一丝丝的喜悦。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飘扬的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青措、钟小会、楚红梅、杨章蓉、肖刚、李凤……他们只是医院奋战在抗疫战场上众多党员的缩影。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医院全体党员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冲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奋力守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实际行动彰显党员担当,让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来源:郫都区人民医院 刘红梅;推送:医师报陈远航)
为快速切断疫情的传播途径,实现社会面“清零”,按照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安排部署,郫都区人民医院需要组建400人的核酸采集队伍。抽调出400个专业技术人员,这对于医院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但疫情防控需要迅速出击,容不得半分迟疑。可谁知通知一经发出,队伍迅速集结。从月明星稀,到高温暴晒,从全员核检,到挨家入户,他们目光笃定,步伐刚毅,书写出这一代“白衣战士”时代使命。
亲爱的爸爸,我欠您一声“道歉”——李凤
说起李凤,因为她平时待人特别热情,郫都区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都会亲切地称呼她“凤姐”。凤姐个子不高,干事特别干净利落,当遇到一些特别工作任务时,总会想到交给她吧,放心!
本轮疫情发生后,医院要派出人员参与到高风险封控区域的核酸采样工作,这一去,就得完全闭环管理,直面病毒,回不了家。正当相关部门正在为派谁去而焦急时,她说道:“我刚从成华区锻炼回来,我有经验,又是党员,让我先上!”
这其实已不是她第一次冲锋在最前面。
自疫情发生三年以来,不管是感染病房、核酸采集点,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看到她的身影。
其实她非常清楚这次在封控区域入户采样的工作任务是非常严峻的。每天得爬上百层楼,数千步台阶,身着严丝合缝的防护服一穿就是10多个小时,挨家挨户敲响门铃采集核酸样本,其难度可想而知。
坚强的李凤在夜深人静时,总是悄悄抹泪。原来,不久前,一直身体很棒的爸爸检测出身患肿瘤,在难过之余,李凤还想,没事,自己学医,还在医院,陪着爸爸治疗方便。可谁想,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把她的计划全打乱了。
一边是最亲爱的爸爸,一边是急需要她的抗疫一线,到底该怎样选择?
“爸爸,您要好好听医生的话,要好好配合治疗,等我完成任务,第一时间回家陪着您!”留下简短的几句话,李凤毅然带领小分队驻扎进高风险封控区域。
截至目前,李凤带领队员累计完成2万多人次的高风险区域核酸采样任务,为我区风控区域降低风险等级和及时解封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是支部书记,我不上谁上?——张武凤
“算了,你45岁了,身体又不好,不要去了。”因考虑到核酸采集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再加上高温下穿上防护服极易造成中暑或引发其他身体不适,护理部副主任张武凤说到。“我是支部书记,我不上谁上?”骨科支部书记钟小会满脸通红,急切地说道。
出任务的第一天就遇到连夜行动。百年难遇的高温让工作人员和等候的群众显得异常焦躁。面对长长的待检队伍,作为资深的护士长,她带领医护团队迅速展开工作,有条不紊地梳理检测现场的流程,安抚群众。当现场群众看到她很快梳理出学生优先通道、老年人孕妇优先通道,再加上她一声声亲切地叮咛,无不竖起大拇指“这医生真不错!”
青措,呼吸感染党支部书记,她刚当上支部书记一年。其实按照医院工作安排,她完全可以不参加核酸采样工作。但是,她说道:“科室年轻医务人员多,党员少,这个时候我必须站出来,让大家明白,党员就应该出现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像这样的支部书记在医院还有很多……胸外科党支部书记楚红梅患有较为严重的内分泌疾病,原本的关节疼痛在完成核酸采样任务后就更加难受了,但她从不对别人提起一句。胃肠外科党支部书记杨章蓉由于天气炎热流汗加上对乳胶过敏,她的双手起了水泡,奇痒无比,然而她悄悄地吃了过敏药仍然坚守在一线。
抗疫“夫妻档”缺席了孩子的成长,但无怨无悔
肖刚是医院儿科党支部的一名党员医生,他的妻子黄丽苹也是医院皮肤科的医生。在疫情发生三年以来,他夫妻二人的足迹遍布了疫情防控的每一个角落。只要哪里有需要,他们都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奔赴抗疫一线。
这次也不例外。当得知要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医院需紧急组建核酸采样队伍时,肖刚和黄丽苹不约而同各自到科主任处报名。由于采样任务不确定,为了解决后顾之忧,他们索性将上网课的孩子送到奶奶家照顾。今年9岁的儿子,在这三年里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从刚开始爸爸妈妈说他们要去“打怪兽”,到依稀明白“我的爸爸妈妈是医生,他们很忙。”
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不管在哪一个岗位,他们从没喊过一句累,没道过一声难,默契十足,每次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每当任务结束时,两人相视一笑,相依回家。
对于缺席孩子的童年,夫妻俩也会感到遗憾,但他们觉得无怨无悔。在区人民医院,像肖刚、黄丽苹这样在岗位上奋战的“夫妻档”还有很多,爱不仅仅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忠贞坚守,还可以是“齐心协力,风雨同舟”的不懈奋斗,他们用肩膀扛起抗疫责任,用实干诠释使命担当。
“金牌三人组”,当好后勤物资保障的“大管家”
在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冲锋在前,坚守抗疫,在他们的背后,有这么一群人,奋战在疫情防控的后方,默默承担着物资保障和后勤保障的重要职责,为抗疫一线保驾护航,为完成高效、安全的防疫任务筑牢坚实的“后盾”。
通过无数次的任务磨合,现在医院后勤保障部部长朱小林、医学装备部部长喻建洪、急诊科护士长贾先翠三人已然成为医院不可或缺的物资保障“金牌三人组”。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让这个400人的队伍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后勤保障部部长朱小林可没少操心。近半月来,朱小林每天早上六点到医院,查看饭菜供应情况,针对采样任务时早时晚的情况,她要求食堂调整供餐时间,灵活应对,生怕食品准备不充足、质量不高,晚上要等到最后一批采样人员离院后,她才放心回家休息。
同样早出晚归的还有喻建洪,一接到核酸采样任务,喻建洪及医学装备部全体人员随叫随到,电话不停歇,争分夺秒为医院核酸检测分配物资。每天核酸检测结束后,他们还要继续完成剩余物资分拣,从一瓶瓶消毒酒精、手消到一双双手套及口罩,每次不知道要弯多少次腰,要搬多少遍箱子,他们从未叫苦,从不喊累。
作为一名资深护士长,贾先翠义不容辞的挑起了物资分发的任务。为了既保证物资供应,又不浪费每一份物资,她每天都精打细算,反复将物资进行分配、点数、打包和标记后再分发给各个核酸采样小组。为确保每袋物资不出现任何纰漏,她每天都亲力亲为,早出晚归已是家常便饭,连续几天不回家更是常事。为了保证物资及时供应,她在她不足5平米的办公室安了一个简易床,把医院当家。尽管她变得憔悴消瘦,双眼布满了血丝,却没有一句怨言,每接回最后一批采样人员后,才能从她脸上看到一丝丝的喜悦。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飘扬的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青措、钟小会、楚红梅、杨章蓉、肖刚、李凤……他们只是医院奋战在抗疫战场上众多党员的缩影。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医院全体党员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冲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奋力守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实际行动彰显党员担当,让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来源:郫都区人民医院 刘红梅;推送:医师报陈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