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县域卫生

静默之下,坚守“医”线|郫医双镜联合打出“组合拳”为健康护航

点击数:397│更新时间:2022-09-09 10:51:18│【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全院干部职工戮力同心、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全力支持抗疫工作的同时,也在不断精进医疗技术、精炼服务细节,确保患者得到规范、有效、及时、安全的救治,用初心和坚守为生命站岗,用爱心和关怀为患者带来温暖,用行动和汗水为全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切实做到疫情防控与日常诊疗“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

    近日,医院胃肠外科邱体红博士团队、消化内镜中心黄长玉主任团队和麻醉科李军祥博士团队“强强联合”,通过内镜、腹腔镜打出双镜联合“组合拳”,成功开展腹腔镜联合胃镜下胃贲门间质瘤切除术,以最小的创伤解除了患者病痛,开创了郫都区双镜联合在腹部外科特殊手术领域应用的先河。

     年过半百的刘大哥近半年来经常感觉上腹部饱胀不适,以剑突下胀痛明显,生活受到了影响,到区人民医院就医后,通过内镜检查,医生发现其胃底粘膜下隆起,直径约4cm,进一步完善CT平扫及增强检查,考虑间质瘤可能性大。

    针对患者的情况,医院胃肠外科邱体红博士、谭文勇副主任医师、消化内镜中心黄长玉主任开展多学科会诊MDT讨论。“胃间质瘤是源于消化道的间叶组织相对罕见的肿瘤,对放化疗不敏感,因此首选外科手术切除。”黄长玉主任介绍,患者病变达胃浆膜层,且肿瘤靠近贲门,不适宜用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有导致切不净或胃穿孔的可能。传统的开刀手术不仅创伤大,而且术后并发症多,而单纯用腹腔镜切除肿瘤,病灶定位又很困难。

    正当专家们为选择手术方式而烦恼时,邱体红博士说道:“可以尝试腹腔镜联合电子内镜的方式切除间质瘤,内镜在腹腔镜手术中具有肿瘤定位及协助操作的重要作用,双镜联合在手术安全性及术后恢复情况方面优于传统手术,具有精准切除、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经多学科专家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制定了双镜联合下行胃间质瘤切除的手术方案。

     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经充分完善术前准备,8月24日上午,胃肠外科邱体红博士、消化内镜中心黄长玉主任、麻醉科李军祥博士等组成的团队在全麻下为患者行“腹腔镜胃镜双镜联合胃间质瘤切除术”。

    术中,内镜团队在胃镜下行肿瘤染色放大,对肿瘤进行精确定位,了解肿瘤的微结构和微血管,以及肿瘤粘膜组织的分界线,并在内镜下行精准的粘膜剥离。然后由腹腔镜团队在胃镜指引下行肿瘤的完整切除,手术过程顺利,历时约2个小时,患者出血不到5ml。术后手术切口无明显疼痛,腹壁仅有四个不到1厘米的微小切口,手术真正达到了精准、精细、微创。

 
 

    “腔镜和内镜在治疗胃间质瘤方面均有一定局限性,但两者结合打出‘组合拳’,竟起到了‘1+1>2’的效果,既精准又微创,巧妙地解决了原本复杂的手术难题。”参与手术的专家均对此例手术给出了高度评价。

    “医生术前讲的时候感觉很复杂,本以为是个大手术,没想到几个小伤口就把肿瘤切了,技术精湛!”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时对医护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如何早期发现胃肠间质瘤?

    医生建议: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最好每3-5年接受1次胃镜和肠镜检查,患有某些遗传性疾病,如Carney-Stratakis综合征、神经纤维瘤病1型的人群,最好每1-2年接受1次胃镜和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来源:郫都区人民医院黄明星;推送:医师报陈远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