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县域卫生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百年传承的仁济基因

点击数:2014│更新时间:2013-05-16 08:30:47│【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若干年前栽种一棵树苗,若干年后可以收获一片森林。如同遗传基因,仁爱的种子一旦播下,时代的传承能让温暖广驻人心。“仁爱济民,勤慎服务”,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这个西医入川之地,在经过120年历史沉淀后,她所流传下来的“仁济”文化仍散发着陈酿芬芳。

  《百年大爱》的大型群雕已经矗立在医院门前,它不仅是对医院历史的记录,更昭示着对医院历史文化的传承。雕塑所呈现的历史瞬间,总能在当代找到相似的对应,这,就是文化传承的力量。

  时代在变,建筑在变,人在变,唯有仁爱济民的精神样本不曾改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溯市二医院历史文化的建立、发展、传承,看该院如何创造出不可复制的独特文化。

  西医入川:播下仁爱的种子

  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何开四在评价市二医院《百年大爱》这个雕塑时说:人们都知道加拿大有救死扶伤的白求恩,但少有人知道加拿大也有传播医学文化的启尔德。他认为雕塑记录下了那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而那段历史使后人获益良多。

  雕塑上,市二医院的创始人、身材高大的启尔德面对表情痛苦的辛亥革命受伤战士,正着手施救。此时的启尔德,其西医已经受到认可,并使自己主持的医院成为了四川首家红十字医院。而在1892年,当他将现代医疗引入四川在四圣祠街驻扎下来时,竟遭遇了万般阻力。西医不被人认识,甚至被妖魔化,竟有人认为“外人拐杀小孩榨取油脂”,因而在1894年还发生震惊世人的“成都教案”。尽管艰难,启尔德仍坚守仁爱之心,免费为穷苦大众治病疗伤。为宣传西医,他竟雇人敲锣打鼓满街“找”患者。正是他的坚持,许多穷苦百姓受到救治,西医也逐渐被认可。“用慈善的心救治病人”,启尔德最大的功劳不止是救治了人,不止是创建“成都仁济医院”,他带来的更大价值是建立了永传后世的仁济文化。在历经120年后,“仁爱济民”,至今仍是市二医院的院训。

  仁济精神:不曾改变的基因

  从历史回到现实,一个感人的故事被广泛传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李桂林所任教的凉山“天梯小学”,一名小女孩头部长了肿瘤久治不愈且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市二医院得知后,他们派出医疗组,攀峭壁爬天梯,来到这所小学为女孩诊断,并接回成都免费为其治疗,让她摆脱了疾病的折磨。

  这种亲善与爱心,正是该院时代相传的仁济精神的基因。在120年的历史中,类似的故事可以信手拈来:

  今年4月20日芦山发生强烈地震,正好回天全县看望家人的护士赵姝姝直接奔赴当地县中医院,“我是成都市二医院护士,请让我来帮忙。”在关键时刻的这句话让人震动人心;

  1962年,成都肉联厂工人霍德明不慎掉入胶锅严重烧伤,为抢救他,医院演绎出了另一版本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生了孩子才68天的医生杨世清为全身心观察治疗霍德明,毅然给孩子断奶,医者的大爱情怀让人铭记于心;

  1942年,市民马光耀因急性阑尾炎住进医院,因家庭贫困,担心费用太高,其母要求安排三等病房,而医院免除了他的床位费,并告诉他们:在仁济医院病人一律平等,手术推车上,担心马光耀受凉,护士在推车的被窝上为他放了个热水袋,对服务细节的专注让病患无比温暖。

  ……

  割裂来看,每个医务人员的付出似乎微不足道,但纵观历史,却彰显出文化的浸润力量。

  文化浸润:精神种子仍在播撒

  仁爱发自内心,内心驱动行为。在如今的市二医院,随处可见仁济文化基因的呈现。

  在一张照片上,市二医院皮肤科医生周培媚正在为一名老年患者检查,她凑得那么近,几乎要贴近病人的患部。这是个普通的检查场景,但这样的场景却似曾相识。如果你自己看《百年大爱》的雕塑,可以从中找到答案:皮肤科创始人翁之龙正在给患者诊断,高度近视的他为了查清皮肤病变的情况,让患者得到更准确有效的治疗,不惜凑得很近,鼻子几乎快要接触到病人的患处,而他,正是创建“闻病”文化的人。

  “闻病”并非医生必须,但折射出的却是医者的大爱精神。也是由于这种文化的浸润,如今,这种大爱的精神种子正在市二医院被广泛播撒。为了让远离中心城市的人们看好病,该院与多个地方医院合作,设立皮肤科连锁,派出专家坐诊接待病人;为了帮人们预防心血管疾病,在经过大量调查后,该院首创“西医治未病”;为了及时抢救生命,他们到社区开展急救培训,并为社区开辟营救生命的绿色通道;为尽可能多地提供看病的方便,他们在皮肤科等多个科室开展“夜间门诊”;为避免患者反复跑路排队,他们率先实施“诚信预付制”,先看病后结账……

  时代在变,仁济精神不仅没变,却在无限扩展,扩展到病人所需要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细节,都投射着该院历史文化的影子。 
( 来源:成都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