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省被确定为综合医改试点省以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导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聚焦解决传染病和慢性病频发多发、不合理就医加剧“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贫病交加比较突出的问题,积极探索符合四川实际的医改路子,努力为群众提供公平可及、安全有效、方便可负担的卫生健康服务。截止2018年底,全省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446.36/10万,连续11年低于全国平均值;全省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7.1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18.2/10万和5.48‰,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推进全民预防保健,保障群众健有所护。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加强疾病防控和健康促进,着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努力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55元,14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向城乡群众提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13个市(州)疾控中心达到三级乙等以上水平,二级以上医院均设置或明确了承担疾病预防控制(预防保健)的科室。探索建立健康体检资助制度,以健康档案为载体,推进全人群健康管理,已为近2000万人开展了免费体检。加强预防接种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连续10年保持全省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值。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县(市、区)覆盖率达到100%。省、市、县成立防治工作委员会,综合防控结核病、艾滋病、包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血吸虫病在全国七个重流行省中以县为单位实现传播阻断,开展凉山艾滋病防治攻坚,石渠县包虫病防治形成“两抓四管六结合”经验,并在藏川青三省(区)推广。
二、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保障群众病有所医。坚持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以取消以药补医为突破口,统筹推进补偿机制、运行机制、服务价格、医保支付、人事薪酬等重点改革。2016年,全省所有市(州)及中央在川、省属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优化医院收入结构。2018年,全面开展公立医疗机构取消医用耗材加成改革,调整省管公立医院1489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以制定落实章程为抓手,促进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公立医院实行员额备案管理,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扩大至21个市(州)76家医院。南充市、成都市、自贡市和新津县、石棉县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被国务院通报表扬。
三、完善人事薪酬制度,保障群众病有良医。围绕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推进卫生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改革,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向和创造性。加强医教政策协同,支持省内高校开设儿科学、精神医学和助产等紧缺专业,加大紧缺医护人才培养力度。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推进薪酬制度改革试点,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推动按核定编制和岗位补足基层卫生人员,推进县乡卫生队伍一体化管理。改革完善卫生职称评审办法,降低论文、外语等要求,设置“基卫高”职称序列,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完善激励医务人员创新创业和多机构执业政策。开展最美医生、医疗卫生终身成就奖、临床技能名师等评选,大力营造尊医重卫社会氛围。
四、构建分级诊疗制度,保障群众合理就医。坚持供需结合、资源整合、上下联动、分工合作,全域实施分级诊疗制度,陆续出台了30多个配套文件,推动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合理就医格局。完善医保差别化报销政策,合理拉开不同层级医疗机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差距。强化大医院“控量提质”、县医院“服务主责”和基层“履职尽责”,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引导群众在基层首诊。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突破口,探索构建“治疗大病在医院、监测治疗在基层、康复管理在社区”的慢性病防治模式。规范医联体建设管理,促进资源下沉和双向转诊。全省县域就诊率达85.55%,不合理就医加剧“看病难、看病贵”正在缓解。
五、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医有所保。坚持保基本、惠民生、兜底线、可持续,加快构建以基本医保为主体、补充医保和大病保险为补充、医疗救助为托底的多层次医保体系,组建医疗保障局整合优化医保管理,不断完善医保政策机制,筑牢群众就医保障网。全省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8%以上,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1.5%和78.6%。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和政策统一,增强基本医保的公平性。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医保付费总额控制,积极推行按病种收付费、DRGs付费改革试点。推进患者异地住院、门诊及购药联网直接结算,医保可及性和便民度不断提升。
六、规范药械流通供应,保障群众病有良药。坚持从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构建了药品、医用耗材、医用设备、诊断试剂、二类疫苗“五位一体”集中采购格局,确保药品质量可靠、价格合理、保障供应。全面实施公立医院药品集中分类采购和高值医用耗材挂网阳光采购,建立西部10省高值医用耗材采购联盟。在全国率先完成抗癌药品省级集中专项采购,组织成都市参加“4+7”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全省共有362个抗癌药降价,平均降幅13.25%,最大降幅69.16%。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加强重大传染病用药、“救命药”“孤儿药”以及妇儿用药的供应保障。
七、发展健康服务产业,保障群众健康需求。坚持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调动社会力量增加健康产品和服务供给。深化医疗领域“放管服”改革,大力发展社会办医,全省民营医院数量、床位数和诊疗量均居全国前列。组建华西牙科连锁集团,大力发展口腔装备和材料产业。实施兴医兴药并举、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双轮驱动,召开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推进大会,承办了第五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推进中医药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与10多个国家签署了中医药服务合作协议。积极探索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建立了四川微医、四川大学华西妇女儿童等互联网医院,承办首届全国互联网+健康医疗创新创业大会。
八、实施健康扶贫攻坚,保障群众弱有所扶。坚持将健康扶贫作为医改重要任务,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着力实施医疗救助扶持、公共卫生保障、医疗能力提升、卫生人才培植、生育秩序整治“五大行动”,建立“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县域内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倾斜支付政策、民政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医药爱心扶贫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基金),全省625万贫困人口得到特别强化、特殊优惠的医疗卫生保障,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贫困地区人群健康指标持续改善。
九、创新医疗服务监管,保障群众健康权益。坚持改革与监管并重,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着力构建起政府主导、第三方参与、医药卫生机构自我管理和社会监督为补充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成立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公立医疗机构实行“上划一级”监督管理。在全国率先建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信息化监管机制,重点监控病床使用率、双向转诊、医师日均诊疗量、抗菌药物使用率、药占比、耗材占比等重点指标,实现对医疗服务的实时、动态、全程监管,促进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医务人员规范执业和医疗质量安全。(四川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