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县域卫生

成都军区总医院陈章:从小汤山到抗埃战场

点击数:1162│更新时间:2015-04-09 09:08:17│【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对军医来说,这就是上战场了!”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批援利医疗队队员、成都军区总医院传染科主任陈章的朋友到成都的隔离点看他。刚刚从非洲结束抗击埃博拉任务回国的陈章还不能回家,要在这里接受为期21天的医学隔离观察。

  面对“怎么想到主动申请去非洲抗击埃博拉?”的提问,陈章的回答一如既往:“我是军人、党员、传染科医生,这个时候不站出来,什么时候站出来?”
  从小汤山抗击非典,到援非抗击埃博拉,在一次次不见硝烟的战争中,陈章都找到了自己的战位。
  事隔12年,陈章再一次面对如此厉害的烈性传染病,“非典是生物安全等级3级,而埃博拉是4级。”埃博拉疫情是如此凶猛,让天天和传染病打交道的陈章也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没接触过,心里没底,对症状指征、工作流程不熟,与国内工作环境不一样。”刚到利比里亚,不少队员还在倒时差,陈章就完全进入了状态:倒下睡觉,醒来干活;饭不知味,饿了就吃。
  作为接诊区主任,陈章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是病人筛查,“可能来了10个人看病,最终收治入院的只有一个。”因为中国ETU是埃博拉专治医院,如果把其他病的患者一股脑收进来,很可能造成交叉感染,“我跟队员讲,打仗讲究精、准、狠,我们接诊也是这样的要求。”任务期间,医疗队共接诊患者61例,收治埃博拉疑似和可能患者38例,其中埃博拉确诊患者5例,这样的比例在利比里亚17家ETU中都名列前茅。
  相比在小汤山时的两眼一抹黑,陈章无论是病人救治还是病区管理都有了更多经验。门诊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没有明显的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利方雇员和医疗队员在一个房间换衣服,很容易出现交叉感染。他接手病区不久,就在清洁区库房要了一间更衣室,在空置的探视室划出一块地方堆放物资。他还在病区建立单病种“临床路径”,病人来后第一步怎么办?第二步怎么办?就像穿防护服一样,不会的人一看就懂;落实“一日生活制度”,明确值班人员除正常接诊病人外,还要分工完成物资消耗登记、医疗数据上报……一系列举措保证了接诊区安全、合理、高效地运作。
  “去小汤山时我是呼吸科医生,这次是真正的传染科主任。”尽管更专业,但陈章还是被埃博拉吓出一身冷汗。在护送第一例治愈患者玛露芭出院的第三天,陈章发烧了,一度高达39℃,“我仔细回想与病人的接触史,再看各种症状也不大像。”但他也不敢肯定:“毕竟在疫区!”为了尽快解除“危机”,他把自己隔离起来,从未输过液的他也不管破坏免疫力什么的了,输液、吃药、物理降温,当天晚上就恢复正常体温了。后来他分析原因:“可能是连续几天放消毒液,0.5%的氯水刺激性太大,伤了胸肺。”明知道长时间在病区待对身体伤害很大,但他还是坚守岗位,把5名确诊埃博拉患者收治入院,又把3名治愈患者送出院。(中国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