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勤洗手,疾病走”。洗手,如此稀松平常,却又暗藏玄机!
你知道吗?人体的手一般会被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和肝炎病毒等30多种病原体污染,手中至少有数十万个的细菌,更有多达38亿的细菌可以单独隐藏在一个指甲缝中,一些病毒可以在潮湿和温暖的手上存活长达7天以上,甚至还有“超级细菌”长期定植。然而,在生活中我们总是离不开手,在公共场所、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触碰到各种细菌病毒,“手”也顺理成章地成为疾病传播的“罪魁祸首”。
因此“手卫生”日益受到医疗卫生行业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9年倡议发起“世界手卫生日”的倡议。在2024年5月5日(第十六个“世界手卫生日”)来临之际,咱们来谈谈“手卫生”那些事儿。
什么是手卫生?
是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在医疗机构中,“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病原体在医患之间的传播,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同理,在日常生活中,“手卫生”也是预防疾病重要方法。
为什么要做手卫生?
◇预防传染病:手是传播病原体的主要途径,手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正确的洗手和消毒,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和病毒,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保护健康:手卫生不仅能够预防传染病,还能够保护身体健康。经常进行手卫生可以减少手部细菌的数量,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同时也能够保持皮肤的健康和美观。
◇提高生活质量:手卫生是一种健康行为,可以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可以避免因疾病带来的不适和痛苦,保持身体健康,让生活更加美好。
医务人员什么时候需要进行手卫生?牢记手卫生的五个时刻
1.接触患者之前;
2.在清洁/无菌操作之前;
3.可能接触患者体液之后;
4.接触患者之后;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之后。
手卫生是降低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
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进行手卫生呢?
1.手脏后,要洗手;
2.做饭前,餐饮前,饭后;
3.便前,便后;
4.护理老人、儿童和病人前,护理病人后;
5.触摸口鼻和眼睛前,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要洗手或手消毒;
6.外出返家后;
7.咳嗽或打喷嚏后;
8.做清洁后,清理垃圾后;
9.接触快递后,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后,要洗手或手消毒;
10.抱孩子、喂孩子食物前。
简而言之,接触清洁物品前,或者接触污染物品后都需要洗手。
如何正确洗手呢?
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或者均匀涂抹速干手消毒液
第一步:双手掌心对掌心,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掌心对手背,两手交叉相互揉搓,然后两手交替;
第三步:双手掌心对掌心,十指交叉相互揉搓;
第四步:十指弯曲紧扣,拇指转动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拇指握在另一手掌中转动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指尖并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揉搓手腕,冲洗干净。
总之,关爱健康,从洗手开始!
(参考文献:《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勤洗手,《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感控护士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手册》)
(安岳县中医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科罗静、周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