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县域卫生

难治性癌痛有了新“克星”——郫都区人民医院完成区内首例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

点击数:258│更新时间:2024-04-23 08:57:48│【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近日,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麻醉科李军祥博士团队成功为一例难治性重度癌痛患者实施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术后患者自感疼痛减轻明显,维持效果好,生活质量极大改善。这标志着医院疼痛治疗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填补了郫都区该项技术的空白。

患者赵婆婆是一位90岁高龄的老人,因患皮肤鳞状细胞癌伴全身多处转移,导致重度癌性疼痛。剧烈的全身和下肢疼痛让赵婆婆无法正常进食和休息,体重迅速下降,在经过口服吗啡、打止痛针等多种止痛治疗后仍收效甚微,甚至出现失眠、抑郁、烦躁不安等症状,家人焦虑万分,于是找到了郫都区人民医院麻醉科李军祥博士。



李军祥博士介绍,癌症的治疗仍是当前医学界的难题,许多像赵婆婆这样的癌症晚期患者,常常因为难以忍受的疼痛而失去求生的欲望。在诸多药物和治疗措施不起作用的情况下,以控制疼痛为主的姑息治疗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能缓解患者疼痛、舒缓压力,提高生活质量,重燃求生信心。



郫都区人民医院麻醉科李军祥博士组织医疗团队对该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由于患者经“三阶梯”治疗效果欠佳,决定对其实施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IDDS)。术后,患者镇痛效果明显,未再出现重度疼痛,精神状况逐渐好转,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终于能睡个好觉、吃一顿饱饭了。感谢李博士团队,老人终于有活下去的信心了!”出院时老人子女握住李军祥博士的手激动说道。

癌痛是恶性肿瘤直接/间接引起的疼痛,或是肿瘤治疗带来的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肿瘤患者面临的最大挑战。癌痛治疗一般遵循WHO“三阶梯”治疗原则,即从“非阿片类药物”到“弱阿片类药物”再到“强阿片类药物”,可以缓解大部分疼痛,但仍有10%-15%的癌痛患者需要接受介入治疗才能有效镇痛,如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目前癌痛微创介入治疗被称为癌痛“第四阶梯治疗”,是当前神经调控领域先进的微创外科治疗方法。

什么是IDDS?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通过导管将镇痛药物输注到蛛网膜下腔,并通过微电脑对药物的输注进行控制,直接作用中枢神经系统达到镇痛目的,该技术具有创伤小、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等优点,同时医生可根据患者疼痛强度的变化,随时调整药量,使患者得到最满意的镇痛效果。

IDDS的优势

一、创伤小,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镇痛效果确切;

二、药用量少,只需口服吗啡药量的1/300,就能达到与口服药相同的效果;

三、副作用小,更少的用药量必然减少了药物相关的费用和副作用;

四、患者可自己参与疼痛的管理,真正做到按需给药。

IDDS的适应症: 主要解决癌性疼痛,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顽固性疼痛,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腰背部术后疼痛综合症(FBSS)、动脉闭塞致下肢疼痛、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DPH)等等。

疼痛门诊主要治疗范围:各种难治性头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晚期癌痛、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颈椎病、颈源性头痛、会阴痛、肋间神经痛、下肢动脉闭塞痛、肩周炎、关节痛等。(郫都区人民医院黄明星、医师报川卫中心陈远航)



相关推荐